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億枚芯片只是開始,ASML開始醒悟,美媒:攔不住了

“本文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芯片被稱為“工業糧食”,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有着相當分量的影響力。在科研方面,許多研究都需要藉助設備來完成,越是高端的精密設備就越需要高端製程的芯片;在工業製造方面,隨着工藝進入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效率大大提升,對於芯片的需求量也就加大了。

尤其是在智能汽車造車領域,隨着智能汽車造車產業的興起,對芯片的需求量迎來強勁增長,造車領域可以說是最“缺芯”的產業。

我國開始重視芯片的自研

意識到芯片如此重要之後,既然當不了該產業的“龍頭”,那便阻止別人的發展。抱着這樣的決心,老美對我國半導體產業實行了全方位的技術包圍。

不僅所有美企無法向我們的企業提供相關技術服務,用到一部分美技術的其他地區企業也無法向我們自由出貨或提供技術支持。如ASML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芯片規則”的限制下,ASML就無法對我國出貨EUV光刻機,只能出貨稍低工藝的DUV光刻機。

但這也給ASML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自從芯片規則改變後,國內製造商開始減少對海外企業的依賴,重視技術的自主研發,力爭實現芯片國產化替代,華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企業。

在芯片供應鏈渠道被切斷後,華為就宣布全面進入半導體領域,旗下子公司哈勃投資在近半年來連續投資了國內多家半導體相關產業,加快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突破,此外還加大了自研力度,不僅將海思部門列為一級部門,還宣布將每年營業額的20%用於自主技術的研發。

隨着眾多廠商意識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在國家的支持和呼籲下,越來越多企業進入了半導體自研的布局。

OPPO、vivo、小米等國內廠商也紛紛減少了對高通等美企芯片的依賴,開始自研影像、AI芯片,對於自研處理器芯片的布局也已經在進行中。如今小米已經成功自研出電源芯片,vivo自研出專業的影像芯片,OPPO也成立了專門的芯片研發部門。

在國內芯片市場上,隨着國內廠商對國內芯片的支持,聯發科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高通,成為全球芯片市場份額第一。

240億芯片只是開始

根據海關總局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口芯片為1860億片,相較於前一年的2100億片同比下降了11.4%,足足減少了240億片。

此外,根據市場數據統計,我國在芯片領域的平均銷售額增長速度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在去年全球20家增長速度最快的半導體領域企業中,我國企業就佔了19家,與去年的8家相比足足增長了137%。

去年一年我國的芯片出貨量就超3600億,同比增長33.3%,平均每月產能超過300億。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隨着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加速布局,未來我國的芯片進口量只會越來越少,屆時,高通等海外芯片企業失去的市場份額只會越來越多。

ASML開始醒悟了

隨着我國半導體產業的不斷完善,ASML也開始醒悟了,不斷表示出希望能儘快實現向我國自由出貨的意願,加大對我國市場的出貨量,並增加在我國招聘的員工數,加大在我國市場的布局。

根據ASML發布的2022第一季度財務報告,在今年Q1季度ASML就向我國出貨了23台光刻設備。我國已超越美地區成為ASML的第三大市場,佔ASML銷售份額超過14%。

此外,根據財聯社報道,ASML為了擴大在我國研發中心的規模,支持我國業務的增長,增加200名研發人員,建立一個維修中心,更好地服務於國內市場。

我國的半導體興起是攔不住的

除了我國市場前景可觀之外,ASML更害怕的是我們對光刻機的依賴正在不斷減小。一方面是我們的光刻機自研已經頗有進展,不管是光刻膠等原材料,在雙工作台、曝光技術、刻蝕機、清洗設備、製作工藝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中芯國際已經自研出7nm工藝,目前正在進行風險試產,華為等高科技企業也已經自研出新的芯片堆疊工藝,通過將兩枚或者多枚芯片用先進工藝封裝在一起,能將性能提升40%甚至更高。

而華為更是公開表示將每年20%的營收額投入到技術自研中,實現產業鏈的全面突破。目前華為已經自研出汽車芯片、電視芯片以及屏幕驅動芯片等等,包括最新發布的一款新機型採用的影像芯片也是自研的。這些芯片基本上都已經實現商用了。

除了傳統的硅基芯片外,華為還將目光投向了光電芯片,業內普遍認為它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條非美技術的芯片產業鏈不出幾年便會出現。

這也是為什麼說我們的半導體產業興起攔不住了。對於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大家有何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