愛立信獲千億大單,Open RAN迎來春天?

近日,愛立信獲取了美國AT&T一份1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0億元)的五年期Open RAN合同。這是愛立信史上最大的一筆訂單。

愛立信將擴建其在美國的工廠來支撐着筆交易。該工廠的產品貼有“美國製造”標籤,愛立信的工廠符合“Build America, Buy America”基礎設施法。

AT&T的計劃是:


從2024年開始,將與愛立信和富士通合作,全面整合Open RAN站點。


從2025年開始,該公司將與康寧公司、戴爾科技、愛立信、富士通和英特爾等多家供應商合作,在整個無線網絡中推廣Open RAN。


到2026年底,其70%的無線網絡流量將轉移到Open RAN網絡架構。


可以看出,這確實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並且,這些合作夥伴中,傳統的通信設備商只有愛立信。


這也意味着,AT&T此舉不僅僅是網絡改造,更是在淬鍊本不成熟的Open RAN生態鏈,難度可想而知。


Open RAN作為一種把基站的硬件和軟件分離並標準化方法,將推動網絡供應商的競爭和創新。它使用基於雲的軟件和許多供應商提供的設備,而不是各家公司互不兼容的專有設備。


不過,由於傳統設備商不願自我革命打開壁壘厚實的護城河,目前涉足Open RAN的玩家要麼是小公司,要麼是IT企業,在通信領域的積累有限,且運營商需要花大力氣進行系統整合,這些問題使Open RAN一直進展緩慢,備受質疑。


下面說下我的看法。


無線通信網絡確實有軟硬件分離且標準化的訴求。歷史上,為了系統的運行效率,通信設備商和運營商共同選擇了現有的封閉架構,但這不代表目前的狀態應該持續下去。


無線網絡的發展正在向著通信與算力融合、通信與AI融合、通信與感知融合的方向發展,要實現這些功能,基礎硬件IT化是最佳選擇。


隨着通用硬件成本的降低,硬件投資的佔比不斷降低,而軟件的地位則越來越關鍵,軟硬件分別採購併兼容運行無疑是促進行業競爭與創新活力的必然。


6G將引入“三體四層五面”的軟件架構,相比5G來說複雜度大幅提升。個人認為,RAN網絡功能的組件化,也就是不同模塊可由不同廠家提供將是一個好的選擇。


如果AT&T的計劃能順利推行下去,必然帶動Open RAN產業的迅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