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同事和我興奮的聊起某國產旗艦電動汽車,無論從配置、性能參數、功能、科技感,都給人帶來極大衝擊。各項配置碾壓同級別對手,售也不算太嚇人。平心而論,這款車還是多少讓我有暴力試駕一次的衝動的。
然而前不久的某個周末,等我真跑去店裡,親眼看到這款車之後,我卻提不起對它的興趣了,雖然無論從外觀到內飾,無論從材質到做工,確實都讓我挑不出毛病。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對一款看起來挑不出毛病的車喪失了興趣呢?
4條輪胎竟賣1萬6?
中國汽車離不開國外牌子撐腰?
答案是——輪胎!工作人員告訴我,全車4條輪胎加一起要價1.6萬元!雖然早知道不會便宜,但聽到具體數字時,心還是顫了。且不說平日里不小心扎個釘子、剮到蹭到會心疼,就說幾年後輪胎磨平了要換掉,您說這價格……工薪階層有幾個能接受的?
總結起來一句話:這車就算我們努一把力,跳起來能夠得到,但實際用起來也是心驚膽戰啊。妥妥的買得起用不起!可是這又引出了另一個話題:如今的汽車,但凡是重點主推車型,你隨便去看,銷售必然都是興奮又激動的告訴你,搭載了誰家的剎車卡鉗,搭載了誰家的高端輪胎……
好像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感受到廠家是多麼的誠意滿滿。但是這些耗材、這件部件又都是國外著名品牌。於是網上出現了一種質疑聲:都說咱中國汽車工業騰飛了,新能源汽車技術站立於世界汽車之林了,可為啥汽車廠商依然需要依靠那些國外知名部件品牌,去彰(裝)顯(裱)自己車輛有多厲害呢?這心是有多虛啊?
神級思考:
瑞幸為啥要往咖啡里倒茅台?
然而當你深入琢磨時,就會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類似的事件不止一次發生在我們身邊。就拿之前炒的火熱的“醬香拿鐵”來說,瑞幸往咖啡里添加微量53°飛天茅台,做出了“醬香拿鐵”,之後就在網上迅速出圈,颳起了一陣醬香之風……
而後僅過了十來天,德福也宣布與貴州茅台合作,往巧克力中添加微量茅台,做出“醬香酒心巧克力”,而蜜雪冰城則宣布與中國濃香型白酒高端代表品牌之一的五糧液合作;接着又是奈雪の茶聯合瀘州老窖,推出了屬於他們的“濃香系列”……
這些不都是典型的“聯名合作”么?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和某個知名度極高的品牌合作,短時間內建立自己的“公眾信任度和話題感”。這種商業手法並不少見。食品行業如此,汽車行業又何嘗不是?
誰來拯救“天價汽車配件”?
尋找平替產品是出路!
但反過來想,如果瑞幸往咖啡里加入53°“非茅台酒”(比如同樣是醬香典型的習酒、金沙回沙酒)難道做出來的就不是“醬香拿鐵”了?一旦想通這一點,那麼我們對汽車廠家愛用著名品牌輪胎、剎車等耗材去包裝自己,去提升所謂“身價”的做法,自然也就理解了。
就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台車,全車4條輪胎加一起竟竟要1.6萬元,就因為它是某國際知名品牌,而且還是高端新能源專用輪胎的緣故。怪不得呢!明明一台好車,卻因為配件價格過於昂貴,讓消費者擔憂“是否會買得起用不起”而最終放棄……廠家有沒有考慮過這一點,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新的問題來了:如果消費者已經購買了這樣的車,數年之後才發現零部件更換價格不菲時,又該怎麼辦?這時候啊,咱可以另闢蹊徑:尋找平替產品!就輪胎為例來說,如今國產高端的新能源專用高性能輪胎,那也不少啊,比如雷神靜悅pro靜音胎。
買得起,更用得起啊!
“何時買、去哪兒買”是關鍵!
從舊款雷神到如今的升級後的雷神靜悅pro,聚氨酯靜音棉厚度、密度、體積也全面升級,增強了對輪胎內部空腔噪音的吸音效能。而且貼靜音棉之前,輪胎內部還專門採用中國激光技術領導者——大族的1000W超大功率激光打磨技術,去除胎面表面油膜,讓靜音棉貼的更牢靠,這是真下功夫了!
此外,雷神靜悅pro系列輪胎,從橡膠材質配方着手,針對新能源高性能車所需的高操控、低滾阻、低噪音全面升級優化!胎面花紋也全新升級,增強雨天排水能力。綜合來看,雷神靜悅pro系列輪胎的性能檔次也沒比國外大牌差哪兒。
一句話,無論車企出於何種宣傳目的,為車輛匹配各種高大上品牌的配件可以理解,但我們消費者實際使用時,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產品。“醬香咖啡”的道理如此,車的道理亦如此。買得起,也得用得起!
當然,更重要的是“何時買、去哪兒買”。比如平時買,和“雙11”期間買,您說價錢能一樣么?今年途虎雙11據說會有輪胎專場,大牌輪胎第2條半價特惠,還有大額度卷可以搶。思路已經給你了,接不接“靈子”就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