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慝者有殃

據說這是一句周時的諺語,意思是眼光銳利能夠看見深水中的魚,就不吉利;非常聰明能夠發現隱藏的邪惡罪行,就會有災禍。

這句諺語表達的意思與“人至察則無友,水至清則無魚”有些類似,但更狠。人的視力太好不行,頭腦太聰明也不好。

故事發生在春秋晉景公時。

晉國發生自然災害,收成不好,遍地盜賊。當時晉國執政官員荀林父找到一位高人,到市場上一轉,隨便指一個人說是盜賊,抓來一問,果然就是。

高人名叫郄雍。問他有什麼訣竅,他說:“那個人看到市場上售賣的貨物有貪色,看到其他人有愧色,聽說我來了,有懼色。”荀林父高興壞了,有這高人,還愁盜賊抓不完嗎?每天都能抓幾十個。

大夫羊舌職對荀林父說:“周諺有雲,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慝者有殃。不等強盜抓完,郄雍的死期就到了。”

荀問為什麼,羊舌職說:“靠郄雍一個人,抓不完強盜。但強盜聯合起來,卻可以弄死郄雍。”

還沒過三天,郄雍就被人弄死了,腦袋被人割走了。荀林父也鬱悶死了。

晉景公問羊舌職:“郄雍死了,荀林父也死了,但盜賊還是治不了,怎麼辦呢?”

羊舌職說:“用心機對付心機,就像用石頭壓草,草會從縫隙里往外長;用暴力對付暴力,就像用石頭碰石頭,兩邊都囫圇不了。對付強盜不是抓得多就好,要教化,樹立道德模範,給他們榮耀,讓盜賊自覺羞恥才行。讓士會干這個活吧。”

士會上任後,把荀林父為了抓捕盜賊制定的一些規範性文件全部廢除,專門實行教化。盜賊一看,大家都在學好,自己不學好,挺不好意思的。於是一部分做了好人,另一部分也忍受不了別人鄙視的眼光,都跑到秦國去發展了。

故事是這麼講的,但以現代人的思維及生活習慣推斷一下當時,應該不只教化一項措施,或者還有最低社會保障等配套措施。不然,老百姓沒有飯吃,要餓死了,只怕也很難達到故事中的效果。

這個故事換個題目,也可以叫“士會治盜”,對於處理的一些遇到瓶頸的事情,很有啟發。我們現在遇到一些事情,也經常自覺不自覺的去追究深層次原因,從而提出一些新穎的關於如何處置的看法。

我身邊還有一個事例。本地一處公園是著名景點。前幾年一直堅持對本市居民前往遊玩的收取全額門票費用,但一直不景氣。後來出台一些優惠措施,比如六十歲以上免費,除周末、節假日外象徵性收取一點費用,結果每年收入反而大大增長。

看起來一些不可思議的措施,反而能收到更好效果。開闊思路真是很有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