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邂逅 真心相擁(幸福小區的苦樂故事連載五)
拓荒/文/網絡圖
編者提示:本篇連載是由作者根據真實故事編寫而成的文學故事,文中涉及的地點、人物、部門名稱、事件等均為化名,不含有針對性,切勿對號入座。
鄭剛亮的一篇維權文章,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濱河市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首先受到了幸福佳苑小區業主的拍手稱讚,紛紛在小區微信群內留言鼓勵支持。維權文章評論區也是好評如潮。
維權文章的發表使開發商和物業公司如坐針氈,感到惶恐和不安。
讓鄭剛亮沒有想到的是,文章發出不久,他突然接到了市領導趙建成的一個電話。
趙副市長對於鄭剛亮來說並不陌生,過去都曾是科級幹部,因為工作的關係彼此都有所了解,趙副市長是在鄭剛亮退居二線後提拔起來的副縣級幹部,人年輕,工作很務實,在當地口碑不錯,前途無量。
看到趙副市長電話,鄭剛亮猜也能猜到幾分,要麼是興師問罪,要麼是說情滅火。
鄭剛亮已有了思想準備。電話接通後,趙副市長很客氣,一陣客套話直奔主題:“老哥,您是不是在幸福佳苑小區買的有房子,這仗義直言可是你的微博名吧?”
“是,有問題嗎?”鄭剛亮直言不諱如實說。
“沒有問題,實話實說,是這麼個情況,我也做了一些了解,關於幸福佳苑小區的事市裡很重視,市長親自過問,正在研究解決方案。希望老哥就此打住不要再擴大影響啦……”
趙副市長態度誠懇地說。
“既然是趙市長說啦,目的是解決問題,問題只要能解決就好……!”
鄭剛亮也趁機向趙市長彙報了自己的想法,並說明了當務之急是解決業主生活急需的通燃氣問題。
趙市長同意鄭剛亮的意見說:“幸福佳苑小區問題很多,得一件一件慢慢來。”
或許是維權文章使幸福佳苑小區的業主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大夥開始在群里活躍起來,紛紛積極發表着自己維權建議,首先大家議論最多的是,咱們要維權最需要成立的是業主委員會,有了業主委員會就可以有組織的代表業主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解決問題,要不然一盤散沙還是不行。
其次就是我們的燃氣問題,錢已經交啦,至今用不上燃氣這可是我們生活中的大事等不得、不能等,必須有行動,我們得組織業主找有關部門集體反映,要不然這事不知還要拖到雞年猴月。
孤掌難鳴,眾人鼓掌聲震天。說起成立業主委員會的事 ,鄭剛亮當初確實沒有想過,剛開始只是為了爭口氣為了維權沒有想那麼多。但問題很現實地擺在面前,沒有業主委員會單憑一兩個人的力量說啥也是不行的。
“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話好說事難做。可是即便成立業主委員會誰來挑這個頭。況且料定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說歸說,說到實質性問題時,卻沒有人出來願意接這個茬,承擔這個責任。一些業主把希望寄托在了鄭剛亮身上。鄭剛亮卻在群里絲毫沒有敢接這個話題。
至於組織業主上訪維權,也只是個說說算一遍,大家議論一陣子也就過去啦。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十個樁。鄭剛亮心裡清楚,幸福佳苑的事情,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即便自己渾身是鐵能捻成幾個釘。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說來也巧。一天晚上,市裡成立老年乒乓球理事會 ,參與人員要在一起吃飯,鄭剛亮作為副理事長的身份受邀赴宴。
理事會大多都是近年先後退職二線的熟人,有縣級老領導、各局委的正副科級幹部。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席間在相互介紹期間他意外的認識了,已經退休的復轉幹部,招商局退休職工方大寶。
此人個頭不高,長得很精神,頭髮已經花白,說話一板一斧地7不拖泥帶水很砍快。很有軍人氣質,聽話音很有正義感。
經人把鄭剛亮和方大寶一介紹,兩人是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關鍵他們是都在同一小區居住,有共同的感受和語言。
方大寶兩杯酒下肚很興奮,拉着鄭剛亮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老鄭啊!老早都聽說你的名字,你是咱濱河的文化名人呢,你寫幸福佳苑小區維權的文章我都看啦。現在關鍵看你得撐起這個頭,成立業主委員會才能解決小區存在的問題。
方大寶上來就是這樣一通話,讓鄭剛亮不知如何是好。
鄭剛亮緩下神說,老兄過獎啦,業主委員會我還真沒想過,
寫哪篇文章完全是為了圖一時之氣。況且能不能勝任還是兩下,而且涉及千家萬戶的事不好辦呀!
甭擔心只要你撐起這個頭,只管幹我支持你。這個職務非你莫屬,你能寫能說還擔任過行政一把手,再合適不過。眼下急需解決的是吃飯問題把燃氣通上,業主委員會可以從長計議。
老方說這話時一臉的誠懇。席間兩人還相互留了聯繫方式,並強調今後要加強聯繫,協同作戰,把小區的事整明白乾好。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席間,一些老領導老相識也你一言我一語,攛掇個不停。世上沒有絕得十全十美的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凡事不管好歹總得有人出頭管的。
鄭部長你就牽頭領着干吧,這個事你們自己不着急,沒人替你們着急,干好啦,也是個好事,業主們都會感激你,相信小區里還是通情達理的好人多……!
散席啦,鄭剛亮和方大寶因為談得十分投機又是同路,於是兩人結伴同行邊走邊聊了小區、開發商、物業很長時間、很多事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