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山西府有兩戶人家,一家姓張,男主名喚張有才。其祖上世代為農,張有才無錢無本事,從小跟隨父親干農活,以種田為生。
另一家姓李,男主名喚李寶庫,其父是個木匠,憑着這門手藝,李家的日子還算不錯。後來,長大成人的李寶庫跟着父親學起了木工手藝。兩年後,李寶庫也成了一名木匠,日子過得要比張有才強上幾倍。
張家與李家只有一牆之隔,雖說兩家人的家境有些懸殊,不過,兩家人世代友好,互幫互助,關係甚密。
張有才和李寶庫年紀相仿,二人從小玩到大,親如手足。李家地里缺人手時,張有才就過去幫忙,從來不收工錢。
而張家有木工活了,李寶庫也過去幫忙,當然,他也從來沒有收過工錢。村裡人都知道他們兩家的關係,也都十分羨慕他們。
在李寶庫三十五歲那一年,其父李宗善在一次外出做工回家時染上了邪寒,到家後李宗善暈倒在地,從此卧床不起。
李寶庫多次外出求醫,郎中請過不少,湯藥也開了不在少數,可是父親的病卻沒有一絲好轉。
原本衣食無憂的家,因為給父親抓藥看病,很快積蓄就被掏空。李寶庫看着昏迷不醒的父親,不禁輕聲哭了起來。
說來也巧,這一幕正巧被前來探望的張有才看了個正着。
“寶庫兄弟,你不去侍奉叔伯,為何在屋門口哭泣呢?”張有才詫異地詢問道。李寶庫擦了擦眼淚,抬起頭看了看他,小聲說道:“有才兄,我不瞞你說,為了給爹看病,我已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哪裡還有錢請郎中啊!”說完,李寶庫低下了頭。
張有才聞言後這才明白過來,他思忖片刻後說道:“眼下給叔伯治病要緊,寶庫兄弟,你不要多慮,我家裡還有些銀子,這就回家給你拿來!”說著,張有才轉身就走。
李寶庫拉住了他的手,說道:“有才兄,你的好意我心領了,可是你家日子本就不富裕,若是將錢給了我,我一年半載也給不了你,你還是留着自用,就讓我爹自求多福吧!”說完這句話,李寶庫的眼淚又掉了下來。
“兄弟,我們兩家如同親人一般,如今叔伯卧病在床,你又無錢醫治,作為兄長,我豈能不救呢?你別多說,我去去就來!”說完,張有才甩開李寶庫的手,快步離開了。
到了家,張有才就對夫人王氏說道:“方才我去探望李叔伯,發現寶庫兄弟為了銀子在哭泣,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要幫幫他才行啊!”
“為了銀子哭泣?莫非他手裡沒錢了?”王氏詢問道。
“正是!我與他親如兄弟,祖輩世代友好,你我不能不管啊?”
“我知道,可是咱們是農夫,一年下來也攢不了多少銀子,咱家只有十多兩銀子,那可是留給咱兒子娶媳婦用的啊!”
張有才聞言後皺起了眉頭,他思慮片刻後說道:“眼下救人要緊,這些銀子就先拿給寶庫兄弟,咱兒子還要過幾年才說親,等寶庫兄弟手頭富裕了,他必定會歸還的。”
“也好!不過,親兄弟明算賬,你讓寶庫兄弟立個字據,以免以後多費口舌。”
“好!”
王氏言罷,轉身去拿銀子。張有才接過十三兩銀子急匆匆地去了李家。
“寶庫兄弟,這裡有十三兩銀子,你先拿去用吧!”張有才一邊說話一邊將銀子塞給了李寶庫。李寶庫感激涕零,當即跪在地上拜謝。此時,李寶庫的夫人鄭氏從屋裡走了出來,她見張有才手裡拿着銀子,自然明白怎麼回事,她也跪倒在地,開始感謝張有才。
張有才見兄弟和弟媳如此表現,他哪裡好意思提立字據的事?
“算了,憑着我與寶庫兄弟的感情,他定不會賴賬!”張有才想罷遂將二人扶了起來。
“弟弟、弟媳,如有能幫上忙的,你們儘管開口。”
“多謝兄長了,大恩不言謝,日後自會報答!”李寶庫滿眼淚花,哭着說道。張有才看不下去,轉身離開了。
此後,李寶庫接連多日外出求醫問葯,可是李宗善的病還是沒有好轉。昏迷不醒的李宗善還是在一個月後駕鶴西去。張有才披麻戴孝,與李寶庫一起發喪。
村民們見狀後無不感慨:“張有才雖說家貧,但是出錢出力幫着李寶庫,如今又披麻戴孝,能結交這樣的兄弟,真是難能可貴啊!”
