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科技之力緣何改變全國唯一無樹城市?

因為高寒缺氧、大風凜冽、凍土堅實,西藏那曲曾經號稱是全國唯一沒有樹的城市。然而,這將永遠成為歷史。那曲城鎮,第一次染上了數萬棵樹萌生出的綠意。

那曲為什麼會發生驚人的改變?跟隨科技日報調查的視角,讀者被深層的答案所吸引。至少有三個重要因素,激發並釋放出了科技的神奇力量,讓高原之城那曲發生了巨變。

其一,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那曲人不是沒有試種過樹。然而,要想突破天寒、地凍、土薄、輻射強、風大風多等五大困難,沒有現成路子可循,要不斷打破認知障礙——沒有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是不行的。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的確如此!長達數年的探索證明,“在那曲種樹”是開拓者才能拿下的任務,是勇敢者才能找到的答案。

其二,“揭榜挂帥”全鏈條機制。為什麼說是全鏈條機制?因為“揭榜挂帥”作為一套開放的創新體系,不只是解決某個環節的問題。其中,尤為關鍵的是把科研管理和科研激勵統籌起來,堅持效果和成果導向,把豐富的資源和多元的力量調動起來。2016年11月,科技部“十三五”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重點專項啟動了西藏那曲地區城鎮植樹關鍵技術研發與綠化模式示範項目(以下簡稱那曲項目)。通過揭榜挂帥,內蒙古庫布其治沙企業億利集團聯合多家科研單位,向那曲惡劣的自然環境成功發起了挑戰。從土壤改良、樹苗繁育再到管養管護,面對高原種樹這個系統工程,只有多單位聯手、高強度投入,才能確保攻堅克難、成功突圍。

(圖片來源於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

其三,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之。僅以繁育樹苗為例,為了綠樹成蔭,先要讓根紮下來。但在那曲,滿足楊、柳等扦插繁育溫度需求的時間只有6月至9月,不足100天,難以完好生根。實踐證明,那曲用的種苗最好在那曲就地繁殖,按照植物繁育需求在那曲創造適宜的小環境。如果不敬畏、尊重和順應自然,就很難對當地自然環境認識清楚,也很難系統地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路徑。

如今,那曲項目基地苗木連續成功越冬,平均越冬保存率75%以上,目前苗木保有量30多萬株。唯有繼續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方能在實踐中不斷銳意創新,加快推進技術轉化和成果落地,讓廣漠的高寒地區城鎮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 楊博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楊耀燁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