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喜憂參半——零碳研究院碳報(第四十一期)

2023年03月31日19:39:12 科技 9767

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2年6月15日,新京報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雙碳政策趨勢?碳中和背景下,不同產業和企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研究院於2022年6月起推出《碳報》,研究最新雙碳政策、權威聲音、低碳樣本等重點內容,並進行分析解讀。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喜憂參半——零碳研究院碳報(第四十一期) - 天天要聞

目錄

>>>政策速遞

1.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拉開序幕 綠色低碳成重要議題

2.趙英民:中國式的現代化是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3.三部門發文支持做好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

4.國家發改委趙辰昕: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實幹家”和“行動派”

5.利好政策推動,24省市“十四五”新型儲能裝機目標達到65.85吉瓦

6.中國煤炭清潔轉化高端(院士)論壇在陝西神木召開,討論低階煤分質利用

7.碳捕集標杆創新技術,全球最大4mwth化學鏈燃燒示範裝置在東方鍋爐建成

8.大港油田建成10萬噸級陸相頁岩油效益開發示範平台

9.歐盟委員會通過法規,為新車和貨車設定更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

10.歐盟限定從單個第三方國家進口的戰略性原材料比例

>>>專題碳討

摸底a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上線esg委員會,國企成披露擔當

正文

一、政策速遞

a、權威聲音

1.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拉開序幕 綠色低碳成重要議題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日前在海南博鰲拉開序幕。本次論壇共持續四天時間,這期間還設置了產業鏈供應鏈新格局、“碳中和:困局與破局”、全球綠色能源與綠氫供應鏈、“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等多個分論壇,將通過深入探討,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這是經歷三年疫情後,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首次恢複線下舉行。

零碳解讀: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不確定性突出,是當今世界的顯著特點。這種不確定性突出表現在一系列重大挑戰上。無論是新冠疫情、地緣政治衝突,還是世界經濟下行、全球氣候變暖,哪一項挑戰都不僅關乎當下,也關乎未來。面對這些挑戰,國際社會對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呼聲更加高漲,願望更加強烈。

2.趙英民:中國式的現代化是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於3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是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過去的十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以上的經濟增長,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5%,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中國貢獻。

零碳解讀: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和潮流,它既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危機的共同選擇,更是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機遇。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三部門發文支持做好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要認真做好綠色能源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優化大型光伏基地和光伏發電項目空間布局。在市、縣、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將其列入重點建設項目清單,合理安排光伏項目新增用地規模、布局和開發建設時序。

零碳解讀:支持綠色能源發展,加快大型光伏基地建設,事關我國新能源電力的發展,影響全國的雙碳目標。然而,光伏發電產業因為佔地面積較大一直面臨著,無地可用、亂占亂建的現象,如果不與國土空間規劃做好銜接,挖掘潛在資源,勢必會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

4.國家發改委趙辰昕: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實幹家”和“行動派”

2023年3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會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趙辰昕表示,中國致力於綠色低碳轉型,不僅認真履行自己的承諾,制定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明確推進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還積極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實幹家”和“行動派”。

零碳解讀:氣候議題是近年來最重要的全球議題之一,中國積极參与,並主動作為。趙辰昕表示,中國是《公約》的首批締約方,一直以來都對《公約》秘書處工作給予大力支持。2015年,習近平主席曾親自出席巴黎大會,為《巴黎協定》的最終達成作出歷史性貢獻。

b、地方實踐

5.利好政策推動,24省市“十四五”新型儲能裝機目標達到65.85吉瓦

據專業平台測算,進入“十四五”以來,國家及地方儲能政策密集出台,有力地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青海、廣東、寧夏、山東、山西等24省市規划了“十四五”期間新型儲能裝機目標,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目標達到65.85gw(吉瓦),其中青海、甘肅、山西儲能規模最大,2025年新型儲能預計裝機6gw。山東、寧夏、內蒙古緊隨其後,2025年新型儲能預計裝機5gw。

零碳解讀: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壓縮空氣、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發展新型儲能是當前新能源開發規模快速增加、負荷峰谷差持續拉大背景下,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保障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必然需求。

6.中國煤炭清潔轉化高端(院士)論壇在陝西神木召開,討論低階煤分質利用

3月28日,中國煤炭清潔轉化高端(院士)論壇暨第五屆中國蘭炭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陝西神木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雙明說,低階煤的焦油產率較高,是典型的富油煤。我國富油煤資源總量約5000億噸,按焦油收率10%計算,可得到油氣500億噸和75萬億立方米。按照10億噸煤轉化規模核算,相當於增加2個大慶油田和年產1500億立方米的大氣田。

