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巨頭跌倒背後,有很多可以反思。
正解局原創
商業苦長,商戰不息。
商場爭奪,往往看起來悄無聲息,但等回過神來,卻已經從山巔跌落到深淵。
在我們印象里,秦朝滅亡好像是一瞬間,其實從陳勝吳廣起義到劉邦攻佔咸陽,只耗時2年。
但在商場,從行業NO.1到負債纍纍,垂死掙扎需要多久?
答案是,連1年都不用。
今天,就來講這樣一個殘酷的商業案例。
故事的主角是:
凱立德導航。
問90後和00後,可能10個人沒有1個人知道凱立德導航。
但當年的凱立德導航,比百度、高德導航可牛氣多了。
中國家庭汽車擁有量早已經超過2億輛。
但實際,汽車大規模進入中國普通家庭還是在2000年之後。先前,汽車基本都是各種公車。
當年,在最高級別的政策文件里,第一次提出要鼓勵轎車進入家庭。後來又有文件提出來,在10年內實現當年汽車銷售的70%為私人購買。
在家用汽車爆炸式增長的同時,就很自然帶來一個剛性需求:導航。
2006年,中國全年新、改建公路里程3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
中國城市建設速度太快,道路一個月一變樣也不奇怪。
現在,大家熟悉汽車導航市場基本是BAT三分天下:高德地圖(阿里旗下)、百度地圖、騰訊地圖。
但實際上,中國汽車導航市場最早的玩家卻是凱立德。
凱立德創辦於1997年,很快就進軍地圖導航領域。
它的創始人張文星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曾任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有這樣技術背景出身的創始人帶領,凱立德開始也是順風順水。
凱立德率先研發成功擁有知識產權的導航引擎,又在2000年着手導航地圖研發。
隨後,凱立德更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的民營企業。
接着,凱立德又發布了全國第一張“全覆蓋”導航地圖。
說凱立德是國內汽車導航鼻祖,也一點不為過。
可以說,趕上了中國汽車導航的風口,凱立德自然是如魚得水。
2006年,凱立德就獲得軟銀賽富、滙豐1000多萬美元投資。
2013年,凱立德在後裝車載導航中,佔據了71.1%的市場份額。
2014年,在中國車載導航領域,凱立德砍下56.6%的市場份額。
這時的四維圖新、高德地圖還只佔16.1%、8.1%。
凱立德也被叫作“國內車聯網產業第一股”。
有網友就回憶,曾經的汽車就只有凱立德導航。
當時,凱立德有多火爆,看下面的文章標題就可見一斑。
有無數家軟件來盜版、冒充凱立德。
在資本市場,凱立德也大受追捧。先後拿到小米、中國平安的投資,累計融資超3億元。
站在風口,又先人一步,本以為可以扶搖直上。
但誰承想,凱立德凈利潤一下從2014年賺5000萬,到2015年變成虧損1600萬。
2016年,虧損進一步超過1億。
股價也從22塊,下跌到1塊6。
小米、平安、達晨創投等很多知名投資機構也吃了大虧,其中雷軍小米投資4年,虧損高達58%。
直到2019年6月26日,凱立德徹底退市。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但現實中,凱立德之敗,卻是有明顯的邏輯可循的。
其一,凱立德逐漸開始不再那麼重視自己的看家本領。
凱立德原本是靠技術發家。
但是,在2005年後,凱立德面臨越來越多的訴訟,大多都是同行告凱立德侵犯電子地圖著作權問題。
關鍵是,大部分案件凱立德都是敗訴。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2008年4月,全國第一例電子地圖侵權案中,凱立德被判在《中國測繪報》登報向長地萬方公司致歉,並賠償經濟損失1000萬元。
當一個技術立業的企業,技術都經不起考驗,那麼,危機也就不遠了。
其二,凱立德始終不願意放棄最容易、看似最穩當的那部分收益。
和現在導航免費,甚至還做活動讓你用不同,凱立德導航是收費的。
因為路網信息變化快,所以路網信息也要升級,凱立德一年升級四次。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凱立德升級的方式簡直不可思議:
要把導航卡拿出來通過電腦升級,或去4S店,或去凱立德授權網點。
關鍵是還要收費!
比如,2014年“家園版”每個月要15塊錢!
而那時,導航巨頭間的免費戰爭已經打響了1年。
早在2013年8月,高德就宣布原價50元的手機APP導航免費使用。
不到24個小時,百度馬上跟進,宣布百度導航免費使用。
而凱立德直到2016年1月才開始免費使用。
這時候,汽車導航市場早已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2016年時,有統計數據顯示,凱立德8個安卓市場的總下載量是9600多萬次,但百度、高德已經分別高達近50億次、25.5億次。
凱立德市場份額已經被壓縮到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張文星後來回憶說:“高德和百度大戰的時候,凱立德應該一起打,當時準備創業板IPO,很多東西都沒去準備,只能眼睜睜看着它們兩家打。”
在互聯網時代,老大、老二打架,死掉的經常是老三。
但是這次老二、老三打架,卻把老大打死了。
這是很少見的。
就像張文星說的,凱立德當時把精力集中在上市上。
其三,可能就要歸咎於凱立德當時急於搞錢的心態。
本來凱立德可以在創業板上市,但是因為接連吃到官司,所以,上市碰壁。
所以只能轉向新三板,最後也如願在新三板掛牌。
凱立德也的確曾受到過追捧,到2015年,其市值曾經高達25.53億元。
大資本也早就開始布局。
2013年,百度收購場地萬方,並且把數據接入百度地圖。
同年,阿里2.94億美元戰略投資高德,隨後又進行全資收購。
2014年,騰訊成為四維圖新第二大股東。
當發現危機,那就意味着半隻腳已經邁進深淵。
地圖甲級測繪資質供應商也不再那麼稀缺
百度高德大戰後,凱立德已經被徹底邊緣化。
但就是這樣,凱立德仍然沒有醒悟。
業績連年巨虧,客戶嚴重流失。
2016年7月,山東企業興民智通願意以16億的價格收購凱立德。
凱立德2015年營收同比下降8%、虧損1500萬,16億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價格。
但是,凱立德還是高看了自己一眼,不願意“賣身”。
但形勢越來越差,2016年員工流失高達35%,其中技術人員減少了近40%。
在2017年1月13—17日,凱立德股價暴跌44.79%,總市值也萎縮到4億多。
本來凱立德還有一線生機:
2018年12月,寧波健雄曾給出6.5億元估值準備進行回購,但是最終還是被凱立德股東大會否決。
最後一線機會,也被放棄。
僅僅過了不到半年,再談收購,凱立德的“價錢”又被大砍一刀。
當時,就有投資者說,純財務型投資為何要選擇凱立德,這家公司還能掀起什麼浪?
曾經,凱立德擁有1500萬用戶,而現在,凱立德導航升級的官微上,只剩下區區1000多個粉絲。
高傲又不識時務的凱立德,就這樣走向深淵。
關於凱立德的敗落,你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