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網店還能掙到錢嗎?
拼多多
從2003年淘寶上上線至今,開網店儼然成為了年輕人網上創業的首選,一張身份證,一千保證金,在家裡躺着賺錢,輕鬆實現財富自由,換誰都會激動半天。曾幾何時,馬雲儼然成為了年輕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創業先鋒,成了人們膜拜的對象,創業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京東
那麼,時間來到了2023年,網店的熱潮雖然沒有之前那麼火熱了,但是想在網上開店致富的人還是大有人在,人們不禁要問,現在投入時間精力成本在網店,還能成就高光時刻嗎?
京東
要問道網店開店能否可行這個問題,必須要從大環境、平台政策、人們的意識這三個方面來深入探討。
京東
第一,大環境。網店模式從21世紀初發展到現在已經走過了20個年後,這20年可謂是粗製濫造,比較混亂的一個過程,由於社會各界對新興事物普遍比較包容,對於網店,國家和社會各界也是大力支持,稅務部門制定政策,對網店不徵收稅款,同時工商監管部門也對網店從業者普遍比較寬容,網上的售後糾紛、交易維權一般都是直接通過平台自行處理,工商局很少介入,正是在這樣的大力扶持下,電商才能在20年的時間裡像只猛獸一樣瘋狂發育。不過,事到如今,網店的弊端已經非常明顯了,眾多的中小企業為了避稅,或者說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都湧入了網店當中,大小交易都在線上進行,而線上的徵稅工作又沒有大規模展開,這使得國家的稅收損失不小,同時,由於網店的特殊性,必須要進行補單操作造就虛假繁榮,而補單這一違規經營方式不僅僅衝擊正常的交易市場秩序,阻撓干擾了正常的稅收系統,更是催生出了大量的詐騙案案件,人們的生產生活收到了極大的干擾,所以,現在我們經常在廣播電視里聽到刷單詐騙的防騙知識;還有就是,線上交易活動對交易雙方的保護力度不夠,不管是賣家售假欺詐還是客戶的敲詐勒索,平台似乎並沒有很好的辦法遏制不良現象,為了緩和社會矛盾,適當的壓制線上交易,扶持線下實體,已經變成了刻不容緩的任務,所以,你要問當今社會各界,政府部門是否還會一如既往支持電商的發展,我的答案是維持,雖說沒有明文禁止,但也降低了扶持力度,現在這種情況,是不太可能會允許電商野蠻發育了。
淘寶
第二,平台政策。電商平台前期一般都是閉着眼支持商家入駐的,我們以淘寶為例,2003年成立到2814年上市,淘寶對交易雙方的態度一直都是小事賣家說了算,大事平台商家商量着來,至於買家,因為淘寶一家獨大,還真沒過多照顧到他們,畢竟買家沒得選。所以,前期在平台開店是可以掙到錢的,畢竟投入小,回報大。但是你再看看現在這個情況,電商界已經被拼多多這樣的電商新秀卷的不成樣子了。現在賣家加入平台開店,不管是淘寶還是拼多多,你都要被扒一層皮,而且這層皮還得不到補充,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還是售後成本實在太高了,獲客成本也實在吃不消了,放眼望去,淘寶直通車的客單價已經翻了好幾倍了,拼多多的貨都要保證一輩子不壞了,電商平台已經數不過來了,現在這樣的一個純粹的買方市場,入場網店就等着被割韭菜吧。
淘寶
第三,大家的意識。我們不妨探討一下大家熱衷網購的原因,不在乎在於網店的“新奇”
和“實惠”。對於習慣了幾千年的實體交易模式的民眾來講,能在線上體驗不見面就達成交易的新購物模式也是一件比較刺激的事情,這就是網店的新奇之處,而網店因為避開了工廠處處依託的代理模式,使得售賣價格極低,大家居然可以花遠低於市場價格的票子買到一摸一樣的商品,想必傻子都會選線上的交易模式。只不過,電商發展到了現在,已經讓大家傷不起了,首先就是價格,隨着賣家的開店成本越來越高,線上售賣的商品已經不便宜了,甚至比實體店不相上下了,幾十年的電商模式已經吸幹了市場活力,短期來看,大家是省錢了,可是長遠來看呢,電商造就了無數的寡頭,而寡頭提供的工作崗位是有限的,隨之而來的卻是大量的被邊緣化的商家倒閉,大量失業的情況下,整個社會的購買力其實是下降的,當大家口袋裡都沒錢的時候,東西再便宜也沒人買了,這也算是電商的一大罪過。而電商的新奇優勢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即便是小區旁邊的一個小店如今也能提供送貨服務,電商可以提供的,本地實體店也能提供,對比一下就沒優勢了,而且,由於常年缺乏監管,電商賣家的行徑已經讓大家忍無可忍了,投訴無門,維權困難,使得大家對電商的支持力度下降。
拼多多
綜合以上信息來看,現在開網店的確不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流量被廣泛分散,你想多掙錢就必須多平台運作,也意味着多成本投入,而現在,國家對電商的管控力度加大,對電商維權的受理範圍和響應速度也在加強,加上人們的維權意識提高,商家的售後成本已經成為不可言說之痛。
黃崢
在這樣的情況下,別說博一博單車變摩托這樣的話了,這只是自我安慰罷了,這句話放在開網店致富上講也就是一句心靈雞湯罷了。
天貓
那麼,大家覺得我說的對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