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的華為故事還能講多久

9月6日,華為Mate 50系列手機發布會通過線上發布的方式如期舉行。在此之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就已放出話來,說將發布一項“捅破天”的技術,這使得人們再次對華為手機充滿了期待。

不過,從這兩天網友們反映的情況來看,余承東這次大放高調所講的“華為故事”似乎並沒有太多網友買賬,網友們普遍認為所謂的新技術只是個噱頭,並沒有什麼太實際的功效,有種被忽悠了的感覺。

引髮網友們熱議的是此次Mate 50系列手機所新推出的兩項新功能。

一項就是余承東所謂的“捅破天”技術實現的新功能,指的是Mate 50系列手機能在北斗衛星系統的支持下,實現發送短信的衛星通信功能。為此,余承東在發布會上非常驕傲地宣稱,華為Mate 50是全球第一款支持北斗衛星通信功能的大眾智能手機。

不過,較真的網友很快就發現華為Mate 50所謂的衛星通信功能只能夠發送信息,但卻不能接收信息,而且這項功能在飛機上還不能使用。這樣的“捅破天”技術到底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什麼樣的實際幫助,網友們紛紛提出了質疑。

我不否認衛星通信技術對於華為的重要性,但是華為在這個技術領域可能還真不太具有優勢,在這方面吹噓自己的技術有多厲害,可能會迅速地被“打臉”。

不少人都知道,馬斯克表示要發射四萬顆低軌衛星,組成他的“星鏈”系統,目前“星鏈”技術已經為北美部分客戶提供網絡服務。一旦“星鏈”系統的所有衛星全部發射到位,這個網絡系統將能形成的通訊及網絡服務功能之強大可想而知。任何一個手機廠商,只要改變一些硬件設計,然後與馬斯克簽署“星鏈”的使用協議,那麼手機就可以實現包括通話、通信、上網等所有衛星通訊功能。我這麼說,並不是要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只是覺得應該更全面、客觀、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

另一項新功能是華為推出的“應急模式”功能。余承東在發布會上說:“我們今天有個創新的應急模式,採用了我們的聚能泵技術,可以讓你在1%的電量又關機的時候,我們還能再讓你待機三小時,或者通話12分鐘或者亮碼10次,掃碼4次,在應急的時候幫助你。”

對此,網友們就更不買賬了。有網友戲稱余承東是掩耳盜鈴。先不說現在隨處都有諸如掃碼可租用的充電寶等快速充電方式,這樣的特殊功能只有在深山或荒漠才有可能用得到,單純從這項技術的設計思想上看,就很有問題。華為的競爭對手完全可以採用修改電池容量顯示的方式,把還剩10%的電量改為顯示成1%,就可以完美實現余承東所謂的“應急模式”功能了。華為與其研發所謂的聚能泵技術,還不如像OPPO一樣致力於改進快速充電和大容量電池技術,那樣可能還更實用一些。當然,如果華為能在太陽能充電技術上取得突破,那也根本就不需要為解決電量告急問題而費心了。

我曾經是一名華為產品的絕對擁躉,記得淘汰了我的蘋果iPhone4以後,從華為P7開始,我就一直使用華為手機,現在手上用的還是P40 5G版。但是,近幾年來,我對華為產品,尤其是消費者產品的一些市場營銷手段卻不是太認可。一些華為產品不管是在技術、功能還是在外觀設計上,簡直就是赤裸裸地抄襲別人的設計,甚至都不願意稍微花點心思去改進、完善一下。以余承東為代表的部分華為高管熱衷於構思故事,醉心於向總裁及消費者講故事,但他們的故事內容卻大多華而不實。

其實,華為還是有許多領域值得去深耕細作,比如芯片設計,操作系統優化等等。有很多方面的創新來自於理念上的創新,而非技術,也就是說,應該是先有創新的理念,然後才發展出相應的技術去實現理念。

華為的當務之急是要找到理念創新的突破口,實現從0到1的創新突破,這樣,華為的故事才能繼續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