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代科技已經相當普及,並且出現並運用在我們人類生活中,科技的成熟一方面意味着科技人員的辛勤付出以及對科技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人們也在思考和實驗,科技的發展有一天會不會直接取代人類,人類可以不費一絲一毫的力氣便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服務。
近期的一則新聞表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公司特斯拉即將推出首個機器人原型機“鋼鐵俠一號”,“他”身高173,體重57公斤,內置40個電動馬達,馬斯克表示將會在2022年推出。除此之外,特斯拉機器人的面部帶有一塊大尺寸屏幕,可用於顯示信息。
這則消息的公布,也震驚了全球的科技愛好者們,這是繼小米推出機器人“鐵蛋”後,另一個萬眾矚目的“小行星”。現在的模擬還是人為的,模擬機器人粉絲已經激動萬分,真正問世後的機器人應該會驚艷我們所有人吧。
一、雷軍與馬斯克
雷軍作為小米的創始人,這幾年算是過得風生水起,在參加世界互聯網的大會上,高調地表示,“小米手機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生產商,不僅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還推動了智能手機的發展”。雷軍的談話並沒有什麼漏洞,小米的發展確實是有着驚人的實力。
雷軍作為一個小長輩,卻是馬斯克的偶像。2013年-2014年,雷軍先後兩次訪美拜訪特斯拉CEO馬斯克,面對這樣的“明星”,雷軍表現很像一個急於求知的企業家。面對面交流時雷軍問了馬斯克許多問題,這次的交談,讓雷軍自愧不如。
也許在雷軍看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應當是獨具慧眼,能夠在市場流行某種產品之前發現它的價值並選擇投資,從而實現變現。這是做生意的流程,他認為這才是正常的操作,但是馬斯克顛覆了他的想法,原來有一種人,是為了造福人類而存在的。
雷軍還詢問特斯拉:“十年前,電動汽車還沒有興起,你是怎麼發現這塊新大陸的?”馬斯克表示:“我從來不覺得這是一筆可觀的生意,只是覺得人類的未來很需要它,現在沒有人願意做,總得有人來完成它。”
從雷軍的問話我們就能看出雷軍包括大部分的商人,都是有利可圖才會選擇去做一件事,畢竟誰也不是傻子,付出的同時也需要回報。雷軍就是用逐利的思維去看待馬斯克創辦的特斯拉,很顯然,他的想法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二、馬斯克的人生經歷
馬斯克從小到大的人生軌跡好似是提前被老天安排好,按部就班地執行即可。為什麼這樣認為,是因為我認為馬斯克的經歷一步一步從海平面到山頂,就像是他就應該這樣,從地球到另一個星球,實現他的太空夢。
馬斯克從小跟着自己的父親生活,父親當時是一位機電工程師,在自己父親的影響下,馬斯克從小就對科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學業也是順風順水,當然這與他的努力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12歲那年,設計出太空遊戲軟件,隨後便賣給了雜誌社,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上大學時,馬斯克也沒有閑着,開始研究互聯網,清潔能源和太空站,這些與人類未來發展有關的領域。
2002年馬科斯創立了全球第一家支付平台“貝寶”。同年,馬斯克了解到美國航空航天局,於是他開始計劃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貌似這個年輕的精英想要在太空建造一個小溫室,能夠讓動植物在太空種植生存,實現太空夢。
2004年,馬斯克想要有一種更加環保的交通工具,於是他收購了特斯拉,成為新能源汽車公司的CEO。並且馬斯克表示:“自己從不覺得新能源汽車是好的生意,甚至它的失敗率比成功率高出很多,但它是人類的未來,必須有人做。”這句經典獨白,也是雷軍所震撼的。
2008年,馬斯克決定最大程度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於是成立了太陽能共享公司。馬斯克的人生都在用來奔波折騰,造福人類,有句話是這樣評價馬斯克的,“別人做的都是人類能做的,而馬斯克做的卻是別人不敢做的。”
三、特斯拉機器人的未來
繼2021年8月百度世界大會推出的“汽車機器人”後,人們對於駕駛技術,人工智能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AI熱度居高不下。這是特斯拉的這一場大秀,讓科技值再度被拉滿。
對於機器人的討論現在愈演愈烈,機器人在未來是否會全面取代人類,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前面就已經提到過,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內置40個馬達驅動,可以像人類一樣平穩地走動,手指部位也特別靈活,參與未來的工作,它的精準度會更高。
馬斯克也表示,特斯拉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從事一些無聊並且重複的事情。雖在未來,不會缺少勞動力,但是這種重複性強沒有意義的工作,還是交給機器人來,側面提高有效的勞動力,實現自我價值。
馬斯克還表示,今後還會出現特斯拉汽車。這句話意味着,馬斯克有讓人形機器人問世的底氣,他們擁有所有特斯拉機器人的零件配置,這也是製造特斯拉技術的底氣。
馬斯克的腦海里,現在一定有一張藍圖,繪製着他的抱負,他想利用這些技術,將人類做一個質的飛躍。但是這個遙遠的夢想還需要很多次的實驗和失敗,這種突破進化論的限制,首先要適應人類,俗話說得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四、小結
其實馬斯克在公布特拉斯機器人的那場活動上,很突然,很驚艷。開場白也很別具一格,特斯拉機器人的問世也意味着人類的科技再一次邁了一大步。
但是馬斯克在提出這種願景的同時,是否想過如何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如果僅僅是為了實現自己關於未來的夢想,他是否應該這麼做?馬斯克設想中的未來對人類而言是否就是最好的,如果出了問題,誰來承擔後果?
這些問題都是應該考慮到的,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兩面性質,我們的擔心,馬斯克肯定也會考慮到。我覺得我們真正應該欣賞的是馬斯克這是不屈不饒,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在馬斯克的設想中,技術將成為人類的救世主,而自動駕駛汽車、星際火箭和腦機接口是通向這種未來的具體實現手段。未來能源將是廉價、豐富而可持續的。人類將與智能機器實現和諧的配合,甚至完成融合,人類還將成為跨越星際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