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AI教育負責人徐雁斐:善用AI陪伴AI原住民成長

隨着以 GPT 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以及在各行各業的探索與實踐。2023年,由映魅諮詢主辦的DevTalk“開發者說”聚焦在以AI、Metaverse(元宇宙)為代表的技術基礎設施以及行業應用中,並邀請在技術、產品、運營等方面的專業從業者進行探討和分享。

2023年5月26日下午,由映魅諮詢主辦的DevTalk“開發者說”新一代AI與行業應用趨勢第一站在上海舉行。百姓AI教育負責人徐雁斐受邀參與,徐雁斐是復旦大學計算機碩士。在微軟寫過 Windows Server 代碼,在師範大學教過計算思維。架構師、CTO、諮詢專家、教師......在技術和教育圈斜杠多職,曾專註於讓孩子因計算機而強大,如今的使命是做好 AI 時代的職業教育,助力人們因 AI而強大。將探討解鎖AI親子陪伴的高階技能。

徐雁斐就如何利用AI陪伴AI原住民成長進行了深入的分享與交流。

百姓AI教育負責人徐雁斐

以下是徐雁斐的分享內容概要:

大家好!我是百姓AI教育負責人徐雁斐。百姓AI的使命是教每一個普通人用好AI,因AI而強大。隨着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用自然語言和機器進行交流了,因此未來會有更多的人用自然語言對電腦進行編程來完成自己所需要的特別任務。越來越多跨界融合的可能性已經明顯出現,AI可以幫助所有以前沒有寫過代碼的人更輕鬆地讓計算機為自己所用。同時,AI的想象力如此豐富,人和AI的想象力進行交織之後會創造出什麼?,如何在AI陪伴的情況下培養創造力依舊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此外,教育的方式也需要進行探索,不懂情感的機器人會帶來怎樣的情感價值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煉夢——從幻想到創想

我先談一談AI如何幫助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AI如何指引創想。

隨着大型AI語言模型的發展,AI已經能夠成為孩子們想象和創造的夥伴。在幼兒時期,孩子更多地表現出幻想能力,AI可以通過為孩子編故事或者參與故事接龍等方式,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更好的鍛煉。在孩子進行有指引的幻想時,AI可以通過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和補充細節,擴展孩子的想象和提高創造力。

當孩子想象一種虛擬神奇動物時,AI可以引導孩子提出與動物相關的問題,例如生理特徵、居住環境、繁衍和種群協作方式等等。通過與AI的互動,孩子不僅可以鍛煉想象力,還可以了解生物學等各個方面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提高創造力。有指引的創想可以讓孩子不再是純粹的天馬行空想象,而是在一定的引導下,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想象和創造。

在進一步的實踐過程中,AI還可以通過不斷地與孩子的交流互動,了解其思維方式和創造性表現,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模型和算法,這就是AI指引創新的過程。

除此之外,GPT可以進行創造力遊戲,例如找到兩個詞語之間的橋接詞和解決任務等,從而讓孩子進行自然語言處理的鍛煉。這一過程將幫助孩子們鍛煉創意思維,促進他們在不同情境下創造性思考,從而培養出更好的拓展思路和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和未來發展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

練腦——從學習到元學習

剛才講的是AI如何從孩子最初的幻想開始培養創想力。接下來再談談兩個練習思考的話題,即從學習到元學習。

當我們談到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時,許多人會首先想到個性化教育。幾年前,孩子的錯誤答案說明他掌握的知識點不牢固,我們會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專業知識,這樣的教育方式既高效又有效。但是,這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仍然只是老方法的新變化,仍然是那些知識,只是讓孩子以更輕鬆、更愉快的方式學習而已。如果這些知識本身確實有價值,那就很好。但如果這樣的訓練讓人們對孩子未來是否需要學習這些知識的時代產生懷疑,那麼這樣的學習方式也需要打上問號。

有一些特別好的應用案例,比如我們最近在用Khanmigo 練習口語,百姓AI教育有一位老師把 ChatGPT改造成英文私教,檢查孩子的作文中是否使用了正確的單詞,分析作文是否緊扣題意。這樣的個性化教育當然很好,它不只是簡單地完成作業,而是引導孩子走向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們在考慮新方法,像蘇格拉底教學,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通過引導學生拆分問題並逐步回答。這是我目前看到的充分利用AI生成能力以及全人類知識的加權平均的寶庫之後對教育帶來的新瓶新酒。

Seymour Papert 寫了一本書叫《因計算機而強大》,那時的孩子們使用計算機來編寫程序,而他認為計算機提供了一種非常具體的、實際的思考方式。如果理解計算機的思考方式,也就更容易理解人類的思考方式。這樣的編程過程訓練了每個孩子以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的能力。現在,大型語言模型的培訓已經對像“COT”這樣的概念非常熟悉。大型語言模型直接給出答案很可能是錯誤的,但是如果按照相應的過程思考再給出答案,很可能就是正確的。對於老師們來說,他們會非常注重“問題鏈”這個詞語,也就是教大型語言模型時所需的思維鏈。

人類通常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教硅基幼仔,其中最關鍵的概念是讓思維變得可見。就像我們和GPT進行交流時,如果我們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寫清楚,那麼這個硅基幼仔GPT的表現就會更好。人類也要把自己思考的過程逐步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們也可以更好地學習。在與計算機的交流中,我們有機會讓自己的思維變得可見,不斷讓自己的思維變得可見,思考自己是怎樣思考的,這件事本身就能對思維能力有巨大的提升。

連心——機器提供的情感價值

機器不僅僅是一種能夠提供信息的工具,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提供一些情感上的價值。雖然大語言模型本身好像並不懂情感,但是當你實際使用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真的能夠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更好地和孩子進行交流。AI也可以成為一個樹洞,讓你傾訴內心的情感,只需要一點小小的傾聽能力,就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現在的AI技術已經越來越智能了,它們可以透過文字、語音等方式與我們進行互動,並且能夠提供相應的情感反應,比如回復安慰的話語、提供支持等等。

每個人都有情感,AI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來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以緩解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壓力和焦慮。同時,AI還可以通過分析我們的語音、表情、肢體語言等來判斷我們的情感狀態,從而更好地應對我們的情感需求。總之,AI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是可以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情感夥伴。

關於人工智能和人類之間的關聯,人類心理學和認知研究,以及人類與AI相處的方式,這些都將是未來幾年需要特別重視的研究命題。我今天分享的內容是與GPT的對話。我認為這很重要,因為你需要理解AI的認知,也需要理解人類的認知。我常常對自己進行這樣一句話的自我介紹:“不當心理學家的工程師不是好的AI訓練師”。這可能是因為我在過去擁有工程師和教師的跨界經驗,讓我覺得這個領域非常有意思。

我們從想象力、創造力、學習以及心理陪伴等方面探討如何陪伴人工智能時代的原住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