零碳解讀:我國低階煤預測資源量2.6萬億噸,佔全國煤炭資源總預測儲量的57.38%。低階煤是一種煤化程度較低的年輕煤種,這種煤通過中低溫熱解可以獲得煤焦油、熱解氣和半焦(蘭炭)。目前,低階煤主要作為動力煤燃燒“細糧粗吃”,利用方式不合理,其中的油氣組分沒有充分挖掘。

c、企業行動

7.碳捕集標杆創新技術,全球最大4mwth化學鏈燃燒示範裝置在東方鍋爐建成

據新華網消息,近日,全球最大4mwth(兆瓦時熱功率)化學鏈燃燒示範裝置在東方鍋爐德陽基地建成。東方鍋爐與各方共同努力,讓燃料和空氣在燃燒過程中不直接接觸,使用載氧體顆粒在空氣反應器和燃料反應器兩個流化床之間的物料循環來傳輸氧,從而直接得到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煙氣。該技術可使二氧化碳捕集引起的供電效率損失從10個百分點以上降低到4個百分點以內。

零碳解讀:該項目為後續開展試驗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是加強“雙碳”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科技成果,是全球性碳捕集標杆創新技術。除了用於二氧化碳捕集外,還可拓展應用於化學鏈氣化,預期可取消空分系統,使氣化的投資和運行成本降低近一半,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8.大港油田建成10萬噸級陸相頁岩油效益開發示範平台

據人民日報消息,記者3月28日從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獲悉:該油田旗下頁岩油效益開發示範平台——滄東凹陷5號平台,正式投入生產。平台內共有9口頁岩油井,日產能穩定在280噸左右,形成了1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這標誌着我國首個10萬噸級陸相頁岩油效益開發示範平台在大港油田正式建成投產。

零碳解讀:依託國內單井最長的連續500米頁岩岩心分析,以及多年基礎研究攻關,大港油田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實現頁岩油富集理論與評價技術的原創性突破。據測算,平台前期部署的4口井,合計日產油40餘噸。新部署的5口井產量進一步提升,單井日產油穩定在40噸到50噸,預測單井首年產油可超1萬噸。

d、國際看點

9.歐盟委員會通過法規,為新車和貨車設定更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

據財聯社消息,日前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法規,為新車和貨車設定更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新規則設定了以下目標:與2021年的水平相比,從2030年到2034年,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5%,新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0%;從2035年起,新車和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100%,即實現零排放。新規則將為汽車行業向零排放機動性的轉變提供推動力,同時確保該行業的持續創新。

零碳解讀:歐盟成員國批准從2035年起禁售化石燃料新車。此前歐盟與德國達成共識,允許繼續銷售使用碳中和合成燃料的新車,這些燃料可像汽油和柴油一樣燃燒,但釋放的影響氣候氣體較少。在歐盟各國能源部長會議上,波蘭投票反對該法,意大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棄權。波蘭稱該法律不現實並可能提高汽車價格,意大利則希望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車也能得到豁免。 

10.歐盟限定從單個第三方國家進口的戰略性原材料比例

據中國能源報消息,近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公布醞釀已久的《關鍵原材料法案》,強調關鍵原材料是凈零工業、數字工業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部分。該法案被視作能源供應危機後歐盟採取的又一項穩定經濟安全的措施,不僅強調了關鍵原材料的本土生產、回收以及進口來源多元化的重要性,更針對綠色工業、數字工業等制定了“戰略性”原材料清單。

零碳解讀:具體措施上,歐盟委員會不僅更新了關鍵原材料清單,更確定了一份針對可再生能源和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戰略原材料清單,作出歐盟從單個第三方國家進口的戰略性原材料比例不能超過65%、歐盟本土採礦產量需滿足每年消費需求10%等多項要求。

二、專題碳討

摸底a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上線esg委員會,國企成披露擔當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它的全面發展事關全局。開局之年,企業已經站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門口。因此,在追求經濟目標,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同時,如何推動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企業面臨的最宏大社會命題。

當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已經漸成風氣,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何逾越成為推動企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

