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又被“盯上”了?新設備將被美全面禁售,這次會有影響么?

華為因為5G技術領跑全球,受到了老美不正當的打壓,不僅修改了全球芯片規則,還聯合西方一眾盟友圍堵華為5G設備。但是,近3年時間,華為憑藉5G實力證明了自己,領先地位依然撬不動。

就在華為即將破局之時,老美又坐不住了,近日,又將以“安全”為由,禁止華為在美銷售新設備。這一次,華為又被“盯上”了?新的禁令對華為有影響么?

華為又被“盯上”了?

​眾所周知,自2019年開始,老美捏造華為5G很多的負面消息,有意識地針對華為。它不但以“華為5G不安全”為由,拒絕華為5G,還到處勸說他國,一起圍堵華為5G設備。

​但是,3年了,也並沒有起到太大的成效,反而謊言不攻自破,成了笑柄。

2022年2月份,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先生的評價:“儘管美國的制裁傷害了華為,華為仍然是5G基礎設施供應的全球領導者,市場份額為30%,而沒有一家美國公司將5G基礎設施賣到國外。”

最重要的是,老美所提到的“不安全”問題,也被打臉了。

英國前商務大臣凱布爾所說:情報和安全部門曾多次保證,使用華為服務不會帶來任何風險。這也就是說,華為5G設備的確是最好的,也是最安全的。

不僅如此,華為還改變了5G破局之路,從5G ToB業務開始逐一突破,更是走在了行業的前頭。

據2022年華為公布的5G新數據顯示,目前,華為的5G商業合同數量已有100多份,而5G ToB合同數量更是超過了3000份,穩居行業第一。並且,華為有120多萬個5G基站出貨量,佔比超過全球50%。

或許,就是因為面對這樣的局面,老美覺得自己輸不起,又開始“盯上”華為了。

美當地時間10月13日,路透社報道稱,FCC美聯邦通信委員會)提出新的提案,將再次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等5家中企,在美國銷售相關新設備,且限制到所有美企的採購。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提案通過了,那麼,華為最新的設備,美方市場(所有企業、單位)都不允許採購。幾乎就是將華為的設備全面禁止了,以後,不準備讓美企和華為做任何新的設備生意了。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老美這就是想逼迫華為低頭,但是,這次對華為會有影響么,會不會又是個笑柄呢?

這次對華為有影響么?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次波及的面更廣泛,可以用“全面”一詞來解釋。因為,之前老美禁止運營商使用華為設備,這次是將擴大到所有對華為設備的採購。相當於,華為設備的買賣,以後在美當地的企業沒法做了。

從市場角度來說,華為設備未來可能就少了美方市場,這一點來說,多少有點影響吧。畢竟,作為一家企業,誰會和市場、和賺錢過不去呢?

不過,對於華為目前所處的環境來說,這種影響太小了,幾乎就是保持原狀唄。華為也是有脾氣的好吧,例如,余承東就說過:華為手機不在美銷售(Mate20系列後就沒在美賣過),其他設備也可以如此。

其次,全球芯片規則修改後,華為已經“蛻變”,已經做了很多努力去改變受牽制的局面。

比如,華為成立哈勃投資公司,全面進入芯片半導體領域,專門為芯片產業鏈新興企業投資。截至目前,華為已投資60多家產業鏈企業,其中還投出7家上市半導體公司。

再比如,華為用RISC-V開源架構自研了達芬奇架構,並自主研發堆疊技術的芯片、5G射頻芯片、光芯片等。在5G技術方面,老美不給使用美系技術,華為就打造去美化技術,5G設備和技術已經不含美相關元器件。

另外,之前華為通訊設備在美開始受阻,那就乾脆相繼撤走在美的研發中心,宣布將會把在美的57家工廠全部撤離。即便,華為現在沒有從美市場全退,其業務重點也早已經不在美市場了。

最後,華為也已經打通了手機產業鏈,並且極大地提升了其手機的國產化率。目前,華為手機已經正式回歸,上個月發布的Mate50 系列,市場反應不亞於iPone 14系列。而且,多方消息爆出,華為5G手機,有望2023年回歸。

​做個總結

總結下來,華為貌似沒有美方市場,相關設備不賣到美企,也沒有什麼影響。老美想要利用這一招,讓華為對其折服,最終也只會成為笑柄。

當然,這一切也離不開華為的努力,堅持持續地高比例研發投入,堅持走自主研發之路。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如今的破局成功,老美想要再次“盯上”華為,想必也得不到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