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行業,蘋果一向被認為是“貴”的代名詞。android廠商的旗艦產品通常是3999元左右起步,頂配版本可以到達6999元到7999元(非摺疊屏手機),只有三星、華為等少數廠商,才有膽氣將頂配旗艦推向更高的價格。
然而與iphone高配版(pro系列)的價格相比,android旗艦還是小巫見大巫,自從2017年iphone x發布以來,pro系列iphone的起售價就穩定在999美元。
好消息是,從2017年到2022年,pro系列iphone雖然貴,但並沒有漲價,壞消息是,它馬上就要漲價了。iphone漲價的底氣,是一些硬件升級,可已經售價999美元起的pro系列iphone,還要繼續漲價,真的不怕消費者不買?
這些升級,能夠撐起漲價的iphone?
macrumors報道稱,技術分析師jeff pu認為,iphone 15 pro系列的價格將會上漲,原因在於曝出的幾項硬件升級帶動了成本上漲,如鈦金屬框架、固態按鈕、相機升級、ram增加、充電接口更改等。
那麼,這些硬件升級,能夠撐得起iphone 15 pro系列上探價格嗎?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些升級點,首先是鈦金屬框架,現款iphone使用不鏽鋼框架,雖然手感好、耐摔,但實在太重了。鈦金屬框架擁有媲美不鏽鋼的硬度,密度卻僅為普通鋼材的一半,這意味着鈦框架重量更輕,能夠有效幫助iphone 15 pro系列減重。
圖源:雷科技攝製
其次是固態按鈕,即取消了傳統的實體音量鍵與開關機鍵,採用觸摸按鈕。為了實現媲美實體按鍵的觸感,蘋果將為iphone 15 pro系列增加兩個馬達。當年,蘋果曾利用馬達振動,為iphone 8系列手機帶來了不輸真正home鍵的觸感。
相機升級較為關鍵,在android旗艦領域,潛望式長焦鏡頭很常見,甚至某些入門級旗艦,也會有長焦鏡頭。蘋果則不同,兩款低端的iphone,壓根沒有長焦鏡頭,只有pro系列才會有普通長焦鏡頭,支持3倍光學變焦。今年,iphone 15 pro系列將搭載5倍光學變焦的潛望式攝像頭。
圖源:雷科技攝製
ram的增加,應該是用戶實際使用體驗最明顯的一點。雖然iphone擁有墓碑機制,但ram太小,殺後台非常嚴重。許多app切出去一會兒,再進入時,就會有開屏廣告,這點真的不如android旗艦。8gb起步,最高18gb的ram,不怕內存不夠。iphone 15 pro系列將採用8gb ram,能夠有效減少殺後台問題。
充電接口的更改對於部分人比較有用,從此主流智能手機完成了充電接口的統一,我們日常出門,即便需要攜帶許多設備,只用一個充電頭、一根充電線就夠了。
從硬件升級來看,iphone 15 pro系列可能是近幾年升級最大的iphone。因為這些升級點,iphone 15 pro系列的內部大概率也需要重新設計,再加上新硬件的適配與優化,成本必然大增,價格上漲也在意料之中。
可是,999美元起步的iphone 15 pro系列,國行版售價預計6999元起,價格實在太貴了。按照蘋果的慣例,預計會漲價50美元或100美元,國行版漲價大約500元到1000元,小米、oppo、vivo等頂級旗艦頂配版本,才有可能達iphone 15 pro的起步價。
還有一種可能,iphone 15 pro系列漲價,只是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購買iphone 15、iphone 15 plus?畢竟這兩年因閹割過於嚴重,價格又偏貴,iphone低配兩個版本的銷量並不理想,尤其是mini和plus的表現,iphone 15 pro漲價,都是有可能增加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的銷量。
可是,過於昂貴的iphone 15 pro,面對攻勢兇猛的國產旗艦,還能保持競爭力嗎?
面對android旗艦的衝擊,蘋果能否守住高地?