1.掃描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擴容”,綠色產品等成高頻詞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委員會是董事會設立的專門工作機構, 主要負責對公司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工作進行研究並提出建議。”

3月中旬,上市公司亨通光電選舉成立公司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委員會。工作細則中,涉及定期審核公司 esg 目標達成情況、監管公司esg 議題的戰略和工作進度等內容。

這也是上市公司為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的行動之一。這類委員會職責,一般除了統籌推動企業本身esg體系建設,還包括指定綠色發展戰略、監督公司履行社會責任表現等內容。設立委員會後,燕京啤酒、上海家化還曾發布esg五年戰略規劃、中長期戰略規劃。

貝殼財經記者粗略統計看到,目前中金公司、中國神華、中油資本、華東醫藥、金龍魚、南鋼股份、中國石化、中信銀行等公司已成立相關的董事會esg委員會或董事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此外,部分公司已經明確將“esg委員會”提上日程。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有上市公司對董事會或esg委員會設置esg管理的“kpi”,在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履職情況。也有企業制定了對外捐贈的管理制度,發起了各種公益項目,履行社會責任,響應國家共同富裕的號召。

這背後,我國企業對社會責任議題的關注維度越來越廣。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超過9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整體來看,主要包含可持續發展策略與治理、構建產業數字生態、踐行綠色公益、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公共醫療、應對氣候變化、共建夥伴關係等方面。

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維度還不止於此。貝殼財經記者翻閱近百份a股上市公司過去兩年社會責任報告發現,可持續發展治理、循環經濟模式、環境責任、社會發展、客戶服務、鄉村振興、誠信經營、減排數據、氣候應對戰略、綠色金融、廢棄物排放管理、綠色產品與運營等成為報告中的高頻詞。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有企業會明確列出esg策略,涵蓋公司治理、公益力量、人才發展、低碳產品等多個維度。

2.10餘年大跨步,國企成披露擔當

如今,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漸成趨勢,但系統披露依舊處於起步階段。

wind數據顯示,2006-2021年,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數量從10家上升到1422家,其中,2020年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數量大幅增長。即便如此,依舊佔比不到4800多家上市公司的30%。

企業的社會責任概念已經風行全球多年,但是在我國被列入企業信息披露中,還是近20年的事。2006年、2008年,深交所和上交所先後發布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或環境信息披露指引,2015年香港聯合交易所發布《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2018年,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確立了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於企業而言,2012年為一大拐點。當年,國資委發布通知,要求中企必須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並強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將被納入央企考核體系。進入2020年,隨着我國雙碳戰略實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或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引起關注。2022年3月16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布將成立社會責任局,以更好地組織指導中央企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當前,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呈現國企引領、民企緊跟的發展局面。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報告,截至2022年4月30日,在巨潮資訊網上披露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共有1366家(剔除2022年新上市的公司),佔全部上市公司的29.42%,比2020年增加了2.52%。

國開聯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中證全指的404家央企上市公司中,261家披露了單獨編製的2021年esg,披露率達64.6%。與上一年相比,披露率同比增長接近10%。

近年來,民營企業也在這一熱潮中不斷爭上游。2月下旬,全國工商聯發布《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並總結揭示了2021年度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時代內涵和階段性特徵:助推經濟穩中有進,吸納就業能力突出,創新發展成效顯著,踴躍投身鄉村振興,走實綠色發展之路,熱心公益慈善事業。

3.披露制度仍不明確,企業現“日常瑣碎生拼硬湊”

貝殼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21日,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超過91家披露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或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報告。

從我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規律來看,一方面,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正獲得越來越多重視,成為推動企業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企業本身差異也使得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執行,以至於有的企業為了披露而披露,甚至以一些瑣碎的故事充當披露的全部,提升空間巨大。

國企的領先與民企的奮起正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動力,不過,報告發布所面臨的困惑使得其效果大打折扣,提升改進空間巨大。

中誠信綠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沈雙波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相比海外,我國esg相關信息的披露制度仍不明確,企業披露信息的意願和質量有所欠缺,目前esg相關數據仍需要完善和積累。此外,esg評級標準尚不統一,且評級方法透明度較低,評級機構往往將評級方法認定為商業機密,對外公布的內容相對有限。各個機構之間的評級相關性也較低。”

事實上,當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存在定性信息過多、只披露正面信息、缺乏第三方機構認證等問題。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髮現,有的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中着重強調一些工作的效果、意義,對具體展開的工作很少描述。有的企業則多為零零碎碎的“好人好事”,把送關愛、愛心購買農產品等信息一一記錄,未對整體工作進行匯總。

