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與華為雙向奔赴,稱為“生死約”: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這個驚喜衝上熱搜後,引發了科技圈和娛樂圈的尖叫!



不少人感嘆,華為的此次操作真是絕配。


一個中華有德,一個是中華有為,德華為者得天下。


此次,華為推出了高端品牌的非凡大師系列。


像黃金智能腕錶、智慧屏、智能耳機、眼鏡、手錶等。


當然,最令人振奮的,還是鴻蒙原生應用的全面啟動。


這意味着,鴻蒙以後再也不需要依賴安卓系統


華為穿過漫長的黑夜,終於迎來這次的涅槃重生。


而這次合作的背後,藏着這三個不可忽略的信號。


1


劉德華和華為,都在表達同一種態度


一位藝人,面對商業合作,並不完全取決於代言費,也考驗合作背後的意義。


從藝人與品牌的合作看,無非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藝人與品牌合作後,藝人翻車成了劣跡藝人。


不論前期宣傳得多賣力,品牌方都會在第一時間內終止合作。


第二種,藝人在接代言前,團隊沒花時間,去了解品牌的風險隱患。


隨着企業規模越做越大,之前沒發現的風險,直接暴露在大眾視野中。


等到爆雷後,藝人才後悔莫及,跟着受損失的,還有很多消費者。


第三種,藝人和品牌都經歷了各種阻礙,從前期的不被看好,到一鳴驚人。


這種合作,無疑是天作之合。


很顯然,劉德華與華為的合作,屬於第三種的雙向奔赴。


華為的艱難,還得從2019年說起。


當年,美國以“網絡安全”為由,將華為及70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禁止美企向華為提供技術和產品。


另外還規定,只要使用了美國的技術和設備,含量超過25%的企業,都必須經過美國的同意,才能跟華為合作。


這項規定,直接掐住了華為的兩個要害。


華為無法再購買高通的芯片。


華為無法再使用安卓系統。


而華為的海外市場,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在這種艱難處境下,華為不得不啟動“備胎”計劃。