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銷量前十的機型,有八款是iphone,僅有的兩款非iphone手機,是售價低廉的三星galaxy a13和a03。每一台iphone,都是旗艦手機,八款旗艦手機霸榜機型銷量前十,可見iphone在旗艦手機領域的地位。
蘋果能夠屹立在手機行業之巔,主要優勢在於ios的卓越體驗、蘋果全家桶的萬物互聯、a系列處理器的強悍性能等。
然而近幾年android旗艦與iphone的體驗卻在不斷拉近,系統層面,android年年更新,許多功能已然超過iphone。當年android版本更新時,會有許多網友調侃又在抄襲蘋果,到現在蘋果功能更新被網友調侃抄襲android,如智能鎖屏、小組件等,形勢發生了逆轉。
圖源:蘋果
萬物互聯層面,至今依然是android廠商的弱勢。畢竟ios、ipados、macos等,都是蘋果的自研系統,國產廠商的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台式電腦系統分別基於android和windows,實現萬物互聯難度更高,尤其是協同辦公,難以做到iphone與mac那麼流暢。
性能方面,在高通換回台積電代工後,與蘋果的差距就更小了,僅僅是單核性能和能耗比落後iphone,多核性能與gpu性能差距不大。再加上iphone的散熱不給力,近幾年蘋果又在擠牙膏,長時間遊戲表現未必比得上android旗艦。
遺憾的是,儘管android廠商不斷努力,硬件配置也堆得很滿,如潛望式長焦、定製主攝、超大散熱模組、超大電池、超快充電速度、2k 120hz屏幕等配置,均領先iphone,旗艦機銷量始終不如iphone。
原因在於,盲目堆硬件時,android旗艦的系統優化卻不夠到位,導致綜合體驗追不上蘋果。另外,android廠商的品牌價值不如蘋果,儘管廠商在通過自研芯片的方式,提升品牌價值,但因研發的都是一些電源管理、影像芯片,不如soc那麼夠分量。
iphone 15 pro是近幾年升級最大的一代蘋果手機,android廠商還沒有成長到可以在旗艦機市場與蘋果勢均力敵的地步,因而iphone 15 pro系列大概率會熱銷。王朝沒有永恆,縱然現階段iphone銷量碾壓android旗艦,android廠商也沒有屈服,依然銳意進取,甚至在一部分人看來,iphone 15 pro激進到採用固態按鍵,就是感受到了來自android廠商的壓力。
漲價,是蘋果給android廠商的機會
iphone 15 pro系列大概率可以大賣,憑藉里程碑式的升級,銷量甚至可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峰,但長期來看,iphone未來的銷量並非無法被android廠商超越。
疫情期間,全球經濟下滑,手機銷量也下滑不少,但高端產品的受眾群體消費水平較高,因而iphone銷量下滑較少,甚至部分月份和季度出現過銷量逆勢上漲的情況。現今全球疫情已至尾聲,就連中國也放開了管制,多年未換機的消費者,或將在2023年大規模換機。
2023年,是其他android廠商最有希望提高份額、追上蘋果的一年。至於旗艦手機市場,android廠商暫時仍無法追上蘋果,但android廠商也不會放棄,前段時間oppo與華為達成合作,交叉授權了許多專利,小米、vivo、榮耀等,同樣斥巨資研發自主研發軟硬件。
圖源:華為
同時,android廠商也在積極建設生態,例如榮耀的magic os for windows,就是深度改造windows系統,使其能夠更好的與榮耀手機連接,方便協同辦公。
android廠商需要時間,值得慶幸的是他們還有時間,小米、oppo、vivo、榮耀四大國產頭部手機廠商,不但擁有雄厚的基礎,也擁有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再加上價格層面的優勢,可以先在國內市場不斷嘗試搶佔蘋果的份額,然後逐步在海外市場與蘋果競爭。
iphone固然優秀,昂貴的價格卻令許多消費者難以接受,三星galaxy a03和a13正是通過實惠的價格,才能進入全球銷量前十。但與國內手機相比,售價189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元)的a13在性價比方面依舊落後很多。國內手機廠商只要慢慢開拓海外市場,通過性價比優勢搶佔消費者水平低的消費者,擴大群眾基礎,再向高端市場發展,不是沒有超越蘋果的機會。
或許,蘋果也應該適當降低一些價格,嘗試與android旗艦進行價格戰,憑藉品牌價值、生態和系統方面的優勢,大概率可以吸引到不少消費者。
封面圖源:雷科技攝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