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拍故事:雙鏡重圓(上)

本故事改編自《警世通言》,原名《范鰍兒雙鏡重圓》請知悉!

話說南宋建炎四年,關西(今陝西一帶)有位官長,姓呂名忠翊,職授福州監稅。那福州地處閩中,依山傍水,十分富庶,只是路途遙遠。忠詡領着家眷前去赴任,本年起程,到次年春天才從建州經過。那建州青山碧水,本為閩東名勝之地。雖沒遭遇兵亂,卻遇了個荒年,一時米價暴漲,民不聊生。

當時,南宋王朝正值用兵之際。官府整日催逼糧餉,也不管百姓是不是拿得出來。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百姓既沒有錢糧交納,又受不了官府鞭打。三三兩兩,逃入山裡,落草為寇。其中有一人,姓范名汝為,最敢仗義執言,救民於水火。周邊強盜仰他威名,紛紛前來投靠,漸漸地嘯聚起十餘萬人。乾的無非是: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有肉同吃,有難同當的營生。 官府派兵圍剿,被打的節節潰敗。范汝為索性佔了建州城,自稱元帥。凡范氏同族都必須入他部下,不從者一律斬首。族中有個年輕人名叫范希周,年二十三歲,熟懂水性,能在水底潛伏三四晝夜,人送外號范鰍兒。本是讀聖賢書的君子,也被范汝為逼着入了伙。范鰍兒雖身在賊窩,卻處處與人方便。賊徒見他做事小心謹慎,畏畏縮縮,將他的外號“范鰍兒”改為“范盲鰍”,意思笑他無用。

再說呂忠翊膝下有個女兒,小名叫順哥,年方十六,生得容貌清麗,情性溫柔,跟隨父母到福州任上。臨近建州時,遇到范汝為手下游兵攔路搶劫,行人被他們驅趕的四分五散。呂忠翊眨眼間走散了女兒,不知該去哪裡尋找,長吁短嘆一番後上任去了。

原來那順哥被游兵驅趕,因小腳走不快,反被擄進建州城。順哥一路哭哭啼啼,被范鰍兒看見了,心生憐憫,問明是官家小姐後,喝退士兵,將她救回家中,一邊好言安撫,一邊對着小姐傾訴衷腸:“我本不是反賊,只因被族人逼迫,身不由己權且跟隨。等來日朝廷招安時,我還做良民。小娘子若不嫌棄,肯與我結為夫婦,乃我三生之幸。”順哥本不情願,奈何落在賊窩,權衡再三,只能應允。范鰍兒將此事上報范汝為後,就用祖上傳下來的一面寶鏡作聘禮,迎娶順哥。那寶鏡由兩面鏡子合成。能分能合,裡面鑄着鴛鴦二字,名為“鴛鴦寶鏡”。成婚當天,范氏宗族到場慶賀,二人結為夫婦,自此夫妻和睦,相敬如賓。

自古“瓦罐不離井上破”。范汝為所做所為,乃彌天大罪,早已禍及宗族。不過仗着新帝登基,百廢待興,力所不及,法外逍遙罷了。萬幸人心向宋,更有張浚岳飛張俊、張榮、吳玠吳璘等將領保家衛國,屢次打敗金兵,才使國勢穩定。後來高宗定都臨安,於紹興初年冬,派名將韓世忠統領十萬大軍討伐范汝為。范汝為哪裡是韓元帥的對手,只能固守城門苟延殘喘。

韓元帥與呂忠翊舊時在京中頗有交情,知道他在福州做監稅官,必定通曉閩中風俗。於是調他到軍中任都提轄,協助攻城之事。期間,范汝為幾次試圖突圍逃走,都被官軍殺回。一時間建州城內人人自危,日夜嚎哭。

順哥見形勢危急,對丈夫說:“妾聞聽‘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如今大軍圍城,勢如破竹。城池早晚會被攻破,夫君作為親族,必不能幸免於難。妾不忍見夫君被殺,情願先夫君而死。”說完拔出床頭寶劍就要自刎。慌的范鰍兒一把抱住,奪下寶劍,安慰妻子說:“我身陷賊窩,原非本意,如今無法自證清白,玉石俱焚,只能聽天由命。你是官宦人家女兒,被擄掠來的,與你何干?韓元帥及部下將士,跟你一樣都是北方人。言語相同,或許念及同鄉之情,又或者遇到熟人,報知令尊大人,一家骨肉團圓豈不更好。人命至重,怎麼白白尋死?”順哥回說:“若能留着命,妾誓不再嫁。若被軍士所擄,妾寧死於刀下,決不失節。”鰍兒感嘆到:“娘子立志堅貞,我死也瞑目了。萬一僥倖活命,誓必終身不娶,以報娘子深情。”當下,夫妻相對無言,淚流滿面。順哥取出鴛鴦寶鏡,二人各拿一面藏在身上,約定萬一失散,寶鏡重合日,便是夫妻再聚時。

一個多月後,韓家軍攻破建州城。范汝為自知不能善終,放火自焚而死。韓元帥將其餘黨招安。只范氏一門不能赦免。彼時,范氏宗族一半被城內亂軍砍殺,一半被韓公大軍擒獲,押解臨安。順哥見勢頭不妙,料想夫君必死,慌忙躲進一間破屋中,解下腰間羅帕準備自縊。恰好呂忠翊領兵來到,看見破屋中有人自縊,急忙吩咐手下軍校救下。走近一看,原來是自己女兒。那順哥也悠悠醒來,認出是父親。父女重逢,悲喜交加,呂忠翊聽女兒說已嫁與叛賊族人,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