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4G nova打不動了,32萬元新品SUV救場|焦點分析

2022年07月05日09:19:02 科技 1714

作者 | 袁斯來

編輯 | 蘇建勛

華為和小米發布會撞車,但這一次他們已經不在同一個空間對峙。

如果只看手機產品,nova10不如小米12S出彩。小米發布會選在和華為同日,搭上曾經和華為獨家合作的徠卡。小米為12S耗費了大量心力和金錢的旗艦機,希望它奪走曾經屬於華為P系列的那份風光。

華為的手機產品帶着掙扎痕迹。nova 10 的配置放在2022年沒有太多競爭力。無論120Hz刷新率的屏幕,還是66W快充,早已是中端機標配,況且它還是款4G手機。

更受關注的是華為手機之外的業務。時隔7個月,華為再次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為中端SUV問界M7。引人關注的產品已然從手機轉移到汽車,即便汽車發布只佔到發布會一小塊時間。這或許會成為未來華為發布會的常態。

手機銷量數據如此殘酷。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和全球智能機出貨量前五位已經看不到華為。這意味着用戶從華為向其他品牌的遷移已經走向尾聲。比起手機下滑,華為有更迫切的事: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尷尬的汽車業務

在華為的各大線下店,用戶已經不會為停在店中央的汽車奇怪。

M7是華為和小康股份子公司賽力斯合作推出的第三款汽車。它的產品不僅使用華為研發的三電系統和鴻蒙OS,更顯性好處是,這個此前名氣寥寥的品牌進入了華為遍布全國的線下店。

賽力斯並非華為合作的唯一主機廠家,但綁定最深。華為和車企合作分為華為智選和Huawei Inside(HI,解決方案集成)兩種模式。前者華為會深度參與產品定義、零部件選用、系統研發等等,產品進入華為門店。HI模式則是車企採購華為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通訊架構等模塊化解決方案。

多數廠商還是選擇銷售權在自己手中的HI模式,比如北汽的極狐阿爾法用了華為的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座艙。其實除了硬件,軟件全是華為的技術。

作為一家新入局的公司,華為HI模式推進並不順利。北汽極狐阿爾法HI版在2021年中的上海車展已經發布,至今未能交付。華為和長安寧德時代合作的阿維塔11難產,和廣汽合作的子品牌很長時間杳無音訊。

比起HI模式的波折,賽力斯和華為以“智選”模式合作的車型推出相對順利,這種模式在軟件合作之外,也提供華為設計、渠道、移動生態等服務。

華為和賽力斯半年推出了兩款產品。不過,因為賽力斯品牌力不強,目前銷量也不盡人意。他們合作的第一台汽車SF5 2021年銷量只有8086台。如果說SF5隻是試水,但之後獨立品牌線AITO M5也沒有成為爆款,直到今年5月才有些起色,6月有了1萬以上大訂單。

余承東曾經放出豪言,M5全年要賣出30萬量,差不多是紅旗汽車全年的銷量。他“大嘴”發言造勢雖然成功,事實證明這一目標太過樂觀。M5產品剛發布就遇到芯片短缺,芯片價格暴漲上百倍。當4月華為舉行分析師大會時,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承認:目前看30萬的年銷售目標很難達到。余承東也改口:“根本做不到30萬輛,第一年能完成10-20萬輛已經是奇蹟了。”

華為4G nova打不動了,32萬元新品SUV救場|焦點分析 - 天天要聞

問界M7,圖片來自企業官方

華為和賽力斯合作,是兩家生存艱難廠商的破釜沉舟。賽力斯在搭上華為前,只算個邊緣品牌。2020年賽力斯母公司小康股份全年賣出27.3萬輛汽車,不過吉利四分之一,2021年歸母凈利潤更是虧損18.24億。和華為合作後,小康汽車的新能源線的確有了點起色。截止今年5月,它們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了2倍。

然而,這兩者同行仍能看出不和諧的陰影。華為一直強調自己不造車,小康則竭力撇清和“華為代工廠”一詞的關係,至今定位曖昧不清。賽力斯大範圍使用華為技術、依靠華為賣貨,必然要出讓部分生產主導權,這樣又觸到車企們的大忌。

華為在手機行業積累的光環,究竟還能在汽車行業消耗多久也是未知數。小康的賽力斯畢竟是個三線品牌,M7定位為中型SUV,價格為31.98萬元起,雖然低於新勢力旗艦SUV價格,但在賽力斯產品中也算昂貴。顯然華為希望靠自己的品牌拉一把賽力斯。

華為或許高估了自己手機用戶的忠誠度。“把勞斯萊斯的引擎放到拖拉機上,肯定還是拖拉機,不是勞斯萊斯。”華為一大離職管理層對《深網》談起合作現狀時這樣形容。

下一站

華為在拚命尋找活下去的新方向。

他們的手機產品的頹勢很難挽回。根據華為公布的財報,比起2019年高峰時期,其消費者業務營收已經下滑了一半。

和其他產品類似,華為這次發布的nova 10仍然只有4G版本,用戶只能靠提供的手機殼勉強接收5G信號。

這一產品在2022年很難激起太多水花。整體市場已經開始衰退,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機出貨量下滑超過10%。廠商們瘋狂地在2000-4000價位段的中端機塞配置。同樣價格段,榮耀70是高通5G芯片,紅米K50Pro是1億像素三星攝像頭、120w快充。甚至連主攻線下的OPPO Reno系列,最新產品Reno 8也有自研芯片這一賣點。

