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先平衡好創作者權益與生成式AI紅利,誰先引領未來丨九派時評

2023年03月10日23:09:03 科技 1976

九派新聞評論員 文和刀

LOFTER用戶正在親歷一場大規模的集體流浪。

3月6日晚,一創作分享平台LOFTER(lft/老福特)上線的一項功能“老福鴿畫畫機”引爆了其用戶群體的情緒,也由此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這項功能的實質是AI繪畫,使用者只需提供若干關鍵詞,即可一鍵生成相應畫作——聽起來還挺好玩,是吧?如果該功能是由其他平台而非創作平台推出,未必會在對應用戶中帶來如此規模的海嘯。

誰先平衡好創作者權益與生成式AI紅利,誰先引領未來丨九派時評 - 天天要聞

然而,LOFTER用戶拒絕買賬,並將其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3月6月、3月7日,LOFTER官方兩度發文回應,次次伴隨着評論區尖銳的質問和指責,甚至被送上了熱搜。3月10日,LOFTER官方終於出具了道歉信,並補充解釋相關功能已下線。

誰先平衡好創作者權益與生成式AI紅利,誰先引領未來丨九派時評 - 天天要聞

為什麼LOFTER用戶如此抵觸AI創作?

【1】“選邊站隊,但選的不是我們”

這得從LOFTER自身說起。作為一個創作分享類的社區——這意味着兩點:

其一,該平台上絕對主流的內容,是創作者自生產的作品:繪畫、小說、攝影……並且這些作品會由創作者打上相應標籤(tag)。標籤集合是用戶瀏覽作品的主要入口。

AI繪畫,自其誕生以來就伴隨着種種爭議,其中最關鍵的爭議就在於其訓練集內容的版權問題。AI訓練所使用的批量畫作“原料”從哪來?從無授權使用前人畫作來。無授權——相對正面的做法是去“撿”,就是撿找不到版權歸屬的作品來用,還算成功地規避了許多問題。但也有一些AI製圖工具,直接技術爬取互聯網上取之不盡的畫作,無視了畫作歸屬方的意願。

LOFTER恰恰集成了大量由畫手發布的畫作,是一個天然的“原料”庫。如果平台對引入AI不說清楚,或者缺乏監管,就很難避開“監守自盜”的嫌疑。

誰先平衡好創作者權益與生成式AI紅利,誰先引領未來丨九派時評 - 天天要聞

圖源:微博

其二,該平台上絕對主流的用戶,是上述作品的“生產者”和被其吸引的讀者。許多讀者之於作者有着很強的依附性,往往跨越平台追隨而來,稱之為粉絲也不為過。

然而,對於創作者而言,對於這個儘管小眾但卻對平台生態起着近乎決定性作用的群體而言,平台方上線AI繪畫功能,意味着平台已經“選邊站隊”——

在“竭力保護創作者權益”和“踩着無名創作者來賺取AI紅利”之間,LOFTER選擇了後者。

“吃飯砸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2】“是無名創作者,但也是我們”

無償做飯的人逃了,鍋里自然也就沒有多少飯。鍋邊吃飯的常客也在猶疑是否要一同遷徙。

現在,守着鍋掙錢的人開始有點慌了。

3月6日當晚23:37,LOFTER官方發布一則關於“老福鴿畫畫機”功能的說明。該說明聲稱:“該功能訓練集來自於開源,沒有使用LOFTER用戶的作品數據,並明確註明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3月7日中午,LOFTER官方發布《關於LOFTER“頭像生成器”引發的爭議的說明》。“頭像生成器”,也就是前文引起爭議的“老福鴿畫畫機”。除了重申沒有用自家用戶的數據,該說明還聲稱此功能測試無盈利目的,以後該AI生成的圖片僅可作為LOFTER頭像使用,此外,後續將針對平台中 AI 內容增加更多管理細則。

沒有用咱們平台用戶的數據,這下,“你們”該滿意了吧?

但LOFTER用戶依然沒有回來。

被噴了才出的說明,很難不被質疑是一種試探。如果沒有這次集體出走,如果這項功能和最初一樣語焉不詳地上線,背後的訓練集是一個不可知的黑箱,誰又能確保黑箱中不會出現自己的心血?

用戶們對LOFTER的懷疑並不是毫無依據的。

誰先平衡好創作者權益與生成式AI紅利,誰先引領未來丨九派時評 - 天天要聞

早在2021年,LOFTER上線的一款AI寫文功能就曾被用戶曝光、質疑,使用該AI功能產出的文章明顯帶有平台上其他創作者的個人痕迹。輸入角色標籤(tag)生成的文章,會具有使用過同一標籤(tag)的作品其整體或局部特徵。這也就是說,該平台在AI中使用自家用戶產出的行為似乎早有先例。

憤怒的寫手們將早期AI粗暴的“提取拼湊”行為稱之為“碎屍”。顯然,被AI“提取”了作品的作者本人事前並沒有得到任何告知。也正因為早期AI寫作功能太過簡單粗暴,生成的作品大多淪為笑柄,並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但仍有許多寫手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並退出了該平台,社交網絡平台上至今保存有相關討論痕迹。