繞過美國,依靠旗下的海思公司,來設計麒麟芯片


雖然麒麟芯片跟美企技術尚有差距,但至少讓華為勉強活了下來。


可接下來,美國又來了一番更噁心的操作。


他們知道全球能生產頂尖芯片的公司只有兩家,一家是韓國三星,一家中國台灣的台積電


三星和華為是競爭對手,不可能跟華為合作。


於是,美國便下令,禁止台積電給華為提供技術支持。


華為在最艱難時期,不得不壯士斷腕,賣掉旗下的“榮耀”丟車保帥。


沒多久,美國又在5g領域,對華為往死里整。


已經是千瘡百孔的華為,依舊選擇了咬牙硬挺。


1500多個的漫漫長夜,華為不僅在5g領域拿回了主導權。


麒麟芯片、鴻蒙系統,也徹底繞開了美國的黑手。


劉德華同樣如此,在演藝生涯的很長一段時間。


他一直是那個“我不是天生會演戲……我努力,你慢慢接受我”的“笨小孩”。


但劉德華就像根定海神針,十年如一日的勤奮。


都說演藝圈大浪淘沙,可劉德華出道至今,火了整整40年。


成了大眾心中,無可爭議的完美偶像。


所以,不管是劉德華的德藝雙馨,還是華為的涅槃重生。


都在表明同一種態度: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讓我們更強大。


2


不是天生非凡,而是敢於非凡


劉德華參加華為發布會,衝上熱搜後的第二天。


一條“劉德華站華為為何被看作生死約”的帖子,再次衝上熱搜。



有媒體人表示,劉德華此次力挺華為,絕非商業代言那麼簡單。


這次合作的意義,更像是一次“生死約”。


劉德華相當於賭上了自己的未來。


要知道,華為這家公司,跟國內的其他公司都不一樣。


華為從2019年至今,美國對它各種無理由的打壓,就一直沒停過。


這也不難理解很多企業,為了利益不受損,在美國的脅迫下,不得不放棄與華為合作。


這其中就包括不少的西方品牌。


因此,不少人表示,劉德華站華為,很可能會丟掉不少西方品牌的商業合作。


劉德華早已到了退休年齡,只要他想,完全可以陪家人,過自由自在的日子。


而他卻選擇,繼續沖在最前鋒,敢於為華為代言。


都說一個人當下的選擇,是過去多年經歷的投射。


這其實是劉德華出道40多年,一直以來的做派。


哪裡有捐贈救災,哪裡就有劉德華的身影。


而真正讓我動容的,是博主@知書少年果麥麥,講的一個故事。


時間回到2008年。


當時兩岸三地的明星,都在爭相為奧運會獻歌。



於是,官方聯合100多位藝人,共同參與錄製了家喻戶曉的《北京歡迎你》。


在這100多位藝人中,有眾多一線明星。


可唯獨沒有劉德華。


按理說,這麼大的活動,不可能跳過劉德華這位天王巨星。


後來才知道,是劉德華主動選擇不去的。


劉德華表示,大家都在搶奧運會,沒人跟我搶殘奧會。


是的,劉德華拒絕了奧運會的風頭。


他義無反顧地為殘奧會,獻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他親自參與詞曲創作,寫了一首歌《Everone is No.1》。



翻譯成中文:人人都是第一名。


這是劉德華自己拿出150萬,創作作的一首歌。


在這首歌的MV中,他飾演一位身殘志堅的運動員。


劉德華為了詮釋好這個角色,每天都要用繃帶纏住左小腿,一弔就是7小時。


一天練下來,他的左腿經常痛到抽筋。



有記者問他為何這麼做,劉德華坦言道:


“大家都很了解奧運會,卻很少了解殘奧會,但殘奧會自強不息的精神,其實更令人感動。


都是為國爭光,為什麼就沒多少人,關注殘奧會呢?”


劉德華此次站華為,雖說不上是真正的戰場,但也不亞於一場“生死之戰”。


他為了民族品牌的崛起,劉德華“無懼生死”。


就像劉德華在發布會現場所說:“不是天生非凡,而是敢於非凡”。


3


華為繞開卡脖子,

跟我們普通人有多大關係?


華為事件,看似是一部手機的爆火。


看似和我們普通人沒關係,但它很可能決定着,你付出同樣努力,獲取的收入完全不一樣。


華為的麒麟芯片強勢回歸,說明高端市場不再被蘋果和三星壟斷。


華為的鴻蒙手機系統啟用,說明高端市場,不再是蘋果和安卓說了算。


這意味着高通慌了、蘋果慌了。


它們過去在中國躺賺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以前,蘋果只需掌控好核心技術,計算好市場份額


蘋果就能吃肉,而中國的代工廠辛辛苦苦,只能喝點湯。


就拿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來說。


2012年,富士康在河南建廠。


10多年時間,蘋果的銷量不知翻了多少倍。


可在富士康上班人的工資呢?基本沒多大變化。


很多底層員工一個月的收入,依舊很難買得起,一台新款的蘋果手機


蘋果手機成本400美元,要賣到900美元。


可代工廠成本只有5美元,不到2%。


這5美元,要分到這麼多人手裡,又能有多少呢?


以前,我們國產企業的產業鏈,是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但現在,華為繞過美國的重重關卡,終於在技術上實現了突破。


華為技術的突破,意味着它的市場份額,要發生改變。


市場份額的改變,意味着整條手機產業鏈也要改變。


就拿華為最新款的Mate60系列來說。


它至少可以從蘋果、高通、台積電等手裡,拿回3000多億的市場。


一台華為手機,整個零部件加起來有上萬個。


整個產業鏈涉及到的供應商,最少有上萬家。


現在華為合作的供應商,都是國產企業,這得帶動多少企業的發展啊!


這麼多企業要發展,自然會多出大量的就業崗位。


有財經博主分析,華為手機的產業鏈,能增加的就業崗位高達200多萬。


幾百萬人收入穩定,意味着背後的幾百萬個家庭,生活有着落。


生活有着落,必然會拉動當地的消費。


就華為奪回高端市場份額,這一點,價值就不可估量。


所以,華為事件,對社會、對國產企業、對我們普通人,都是一次正向激勵。


寫在最後



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中,外交官伍修權有一句經典台詞:


時代不同,情況變了,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


中國發展到今天,沒有一步是輕鬆的。


任何妄圖通過制裁,來阻礙中國的行為,最後只會讓中國變得更強大。


劉德華力挺華為是如此,華為的崛起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