對比看,nova 10隻有4G版本,售價2699元起。對比看,剛發布的榮耀2699元,OPPOReno 8 基礎版價格定在2999元。

曾經nova是華為產品線中既掙錢又走量的產品,毛利高,曾經的nova 5一個月就賣出了200萬台。2022年推出的nova10,多少帶着些英雄遲暮。

此時或許還沒到最糟糕的時刻。國內市場用戶正從4G向5G遷移,4G用戶仍然佔據很大的市場。當遷移完成後,如果華為還沒能解決5G芯片問題,手機業務才真正步入凜冬。

這一窗口期,華為正在其他產品上拚命擠水。消費者業務中,智能穿戴、智慧屏等收入增長30%,多少能抵消手機收入的暴跌。他們在發布會上也推出了新的及智能手錶Watch FIT 2,搭載鴻蒙系統。但這些產品需要手機作為核心,如果手機業務繼續下滑,生態產品也會失去依託。至於全屋定製,在房地產市場低迷時,更是很難出彩。

他們的探索延伸到更硬核的領域。如在光伏行業,華為的逆變器業務已經在全球排名第一,甚至超過老牌廠商眼光電源。

今年4月,華為又成立了十個軍團,涵蓋電力數字、政務一網通、機場與軌道等領域,很多由政府部門把控。他們的目標明顯,華為MVP馬超在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就表示,新的軍團是為了“向利潤更高的企業級市場擴張。”

對於現在的華為,手機不可放棄。它仍會貢獻很長時間現金流,但未來的業務重點早已悄然轉移。或許5年後,華為會成為一家汽車服務商、政企服務商,手機的烙印將逐漸淡去。

36氪製圖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純電續航318km 2025款嵐圖FREE 318評測解析 - 天天要聞

純電續航318km 2025款嵐圖FREE 318評測解析

在剛過去的5月,嵐圖汽車累計交付新車4521輛,同比增長51%;1-5月累計交付新車24869輛,同比增長107%,銷量穩定攀升。作為嵐圖汽車旗下的暢銷中大型SUV,嵐圖FREE近期帶來了它的全新版本——2025款嵐圖FREE 318,這款車擁有318km純電續航,是混動SUV純電續航最長的車型,綜合續航達到1458km,連跨2、3個省市的長途自駕游也...
何俊聰有新職!曾任東莞市麻涌鎮鎮長 - 天天要聞

何俊聰有新職!曾任東莞市麻涌鎮鎮長

6月26日上午,東莞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召開,表決通過人事任免事項;其中,任命何俊聰為東莞市信訪局局長,免去趙胤的東莞市信訪局局長職務。何俊聰。
中國國家版本館第二批版本捐贈入藏大會舉行,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入藏 - 天天要聞

中國國家版本館第二批版本捐贈入藏大會舉行,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入藏

近日,中國國家版本館第二批版本捐贈入藏大會暨“文瀚聚珍”精品版本展在京舉行。本次捐贈包括來自全國有關公藏單位和民間藏家捐贈的1.5萬餘冊/件實物版本和131TB數字版本,呈現歷史文化價值高、版本地域廣泛、數字內容豐富的特點。作為捐贈代表企業,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冰出席會議並在捐贈儀式上發言。他表...
OpenAI宣布斷供,國產大模型來“平替”? - 天天要聞

OpenAI宣布斷供,國產大模型來“平替”?

撰文 | 李信馬題圖 | TechRadar不久前,在 ChatGPT “崩了”的時候,有中國網友自嘲道,發現登不上賬號,都會先卑微地反省下是不是自己的問題,直到 OpenAI 官方發了通知,才確定是對方的問題。而今,情況變得更嚴峻了。
中國聯通董事長陳忠岳:全球運營商面臨兩方面挑戰 - 天天要聞

中國聯通董事長陳忠岳:全球運營商面臨兩方面挑戰

在26日舉行的2024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海)開幕式主論壇上,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忠岳指出,當前,全球運營商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方面第一業務曲線即傳統業務趨於飽和;第二方面,運營商數字化轉型業務雖然增長快,但是在總營收中佔比低。截至發稿,中國電信(601728.SH)股價報5.80元/股,跌幅0.68%。...
蘋果宣布macOS 15 Sequoia將取消雙倍存儲空間要求 - 天天要聞

蘋果宣布macOS 15 Sequoia將取消雙倍存儲空間要求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6月26日消息,蘋果公司近日更新了其支持文檔,宣布從即將推出的macOS 15 Sequoia系統開始,下載和安裝應用程序將不再需要雙倍的本地可用存儲空間。這一變化將大大改善用戶在安裝大型應用程序,尤其是大型遊戲時的體
蘋果發布全系列AirPods及Beats耳機固件更新 - 天天要聞

蘋果發布全系列AirPods及Beats耳機固件更新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6月26日消息,蘋果公司今日宣布為其多款音頻產品推出固件更新,涵蓋了從AirPods Pro 2到Beats Fit Pro的多個型號。此次更新旨在提升用戶體驗,通過錯誤修復和其他改進來增強設備的性能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