AI寫文功能風波過後,LOFTER用戶已經意識到:使用用戶的產出,對於該平台來說,並不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昨天的寫手就是今天的畫手。今天所謂開源圖片庫里的無名創作者,就是明天的“我們”。對於創作者群體而言,這款AI此刻“吞食”的是誰的心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最終可能吞沒所有人。

【3】風浪越大魚越貴,但也會翻船

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商業平台不清楚自己的基本盤。能讓它背上得罪基本盤的風險也要頂風乾的,只有足夠大的利益。

AIGC,目前就是一個約等於“一本萬利”的生意。

技術是開源的,勞動力是大大減少甚至可能只需要會打標籤的,“原料”是零元購的。

在某魚等平台上,能檢索到許多兜售AI畫作的賣家。便宜,出圖也快。也許“萬利”是有點誇張,但是勝在薄利多銷、量大管飽。

有太多資方都在主動擁抱AI追逐紅利,而LOFTER恰巧具備天然優勢,確實很難不動心思。LOFTER比Midjourney、DALL.E等許多流行AI製圖工具還要“強大”的天然優勢在於,它本身就坐擁一個極其龐大的圖片庫,並且時時刻刻都在更新,無需爬取和收集,甚至不需要給這些圖片打標籤——用戶已經提前為它們打好了。

在3月7日發布的聲明中,LOFTER官方聲稱“老福鴿畫畫機”功能絕無盈利目的,但用戶曬出的截圖顯然更能說明問題:既然無盈利目的,又為何在功能按鈕上標註“免費次數:10”?現有的流行AI製圖工具,也多半有着限額內免費、超額則收費的要求。

誰先平衡好創作者權益與生成式AI紅利,誰先引領未來丨九派時評 - 天天要聞

這片藍海的誘惑力確實太大了。只是,試探最終以大量用戶流失作為結局。

有人說,在當下反對濫用AI繪畫技術不過就是一種“政治正確”而已。至少在商業上來講,對自己的主要用戶“政治不正確”,就是一種不正確。對於被內容而非其他賦予生命的產品而言,在這個時候無視創作者們激烈的反感情緒,以含混的態度下海試水AI創作,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4】再次流浪,但去往何方?

或許是因為巨大的輿論壓力,或許是因為慘淡的數據反饋,3月10日,LOFTER給創作者們的道歉信終於姍姍來遲。

AI繪畫功能“老福特畫畫機”也在數天之內幾經調整,一再收縮:改後僅可用於換頭像、改後部分用戶可見……現在,“相關功能已下線,所有用戶均不可見。”

道歉信的語氣相當誠懇:“LOFTER上線以來,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幾次面臨危機,是大家的幫助讓我們挺了過來。……最後,我們再次為過去不完善的工作向大家道歉。也感謝一直以來守護着LOFTER的每一個你,請相信,我們一定會與你們站在一起,努力打造一個美好的快樂老家。”這大概並非謙辭,而是實話。LOFTER從一個定位尷尬的輕博客走到如今這個地位,離不開每一位駐紮下來的創作者對“快樂老家”的期許、塑造和守護。

許多創作者本身就是“流浪者”,幾經遷徙才來到這個平台,LOFTER的興起伴隨着他們對其他創作類平台的不滿、不信任和不匹配。“快樂老家”是他們對這個平台的究極幻想,也是LOFTER喚回用戶的心最好的一張感情牌。

在最新這封道歉信的評論區里,已經不再有那麼激烈的質問和指責,主流的聲音變成“早幹什麼去了?現在說這些太晚了,大批的創作者已經走了”。這也代表着許許多多讀者最想問的問題:歉也道了,功能也下線了,但是決意離開的創作者們還會回來嗎?

讀者和創作者,兩種身份帶來的心態到底不同。前者對後者的關心,也往往是以後者能夠保證產出優質內容作為前提的。

誰先平衡好創作者權益與生成式AI紅利,誰先引領未來丨九派時評 - 天天要聞

平原上的“生產者”若是消失了,“消費者”和“分解者”也會很快消亡。技術和體驗上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一直都有,但人們有時停留在一個社區中僅僅只是因為“大家都在”。

現在,大規模遷徙的契機已經到來,再次流浪的“吉卜賽”創作者又將去往何方?

【結語】

生成式AI這類新技術對整體社會的衝擊,絕無可能為個人意志所轉移。

各方代表的利益都不相同,註定要在這個過程中經歷痛苦的衝突,艱難的磨合,最終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AI介入人類的未來或許無法阻攔也無可選擇。然而,我們能選擇的是如何走向未來——如何權衡各方利益,如何處理各方訴求,如何引導共識而非激化矛盾。和平共處需要建立新的原則,也將帶來新的秩序。

誰最先處理好這些問題,誰就確立了未來的規則,誰就有可能佔據新的風口。這看起來是一次讓步,但也一定是一次真正的領先。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