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擺脫中國供應鏈?事實是iPhone14給了中國供應商更多訂單

隨着iPhone14開始量產,iPhone14的供應商也逐漸曝光,中國有多家企業進入蘋果供應鏈,其中立訊精密獲益最大,顯然與此前傳聞的蘋果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不符,凸顯出蘋果仍然繼續與中國供應鏈加強合作。

在蘋果的諸多中國供應商當中,立訊精密首次成為蘋果iPhone的代工廠商,蘋果似乎是希望借立訊精密來與富士康競爭,降低iPhone的代工生產成本,但是富士康仍然是蘋果的最大代工商,大部分iPhone14將由富士康代工。

立訊精密除了成為iPhone14的代工商之外,還獲得了VCM馬達訂單,顯示出蘋果與立訊精密的合作正在加強,此前立訊精密已為蘋果代工生產AirPods等配件,如今首次成為蘋果iPhone的代工商並供應VCM馬達,凸顯出蘋果對立訊精密的看重,甚至有業界人士指出蘋果的汽車代工也有可能由富士康的立訊精密分享,立訊精密已與奇瑞組建汽車製造合資公司。

OLED面板供應商則繼續由三星LGD京東方供應,這也打破了此前傳言的所謂蘋果將京東方踢出供應鏈的謠言,業界人士指出蘋果不會輕易放棄京東方,因為京東方的OLED面板價格遠比LGD和三星低,借京東方施壓可以迫使三星和LGD降價。

除了立訊精密和京東方之外,據稱iPhone14的200多家供應商,大約有兩成多是中國產業鏈企業,說明蘋果仍然很看重中國製造,畢竟中國製造已形成相當完善的產業鏈,中國的物流效率很高,整體生產成本其實比越南、印度高不太多。

這兩年蘋果一直在推動富士康前往印度、越南設廠,這讓業界擔憂蘋果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由此曾引發諸多討論,然而蘋果在印度、越南設廠後卻面臨諸多問題。

蘋果和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被指生產效率低、生產品質不如中國製造,當地的工人不願加班,工人技能不夠熟練;越南工廠的生產效率較高,但是越南生產的AirPods出現毛邊、膠水溢出等問題,質量也不如中國製造。

今年和碩上海工廠因故停產,越南、印度等工廠無法接受和碩上海工廠的產能,富士康鄭州工廠幾乎全數接受,鄭州富士康工廠在員工數量不足的情況用一個多月時間兩班倒的高效生產模式確保了iPhone的供應,當然鄭州富士康也開出了90天近9000元額外獎金的豐厚報酬。

這說明中國製造的諸多優勢,可以保質保量,生產效率非常高效,更兼具巨大的產能彈性,這與中國製造的特性分不開。中國製造已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依靠高效的物流效率,可以按照富士康的要求準時將材料送達,確保富士康的生產線高效運作,同時也可以依據富士康的要求在特殊階段增加產能,配套的企業在關鍵時刻甚至連老闆都能親自上陣24小時開工大幅增加產能,這正與蘋果的產能需求有時段性相匹配,iPhone的銷量最高紀錄往往在每年的四季度,而印度和越南的工廠缺乏這種能力。

正是由於中國製造的這些優點,雖然蘋果一直在推動富士康往印度和越南轉移產能,但是它的主要產能仍然依靠中國製造,甚至印度和越南的工廠還需要依靠中國供應鏈提供部分配件。

蘋果和中國市場有密切關係,除了依賴中國製造之外,蘋果還非常需要中國市場,這兩年蘋果各大區域市場之中,中國市場貢獻的營收增速最快,已是蘋果業績增長發動機,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認為iPhone14的主要增長估計也主要靠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消費者對於iPhone的外觀很看重,iPhone14首次採用真全面屏,外觀的變化可望推動iPhone在中國再現一波銷售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