有業內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企業在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上,一方面存在報告經不起推敲的問題,另一方面為了報告而報告,把日常瑣碎生拼硬湊。無法反映企業真實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同時因為其報告價值被拉低,也失去了以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反推生產經營活動,並且獲得綠色金融、國家政策支持的機會。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教授此前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esg在國際上已經發展了較長時間,其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目前正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esg信息披露體系和評估體系。現階段,中國esg的發展和投資依然處在初步階段,面臨著很多挑戰。當前中國esg信息披露還相對缺乏規範性和專門的引導,企業發布esg報告基本是自願性的。”

4.esg大勢所趨,企業要“借力”鍍金

3月16日,央企中國廣核電力發布《2022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稱:完善的esg管治不僅有利於公司對esg事宜的監管,更能形成自上而下的esg推進機制。中廣核電力建立以董事會為最高決策機構的esg治理架構,負責監管公司各項esg事宜,帶領管理層及各級員工實踐esg方針,實現公司esg目標。

作為頭部核電企業,中國廣核電力2022年發電量達到1983億千瓦時,這一數字超過了江西省當年全社會的用電量1982.98億千瓦時。此外,中國廣核2022年上網電量等效減少標準煤約5981萬噸,摺合二氧化碳減排量約16425.43萬噸。

除了推動綠色發展這一賽道,企業正在鄉鎮振興和社會公益上投入,履行社會責任。2022年,中國廣核電力投入鄉村振興、賑災及捐贈方面資金達到4037萬元,科技研發投入超過38億元。此外,該公司還公布了生物多樣性、員工培訓、企業內部綠色發展、社區關愛等方面工作,並且量化出來。

與大型國企系統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相比,小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社會責任履行上,存在資源空轉、浪費的情況。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有中小微企業,即便在社會責任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因為公司財務不規範、企業主認識不到位等原因,並沒有將其系統納入社會責任報告。有的企業主甚至不了解企業的社會責任除了年度工作總結外,也可以形成系統的報告,從而推動企業獲得政策、金融等方面支持的可能性。

有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從業者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除了在認識上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重要性,還需要提升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能力。

“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及治理層面做出了很好的實踐。企業想要充分利用esg,需要積極響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為未來發展儲備動能。企業關注自己esg水平提升以及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其獲得長期價值投資者的青睞,融資的時候也能夠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為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更多資金支持。”王遙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esg在中國的主流化趨勢已經開始顯現,未來國內不管是企業還是投資者均會越來越重視esg信息,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懷化電信:五一“不打烊”  服務“不斷線” - 天天要聞

懷化電信:五一“不打烊” 服務“不斷線”

(五一期間,中國電信懷化分公司做好值守工作,持續為廣大客戶服務,保障業務受理與雲網通信正常運營。)懷化日報全媒體訊五一期間,中國電信懷化分公司秉持“用戶至上,用心服務”理念,堅守在通信保障一線。
畫面曝光!外媒拍下華爾茲手機聊天界面:使用安全性存疑“山寨”軟件與多名美高官通信 - 天天要聞

畫面曝光!外媒拍下華爾茲手機聊天界面:使用安全性存疑“山寨”軟件與多名美高官通信

【環球網報道】據英國《衛報》當地時間5月2日報道,剛於1日被美國總統特朗普解職的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華爾茲在本周三(4月30日)內閣會議上被拍到使用一款“山寨版”Signal通信軟件與多名美政府高官交流。報道稱,這款軟件的安全性甚至低於上月引發美國重大國家安全醜聞的涉事通訊應用Signal。報道稱,根據路透社記...
聯想 moto edge 60s 手機 5 月 8 日發布,IP68+IP69 級防塵抗水 - 天天要聞

聯想 moto edge 60s 手機 5 月 8 日發布,IP68+IP69 級防塵抗水

IT之家 5 月 3 日消息,聯想 moto edge 系列手機將於 5 月 8 日發布,官方今日公布一款 edge 60s 版本,支持 IP68+IP69 級防塵抗水。據此前官方介紹,聯想 moto edge 60 系列手機將搭載全新 AI 影像系統,全系標配索尼光喻 700C 大底主攝(5000 万旗艦主攝鏡頭),支持 AI 訓練專屬私人格調影像。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