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賽柏藍
特約作者 | 張自然
昨天(12月12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發布《關於做好新冠肺炎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通知》,要求互聯網醫療積极參与抗擊新冠疫情。
互聯網醫療隨即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什麼是互聯網醫院、我國現有多少家互聯網醫院、都能提供哪些醫療服務。
所謂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新應用,其包括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諮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互聯網醫院”,就是在線諮詢、智能問葯、藥品快遞到家。“互聯網醫院”帶有諮詢、隨訪、慢病管理等功能,它有實體醫院做強有力的支撐,線上方便病人,就是簡單的問題不需要到醫院,在網上就可以進行。
本文分別從互聯網醫院數量、提供服務和用戶需求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01 數量
一、數量:1700多家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顯示,目前全國已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
我國在線醫療用戶數量已突破3億人,其中,公立醫療機構佔了互聯網醫院總建設量的約七成。
我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是烏鎮互聯網醫院,誕生於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前夕的2015年12月7日。
後來雖有發展,但增長較慢,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因網上就診不需人身接觸避免傳染而迅速增長,又在後來醫保的支持下,互聯網醫療迎來了爆髮式增長。2020年當年即由2019年的不足200家(197家)猛增到了689家,增長了1.5倍,2021年突破千家,達到了1600家,又較上年增長了1.3倍,現在,我國互聯網醫院達到1700家。(詳見圖一)
二、分布:山東最多
2020年上半年,山東省的互聯網醫院最多,有167家。廣東和江蘇也都超過了90家,分別為104家和93家。
互聯網勝地浙江61家,互聯網醫療先行區41家。
上海和天津兩個直轄市分別有37家和21家。海南儘管人口很少,但也多達32家,高居第7位。
東三省的黑龍江、遼寧和吉林分別有17家、14家和3家。(詳見圖二 )
三、20強:北大第一醫院最強
中科院《互聯網周刊》聯合德本諮詢、eNet研究院共同發布的《2021互聯網醫院100強》顯示,2021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以90.92的總分勇奪冠軍。
同是位於北京市的北京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同仁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和北京天壇醫院分別排在第二、四、五、八、九和第十位。全國最佳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位居第15位,最佳兒童醫院北京兒童醫院排在第18位。全國最知名的中醫醫院、也位於北京的西苑醫院和東直門醫院分別排在第12和第17位,也是全國中醫系統在互聯網醫療排名最靠前的醫院。
重慶醫大第一醫院和廣州醫大第一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分別排在第3、6和第7位。
湘雅醫院、江蘇人民醫院和四川省人民醫院分別排在第11、19和第20位。(詳見圖三)
02 提供服務
一、提供服務:複診、諮詢最多
互聯網醫院有些是由互聯網企業主導建設的,有些是由醫院自身主動發起成立的。
雖然主創單位的性質不同,但二者所提供的網上醫療服務內容差別不大,都是複診開方和在線諮詢最多。在線購葯和解讀報告次之,遠程會診、疾病自測和遠程監測稍遜。(詳見圖四)
二、等待時長:6~10分鐘最多
艾瑞諮詢於今年7月所做的抽樣調查顯示,線上問診時,等待醫生回復所需要的時長過半都在6~10分鐘,用戶還是比較滿意的,更有超過36%的情況下5分鐘之內即可回復,充分體現了網上醫療的便捷。等待11分鐘~半個小時的只佔13%。(詳見圖五)
03 用戶需求
一、年齡分布:過半在24~30歲
據易觀分析於2021年9月調研數據,互聯網醫療用戶過半是年齡在24~30歲之間的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其次是36~40歲和41歲以上的,分別佔了14%和13%。(詳見圖六)
二、關注病種:消化、皮膚和中醫最多
據艾瑞諮詢於今年7月所做的抽樣調查,線上醫療用戶關注最多的是消化類疾病,佔了調查樣本的41%。
其次是諮詢皮膚問題和中醫及養生的,分別佔了33%和29%。再就是關註失眠和精神壓力的較多。
關注心腦血管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分別排在第6和10位,分別佔了23%和8%。(詳見圖七)
三、活躍用戶:問診和預約最多
據易觀分析調研,2021年6月,在線問診活躍用戶最多,超過了千萬人,有1584萬人。預約診療次之,也近千萬,有958萬人。
關注專科慢病服務和醫院便民服務的用戶分別有315萬人和282萬人。(詳見圖八)
隨着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人們的就醫需求持續釋放,互聯網醫療有望部分承接這一市場。
附:《關於做好新冠肺炎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