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啊未來 中國科技創新之夜》將播 科技節目如何做到與觀眾共鳴?

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邊雪

歲末年初,科技領域取得的進展和成績備受關注。1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全XR科技創新節目“酷啊未來 中國科技創新之夜”將於1月15日晚在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台播出,節目邀請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等在內的多位院士及國內多領域頂級科學家和青年科研人員,分享科技創新之路上的成果和突破。節目主創龐帥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檔節目會做成“四季”的感覺,會在全年連續推出,“開年這期是在北京,接下來會在一些有科創代表性的城市去運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

探月工程、載人航天、火星探測、古生物研究、納米技術、量子力學、液態金屬、腦機接口……1月13日,節目“酷啊未來 中國科技創新之夜”發布一則宣傳片,多位院士寄語,“2023,中國科技會更酷”,讓不少網友直言“很燃”!這檔充滿科技感的節目,究竟會如何呈現?1月13日下午,封面新聞記者聯繫到節目組,主創龐帥透露,節目分為“星辰大海”“天工開物”“智啟無界”三個篇章。關注我們如何用科技創新去追求星辰大海,關注如“液態金屬”等一些新的材料發現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也關注怎麼用數字化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而製作這檔節目,整個創作團隊並不想做傳統的科技創新的表達,而更希望能有“酷”一點的感覺。龐帥說,“比如說我們在視覺呈現上,用的是全XR的呈現形式……比如說從人的選擇上,我們希望這個人做的事情和傳達出來的態度很酷。”此外,節目組也注重呈現多位院士、科學家和青年科研人員對事業執着的“酷”。

在視頻中,今年已經88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說道,“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創新發展……”龐帥透露,在現場工作人員怕歐陽自遠院士太累,給他遞上椅子,說“要是太累了,坐着講也完全沒問題”。而歐陽自遠卻說,自己現在還保持着5點半起床,晚上11點半休息,一天的工作時間保證8個小時,“我們覺得這種狀態還是蠻酷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檔節目中還有一位院士來自四川,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出生於四川省南充市的趙宇亮,1985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化學系,1999年在日本東京都立大學獲博士學位。作為國際上最早開展納米毒理學研究的幾位學者之一,他從學術思想的提出到創建中科院納米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開闢了我國納米毒理學與納米安全性研究領域。節目中他也談到,“中國納米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生活應用無處不在”。

主持人朱廣權何岩柯

一檔跟科技相關的節目,如何做到讓更多觀眾能感覺更親切和有共鳴?龐帥表示,會從話題設置上去找到能引發大眾共鳴的點,比如腦機接口與時下大家經常會出現的“意念回復”是否有關?在主持人的配置上,宣傳片中已經揭秘了朱廣權與何岩柯兩位主持人。龐帥介紹,記者王冰冰也會出現在節目中,從互動方面去跟網友們做更好的交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