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入局,外賣又“卷”起來了

圖源:東方IC

不久的將來,你在點外賣的時候,除了美團餓了么之外,或許還能選擇京東

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京東正在研究進軍外賣的可能性,“至於什麼時候開始做,就看我們的能力,什麼時候可以組建人才隊伍了。”據媒體報道,京東將以京東到家App為服務載體,在鄭州等市試點餐飲外賣業務,由子公司達達負責配送。6月7日,京東成立同城餐飲業務部,目前團隊僅10人左右。

京東早就暴露了進軍本地生活領域的野心,去年推出的‘小時購’明面加碼即時零售,實際上也為本地生活開闢了道路。”一名投資人向《IT時報》記者表示。

不過,京東進入外賣領域面臨的困難不小,因為對手相當強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美團和餓了么在餐飲外賣市場的佔有率在95%左右,其中,美團市佔率接近75%。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下,京東外賣能掀起多大的浪花?拭目以待。

01 “本地生活”混戰

受疫情影響,今年阿里、美團、京東們的日子並不好過。物流受阻,電商、外賣、即時零售等行業場景受限,消費者消費意願下降,消極影響體現在各家巨頭財報上。

2022年前三個月,美團營收錄得463億元,同比增長25%,經調整凈虧損達35.8億元;京東總營收為2397億元,同比增長18%,凈虧損30億元;阿里巴巴營收2040.5億元,凈利潤197.99億元,但同比下降24%。

2022年Q1京東財報

“疫情壓力下,平台型公司都面臨用戶增長減緩的挑戰,基於既有優勢、高性價比擴充消費場景是各大平台的共同選擇,各大平台到對方腹地交火的現象無法避免。”資深美股研究者、消費品領域分析師劉彬曾向媒體表示。

事實上,在2021年互聯網流量趨於飽和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巨頭們便已入局對方的“牌桌”,如餓了么推出“爆爆團”團購,字節跳動試水外賣、直播團購。到2022年,巨頭們相互進入彼此腹地的競爭更為激烈。

依靠到店團購、外賣等本地業務起家的美團旗下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2021年時交易用戶達2.3億,總交易額達到外賣交易額的12%。今年,“美團閃購”同小米無印良品等3C快消品牌達成合作。

從直播、短視頻“跨界”而來的字節跳動則是“兩手抓”。公開報道顯示,抖音近期正在廣、深、杭等地嘗試“抖超送貨上門”,類似京東超市的自營即時零售業務。而在今年6月1日,抖音宣布開始對本地生活商家“抽佣”,同時,抖音本地生活GMV目標也由去年底定下的400億元提升至500億元。

在外賣的“正面戰場”上,餓了么早早推出送葯、送花等即時零售服務,且仍持續爭奪流量。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收入達104.5億元,同比增長29%。在分析人士看來,營收增長的重要原因在於“餓了么補貼效率的提高以及平均客單價的提高”。近日大火的餓了么“一分鐘免單”活動,或許正是“補貼效率提高”的體現。

相比之下,京東姍姍來遲。如今美團、京東在即時零售領域市場份額排名前二,但在對手熟悉的本地生活領域,京東仍顯得“兩手空空”。

02 “扶起”京東到家

作為即將承載外賣服務的平台,京東到家將直接影響到京東外賣的走向。

今年3月,京東完成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同城購業務部,整合了原京東零售全渠道到家業務部和技術與數據中心全渠道生態部的部分職能。同城業務和供應鏈大中台、全渠道、搜索推薦,被視為京東“四大必贏之戰”。同時,京東本地生活抓手“京東同城購”正式上線。

不過《IT時報》記者發現,“京東同城購”在開放數月後仍未擁有顯眼入口,用戶需在京東App內搜索“同城購”才能進入相關頁面。

顯然,京東並未將同城購的“戰場”定在京東平台,而是先行孵化。回顧2021年10月京東推出的“小時購”,不難發覺京東打着同樣的算盤。

彼時,“小時購”宣稱:“集合京東生態域內所有能提供小時達服務零售能力”,目標至少滲透一半京東用戶,這些訂單由達達配送,並同步在京東到家App。功能發布後,“小時購”入口設置在京東App首頁頂部的“附近”,擁有相當高的曝光度。

側面來看,這既是一次整合即時配送能力的“練兵”,也是從京東App向京東到家引流的長期手段。據網經社數據,2021年1月京東到家、京東月活躍用戶數量分別為572萬、1.99億。達達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京東到家年活躍消費者達6790萬。

如今,依附於京東到家App上的同城餐飲業務,同樣將吃到“小時購”引流半年多的“紅利”。而包含餐飲業務的京東同城購或許也將在京東到家App上合流。

達達快送運力是京東入局外賣的底氣之一,但反過來,這也是達達集團的一次機會。在今年一季度的財報中,京東提及虧損主要源於對達達集團的持續投資。

截至目前,達達集團仍未實現盈利。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達達集團總營收為20億元,同比增長21%,凈虧損為6.04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則為7.1億元。而在美團財報中,外賣貢獻過半收入241.57億元,凈利潤15.77億元,同比增長41.3%,該業務已連續多季盈利——餐飲外賣已不再是“賠錢賺吆喝”的買賣。

“如果以後送京東的外賣,不會覺得陌生。”一名上海達達快遞騎手告訴《IT時報》記者,從達達剛成立的2014年,他便能接到餐飲商家的自配送訂單,如今日常餐飲訂單也不少。

03 布局“新一線”

《IT時報》記者注意到,在“京東同城購”以及新展開的餐飲外賣業務上,京東似乎瞄準了“新一線”城市。

不久前發布的《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將鄭州、南京、天津、長沙、杭州、青島等15座城市列為“新一線城市”。

在“京東同城購”頁面,幾乎很難找到長沙之外的團購券。“京東同城購”官方微博號的簡介更是已經寫明:“吃好喝好玩好,帶你吃遍長沙好店。”

在鄭州,據媒體報道,京東團隊正在當地對接餐飲商戶。如今鄭州用戶可在京東到家App首頁看到新增設的“美食餐飲”板塊,其中包括肯德基必勝客呷哺呷哺等品牌團購券,但外賣服務尚未推出。

這似乎預示着京東思路的改變。

早在2020年4月,京東數科旗下App“梨渦”上線,曾被看作京東入局校園本地生活服務的嘗試。這款包含本地團購、拉人賺傭金、社交匹配等功能的App更像是B站、拼多多、大眾點評的集合體。但在近一年後,因大幅虧損,梨渦正式宣布停止服務。

這次,離開校園“象牙塔”的京東,在區域的選擇上仍然繞開“正面戰場”。

天風證券指出,外賣用戶以一二線城市用戶為主,下沉市場潛力大,美團外賣中超過70%的成交額來自於一二線城市。

回看京東的選擇,或許值得玩味:作為新一線城市的長沙、鄭州發展潛力不小,線上外賣仍有不少滲透空間。

京東能走出自己的外賣之路嗎?一切有待分曉。

作者/IT時報記者 崔鵬志

編輯/ 錢立富 挨踢妹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京東 抖音 梨渦 東方IC 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