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01 國內中小企業“東強西弱”
中小企業作為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勢力量。
中小企業在中國可以被記做“5、6、7、8、9”:貢獻了全國超過50%的稅收、超過60%的GDP以及7成以上的技術創新。同時,超過80%的勞動力就業機會都是來自於中小企業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達到4800萬家,佔比超過90%,在穩增長、促創新、增加就業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
國內中小企業相關發展布局從頂層政策層面看經歷了戰略布局、細化實施、加速推進三大階段。
2011年起,“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中提出了專精特新這個概念,培育小而優、小而強的企業。
2013年,《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指導意見》中第一次明確了專精特新的具體內涵。後續圍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訓工作等相關通知》,有很多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和建議落地。
聚焦到2022年,我們看到了《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暫行管理辦法》,明確提出了圍繞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具體論證標準和評價方法。
在頂層政策的指導和各地相關工作的推進下,我們可以看到,自2019年起工信部分四個批次公示了9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
2025年需要培育1萬家的目標基本上要超量完成,各個省市都有重點領域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比如說浙江聚焦在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方面,都是在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方面的重點產業。
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勢頭正勁。
四個批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分布呈現出“東強西弱”的態勢。浙江、廣東、山東、江蘇、北京等地的優勢是非常顯著的。
全國不同行業、不同區域還是需要聚焦自己的特色、聚焦自己的領域重點,分批次、分階段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轉型工作。
剛才提到從產業、從地域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圍繞產業構成、產業領域可以看到,目前已經公示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以製造業為主,但正在向以ICT、軟件、高新技術為主的產業做相應的轉移,以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科學研究企業的佔比在逐步攀升。
由於頂層設計,包括戰略、政策的引導,目前已經構成了多方聯動的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服務生態系統。
聚焦到政產學研各方,在相關政策引導下,金融機構會為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提供配套的金融科技服務,引導企業解決自身由於融資能力不足帶來無法做相應的轉型的難點和痛點。
科研院所、第三方機構也會在相關人才培養、標準建設、發揮平台作用、技術領域標準方面,以項目合作、平台共建的方式參與中小企業的轉型。
產業鏈、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也是希望以鏈式轉型方式,與中小企業形成協同,開展轉型,帶動中小企業更好的開展專業發展。
政府部門會出台更多的政策,以認定獎勵、政策引導、資源傾斜等方式為中小企業轉型發展提供相應的補貼。
聚焦提供數字化相關產品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商會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匹配轉型場景和轉型訴求的相關產品,同時也會聯合產業內各方以相關的服務、技術、生態方式打造協同的生態,為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開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和賦能作用。
02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切入點以及典型路徑
由於目前政策的引導,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初具成效,同樣也面臨多重挑戰,比如轉型方向不太明確、具體轉型路徑不清晰、轉型後具體價值及成效無法評估量化等問題,歸結起來是“不會轉”、“不敢轉”、“不能轉”。
由於中小企業前期在IT的基礎建設上,比如企業內部IT團隊,和大型的央國企、龍頭企業相比,自己的信息化部隊規模比較薄弱,同時由於自身對數字化人才的吸引、引進難度比較高,導致“不會轉”的問題。
“不敢轉”,很多中小企業由於疫情或者多方競爭壓力影響下,還在求生存的階段,面向由於上雲、上平台可能會帶來的數據丟失、安全性還存在恐懼和顧慮,導致了目前在上雲、上平台相關轉型系統的建設上存在協同效果差、成效比較慢的問題。
