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5G網絡大變革,華為中興設備被禁,真的是為了“安全”嗎?

德國5G網絡,華為中興設備被禁,真的是為了‘安全’還是有其他隱情?這背後的故事,你一定沒想到!”


近日,有“德國政府消息人士”向法新社透露了一個震撼消息。從2026年1月1日開始,德國正在考慮在5G網絡中禁用中國的兩大製造商——華為和中興的部件。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禁令不僅僅是針對新部件,連已經安裝的部件也在此列!但是,也有媒體爆料,德國政府內部對此仍然存在分歧,因為他們擔心這樣做會影響到德國本來就落後的數字化進程。這樣的消息不是第一次出現,但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德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可以說是猶豫、糾結、充滿矛盾。

那麼,為什麼要限制甚至禁用華為和中興呢?明面上的理由一直都是“國家安全問題”。但是,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那些鼓吹限制、禁止華為和中興的部門、機構和人員,都沒有拿出任何證據來證明這兩家公司存在安全風險,也沒有找到其他違規行為。從2019年開始,華為和中興在西方受到了非常嚴格的對待。這些人幾乎是拿着放大鏡,對這兩家公司進行地毯式的搜查,但是“努力”了這麼久,什麼都沒有找到。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根據德國的數據,德國目前共有8.2萬個移動通信站,其中約一半都使用了華為的技術。而華為在德國的5G網絡設備市場份額,已經接近六成。這說明華為為德國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業內人士透露,如果從德國現有的通信網絡中排除華為設備,不僅會帶來高達50億歐元的巨大成本,還會使德國的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倒退好幾年。

德國《明鏡》周刊在8月初的一篇報道中提到,德國正在考慮的“去華為”進程可能會給其鐵路系統帶來沉重的打擊。替換相關設施需要花費約4億歐元,這可能導致許多項目延長5到6年。如果德國真的決定限制或禁止華為和中興,這些代價最終都會轉嫁到德國消費者頭上。

說到底,如何建設5G網絡,這其實是德國自己的事情。如果選擇對了,受益的是德國自己;如果選擇錯了,吃虧的也是德國自己。但是,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就將中國的企業排除在5G網絡之外,這不僅僅是更換設備的高昂成本,還有可能失去在未來激烈競爭中的機會,以及德國公平市場規則的聲譽。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可能德國可以借鑒一下。在美國的壓力下,瑞典在2020年發布了針對華為的禁令。但是,最大的反對聲音,竟然是來自華為的強大競爭對手——瑞典的電信巨頭愛立信。愛立信當時甚至威脅說要“搬離瑞典”。這一禁令的直接結果是,原本在5G業務上形勢一片大好的愛立信,受到了重創,在之後的全球競爭中一蹶不振。如果真的要針對華為和中興,可能給德國帶來的傷害會更大。

華為和中興的設備部件已經逆向證明了它們的安全性。而它們的設備在技術上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先進性,在成本上的高性價比都是不爭的事實。不惜自殘,來限制或禁止華為和中興,這真的是非理性的行為。德國電信在20日的回應中說,政府如果要求在2026年前停用華為設備是不現實的,並質疑是否需要採取這樣可能導致用戶服務質量大幅下降的行動。這代表了德國的理性聲音。

就在這次消息曝光的同一天,德國經濟研究所公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德國對外投資總額明顯下滑,但對華投資仍處於高位,且比例進一步攀升。投資資金主要來自於在華賺取的利潤。對德國來說,華為和中興不是風險,中國更不是風險。在德國政壇吹動“去風險”的逆風時,德國的企業卻很誠實地用腳投了票。德國是一個崇尚理性、講求科學的國家,我們希望在華為和中興的問題上,他們也能保持這樣的態度。

德國在5G網絡建設上的選擇,不僅僅關係到國家的數字化進程,還關係到每一個德國人的利益。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排除華為和中興,真的是明智之舉嗎?這背後的真相,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發表你的觀點,也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