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網評:期待“烏鎮時間”匯聚互聯網文明共識

大佬雲集、看點紛呈,一年一度的“烏鎮時間”再次開啟。26日,2021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本次大會上,種種“黑科技”吸睛度爆表,舉辦方更是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恢復以烏鎮峰會形式、以往屆的活動規格和參會規模,並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

今年互聯網大會的主題為“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也切中當下互聯網發展的“痛點”。

此前曾有人云:“世界很遠,而互聯網將人們拉近”,在全球疫情延燒的社會現實下,人們也切身體味到其中真意。小至疫情期間的網課、辦公、外賣,大到大數據下的疫情防控、全球服貿體系……新冠疫情讓線下溝通受阻,又將線上互通推到台前。這也使得“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成為無可辯駁的社會現實。

本次互聯網大會開鑼之時,疫情帶來的多種“後遺症”正反覆考問着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治理體系。糧食危機、民生凋敝、極端主義回潮等難題也像“新冠之刃”在地球肌體上劃開的一道傷痕,久久難以痊癒。世界急需通過互聯網深化國際合作,以全球智慧推進技術創新。同時,人們也熱切期待互聯網帶來的高新技術可以為經濟增長吹來新風,為民生復蘇添一把火。

然而,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希望和繁榮,同時也引發種種問題。信息安全危機、隱私泄露等現象正在帶來挑戰。世界局勢風雲變幻,網絡空間治理又成為多國政壇和媒體議程設置的焦點,由此引發種種紛爭。上述難題,都是新興技術發展中難以繞開的關卡,需要全球智慧共同解局。

縱觀近兩年的網絡空間治理格局,可以斷言的是,沒人能在洶湧而來的數字時代洪流中獨善其身,更沒人可以將時代變革當作輕巧好用的“政治扳手”。如果人們坐視互聯網安全、技術創新等議題被“泛政治化”,那麼在以鄰為壑之風和陰謀論的推波助瀾下,危機必然會滲透進監管的真空之中,輕則在全球範圍引發信息安全危機和財產損失,重則拖住人類社會邁向數字文明的“後腿”。而以全球之力助力網絡技術創新的美好願景,也可能淪為空談。

正因如此,當下正該是有識之士為全球合作應對網絡空間治理難題大聲疾呼之時。本次大會上,海內外嘉賓共商全球互聯網治理之道,共享全球互聯網發展經驗,不少業內“大佬”建言建策,在技術層面上,亦有多家參展企業帶來最新方案。峰會也舉辦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最佳實踐”案例展示活動,以真實案例講述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故事。可以說,本次“烏鎮時間”在技術層面和政策層面搭建了互聯網行業交流的世界級平台,這對於全球網絡技術的治理和創新來說,可謂一場及時雨。期待此次互聯網大會能促使各方擁抱數字文明,匯聚共識,共同打造一個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全球網絡空間。(柳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