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對決與平民機遇

我們為什麼要把各種各樣並不相識的陌生人發展成某種意義上的好友關係呢?斯坦福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



1982年第一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競賽上,15歲的沈南鵬與14歲的梁建章同時獲獎。因這相似的愛好,經歷讓他們在17年後重逢相知,聯手創造了一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奇蹟。

多年後的上海街邊,一頓簡單相聚的午餐。當時正是互聯網第一波浪潮席捲內地的時候,他們談到了新浪,網易,搜狐這些巨頭,又順其自然聊到了,還有什麼產業還能與互聯網激情碰撞出絢爛火花?梁建章是旅遊發燒友,他覺得當時的旅遊社很難滿足像他這樣的人,提供的服務也很不到位,另外旅遊業的想象空間又非常大。就這樣,攜程網應運而生了。

那一年是1999年,距離這條人脈產生價值裂變已過去17年。獲獎之後倆人的交集其實不多,雙方都慶幸彼此還保持着聯絡。他們不由驚嘆:”當我們發現彼此理念竟驚人相似的時候,那瞬間思維上的化學反應無法形容”。這條人脈最終產生了市值接近14億美元的納斯達克中國概念股奇蹟!



或許會有人說,這是高手風雲際會的戰場,我們普通人又如何能企及?

王先生在一家小型家電企業做銷售部經理,閑暇時註冊了自己的博客,一有時間就將自己在商場打拚的心得體會、經驗教訓寫成文章發到博客上。

有一次,他瀏覽發現一篇很精彩的文章,讀完之後,發表了自己的讀後感。作者也一一回復他,這樣一來二去,兩人成了很好的文友,幾個月後,他們相約見面,交談甚歡,原來這位文友竟然是一家大型家電企業的董事長,他邀請王先生到他的企業去工作。

後來,王先生成了這家大型家電企業的副總經理。由於王先生與董事長對彼此的價值觀、興趣愛好、處事能力等已經有了比較透徹的了解,所以,他與董事長相處得很融洽,工作也很順利。


人脈關係的重要性,可見一斑。20年至今,數十個小微企業藉助合芯圈不斷去展示自己,吸引潛在資源,在不斷激烈的競爭大環境中裂變價值,謀得生機,發展壯大。

人脈,從輸出和積累開始。主動出擊才能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