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的消費市場都是十分龐大並且具有潛力的,因此世界上的很多企業也都想要在中國市場布局,只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夠在中國市場上走的一帆風順。
在互聯網時代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都與互聯網有一定的關係,再加上中國的人口基數龐大,所以使用互聯網的人也是具有相當規模的。而在互聯網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尤其是遇到一些流量高峰期的時候,數據傳輸就會面臨相應的壓力。
不過,對於現在的中國消費者來說,互聯網的使用是非常便利且流暢的,哪怕是遇到雙十一以及春運搶票這樣的流量洪峰,人們也能夠正常的使用互聯網。中國的消費者之所以很難感受到服務器崩潰,數據卡頓的情況,主要還是得益於中國對於高性能計算能力的掌握,尤其是在數據庫管理這一方面,更具有強勁的實力。
然而,中國的數據庫能夠擁有如今的實力,其歷程也是比較艱難的,可能人們很難想象曾經中國市場的數據庫是被外國企業所壟斷的。
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來自美國的數據庫公司甲骨文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利用自身所創造的關係型數據庫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並且擁有了相當規模的群體。儘管後來的中國互聯網逐漸崛起,數據庫也有了更高的標準,但是甲骨文所掌握的數據庫也在不斷地前進,一直居於前列。
隨着中國互聯網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甲骨文公司也逐漸意識到中國互聯網消費市場的蓬勃潛力,希望能在這一龐大的市場份額中分得一杯羹。對此,甲骨文公司也進行了相應的部署經營。
在21世紀初的時候,甲骨文公司首先在北京設立了相應的辦公場地,接着上海,成都,廣州的城市也有甲骨文公司的辦事處。只不過這個時候國產的互聯網產品與之相比的競爭力還是有所不足的,這樣一來就造成中國數據庫市場被甲骨文公司一家獨大的情況。即使後期有相應的競爭對手湧現,但是甲骨文公司的市場地位都是毫不動搖的。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來看,只要甲骨文公司在中國市場認真經營,那麼也會走得更加長久。然而事與願違,甲骨文公司藉著自身在中國數據庫市場中的地位而變得驕傲自負,甚至揚言絕不培養中國員工。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言論所以甲骨文公司不得不被迫退出中國市場,在2019年的時候,甲骨文在中國市場所布局的諸多辦事處都面臨大規模的裁員,甲骨文自身的中國業務也是一落千丈,至此之後,甲骨文公司結束了在中國數據庫市場中的壟斷地位。
或許有一些人會這樣覺得,甲骨文公司在中古的壟斷時間長達30多年,而甲骨文的突然離開會不會對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帶來不利影響呢?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大可不必的。在近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的互聯網得到了如火如荼的發展,所湧現出來的本土數據庫企業也數不勝數,而且一線公司也基本有着自主化的數據庫產品。
比如說阿里雲,京東雲,華為雲,騰訊雲等等,其中阿里巴巴所成立的阿里雲更是世界第三大雲服務廠商,給中國50%的上市公司都提供了相應的數據服務。所以說即使中國市場沒有了甲骨文公司的數據庫,但是中國的數據庫也能支撐中國消費者及相關企業的正常運行,甚至做得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公司雖然結束了在中國數據庫市場的壟斷地位,但在現在的中國市場上也幾乎看不到甲骨文數據服務的身影。但是從全世界範圍來看,甲骨文公司依舊是目前最大的數據庫公司,國際上的很多科技企業大型網站的數據庫首選都是甲骨文旗下的。根據相關的財務報告顯示,甲骨文公司在2023財年的第一財季所實現的營收達到了823億人民幣,遠遠超過了國際上的競爭對手。
當然,甲骨文公司想要重新在中國市場上分得一杯羹是非常艱難的,首先就是甲骨文的服務態度就不會受到中國用戶的待見。更重要的是,中國本土的數據庫市場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實力,在性能方面並不比甲骨文公司旗下的數據庫差,即使沒有了甲骨文公司數據庫的支持,國產數據庫依舊能夠正常的維持中國互聯網、金融等各行各業的運行。
結語:
從總體上來說,甲骨文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庫巨頭,如果真心實地地根植於中國市場,那麼其如今的規模會更加的龐大。只不過甲骨文公司卻因為驕傲自大走錯一步,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失去中國市場的甲骨文不知道有沒有後悔莫及。
今日話題:宣稱絕不培養中國員工,霸佔30年的美國巨頭,被“趕出”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