“不能轉”,中小企業很多決心要開展轉型了,但是由於和標準化的流程、標準化應用系統相比,有一些自身典型的個性化需求和流程,而目前市場上、市面上沒有相關的和業務流程、場景相匹配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同時由於自己在資源投入上的不足,轉型成本相對就比較高,雖然想轉但是還是不能轉。
我們針對不同行業的企業可以從優先的環節,從典型的業務場景優先切入,從一個點去撕開,陸續推進轉型。
製造業的中小企業可以考慮通過低代碼方式,把傳統的和生產、製造、研發相關的工序流程通過技術代碼等平台化的方式更加匹配自己的研發和生產流程,開發出更加匹配自己的需求的產品平台。通過平台能力提升企業在全生命周期互聯互通的能力。
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典型的中小企業轉型案例,典型的製造業企業基於PaaS低代碼平台方式以及上層聚焦到製造行業場景SaaS應用模式的方式,能夠打造出更加匹配中小企業自身轉型場景和相關業務流程的ERP系統,實現從以前的套裝軟件的ERP系統向更加定製化模式的流程做相應的轉型。
同時由於低代碼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托拉拽的方式和開放的API接口,能夠實現自身的資產生造環節和企業內部OA相關的打通,通過一站式的平台,為企業內部員工提供日常辦公及相關生產經營管理的操作服務。
以商貿為主的中小企業,可以從銷售服務環節切入,基於數字化、平台化軟件平台,以圖形化界面快速把以前分散在不同系統中的客戶數據、客戶操作流程做相應的打通和管理。
同時相關的API開放接口可以和第三方電商平台、相關渠道中心做集成和打通,實現傳統營銷渠道、銷售方式的變革。
以教育為主的科技類企業基於低代碼PaaS類平台工具將內部OA、傳統CRM和相關銷售系統打通,把集團內部相關關係以及客戶信息集成,可以為內部員工提供更便捷的操作方式。
通過統一的客戶管理關係和系統提高客戶和外部渠道商家的粘性,提高內部銷售人員轉化效率包括售後的服務質量,以客戶為中心實現營銷銷售環節的轉型。
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中小企業都可以從協同辦公環節做相應的切入。基於數字化相關的平台和工具,在傳統協同辦公以人事、財務、考勤、打卡等相關工作流程的基礎上,通過靈活邊界的頁面編輯器、流程編輯器、流程引擎等相關工具,對辦公、財務、人力標準流程做很快的、靈活的定製化開發,更加匹配內部管理的訴求、要求。
通過相關工具實現內部管理環節、管理部門之間的部門牆的打通,更好實現管理流程、管理數據的協同。典型的機械製造業企業轉型案例,也是引入這個平台,實現內部管理平台的優化。通過拖拉拽的方式,對傳統標準化的產品做了定製化開發,覆蓋內部企業管理、協同辦公、質量管理等80%以上場景,有效的提升了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同時為企業內部管理部門和員工日常辦公效率和辦公體驗提供顯著提升。
03 如何打造低門檻的普惠式轉型?
剛才提到很多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過程當中還有很多痛點難點和大型企業轉型有不同,更加需要“小快輕准”的產品解決方案,更加聚焦小企業的痛點、難點,降低中小企業轉型數字化門檻。
針對中小企業轉型,可以看到最近有非常多的更加響應的政策和頂層文件指導“小快輕准”相關產品解決方案的推出,包括工信部聯合11個部門發布的通知,明確提出推動開發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小快輕准”的低成本解決方案,幫助中小企業更好的轉型。
2022年下半年工信部引發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中,明確相關的服務方、相關主體需要面向中小企業的特徵和需求研製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產品,以更加輕量化、更加底層資源更加輕、更加靈活定製,包括更加精準匹配小型中小企業轉型訴求的產品解決方案,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基於相關的產品解決方案,更好的聚焦中小企業轉型工作。
圍繞剛才提到“小快輕准”的相關工作,我們前期和釘釘聯合開展了很多產業研究,包括相關調研,聯合撰寫並發布了《小快輕准持續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出三個主要的斷言和趨勢:
首先,目前數字化轉型時代蜂擁而至,整個產業鏈轉型迅猛發展。
隨着我們“數字中國”的建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相關的推進,產業化水平持續提高,通過“小快輕准”的產品解決方案,能夠為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構築轉型的後發優勢,更好開展轉型。
第二,“小快輕准”的應用開發模式,是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的重要舉措。
相關的調研和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門檻在持續降低,隨着低代碼、協同辦公原生移動端應用以及行業內SaaS類產品的出現,中小企業轉型門檻,不管是技術門檻還是資金門檻都顯著降低。
第三,隨着相關工作的推進,目前中國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到鏈式轉型、鏈式發展的階段。
圍繞聚焦產業鏈、產業集群,大型核心企業、龍頭企業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開展轉型的同時,對外輸出自己的能力,通過打造生態、通過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鏈的轉型。中小企業作為在產業鏈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通過將自己轉型的工作融入鏈式,通過強鏈、固鏈、穩鏈等相關工作參與到整個產業鏈轉型。
-END-
by@首席數智官@首席數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