“是啊!據說為了幫助李家,張有才將家裡所有的積蓄都借給了李寶庫,足有十三兩銀子啊!”
“張有才真是俠義之人啊!真是令人佩服!”
村民們各抒己見,而張有才借錢給李寶庫之事,村裡人也都知曉。
李宗善已經入土為安,而李家與張家的日子還未完,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兩家人的關係起了波瀾。
李宗善離世後的第二年,有一天晚上,王氏與張有才閑聊:“夫君,寶庫兄弟一直沒有提過還錢之事,而且當時也沒有立下字據,我最近一直不心安,明日你和寶庫兄弟說說銀子的事,若是他手頭有了,先償還一些,咱家過日子也需要銀子啊!”
“好,明天我就去和寶庫兄弟說說這事,你放心,寶庫兄弟不會賴賬的。”張有才笑言道。
翌日一早,張有才吃過早飯後就去了李寶庫家裡,此時的李寶庫正在吃飯,鄭氏見他來了,趕忙上前打招呼。
“哥,這麼早就過來了,有何事嗎?”李寶庫詢問道。張有才笑了笑,說道:“你嫂夫人這兩天要用錢,我過來問問你,手頭若是富裕了,就先給哥一些。”本是理所應當的事,張有才態度十分平和,可讓他吃驚不已的是,李寶庫翻臉不認賬了!
“有才兄,你說的這是什麼話?我何時向你借過銀子?”李寶庫嚴肅地說道,而一旁的鄭氏也吃了一驚:“夫君,那日你明明拿過......”
“你這婦人,休要多嘴!”李寶庫朝着妻子厲聲呵斥道。
“寶庫兄弟,當初李叔伯卧病在床,你發愁無錢醫治而淚流滿面,我拿出十三兩銀子救濟你,今日你為何又矢口否認呢?再者說,這件事村裡人也都知道啊!”
“村裡人知道?誰看見了?你讓他們過來對峙!”
“你......”張有才氣得直打哆嗦,一旁的鄭氏不敢多嘴,不住地嘆息。
“有才兄,要是沒事趕緊走,我還要出門做工,失陪了!”說著,李寶庫拿起工具就走出了家門。
“你站住,今日你若是不說清楚,休要離開這裡!”那十三兩銀子對於張有才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錢,如今李寶庫賴賬,張有才豈能認了?他朝着李寶庫大聲說道。
“有才兄,你我三十多年的兄弟情義,我若是拿了你的錢,我何必賴賬不還呢?可是你無中生有,這不是無事找事嘛,這還有什麼可說的?你快些離開我家!”李寶庫有些生氣,蠻橫地說道。
王氏一聽吵起來了,急急忙忙地跑了過來:“寶庫兄弟,做人要講良心,你父親生病,我和你兄長沒少幫忙,拿十三兩白銀是我經手的,怎麼會誣陷你呢?”王氏說道。
“嫂夫人,你給了有才兄,誰知道他把錢給了誰呢?反正我沒有收到過!”李寶庫說道。
“夫君,咱不能昧良心啊!”鄭氏剛一開口,就被李寶庫一巴掌打倒在地,鄭氏不敢再說話了。
“我若是拿了你的錢不歸還,那我下輩子就做一頭豬報答你,你看如何?”李寶庫得意地說道。張有才夫妻倆聽聞後氣得直跳腳,他們只得先回了家。
“我們去衙門說理去!”
“沒有字據,空口白牙如何去說理?當初我讓你立字據,就是加以提防,誰知道你如此心軟,連字據都沒有立。”張有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夫人的話,如今他低着頭沒有再說話。
正如王氏所說,沒有字據如何去衙門說理?張有才夫妻倆吃了啞巴虧,沒有去衙門,可是村裡人都對這件事忿忿不平,他們覺得李寶庫做得不對,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此後,村民們都不和李寶庫來往,就連鄭氏也被村民們疏遠了。
這次的波瀾很快趨於平靜,張家和李家再無往來,村民們依舊各忙各的,張有才每日下地幹活,為兒子攢錢說親。李寶庫憑着手藝外出做工,一年下來倒也能賺不少銀子。
而就在這件事過去的第三年,有一次,李寶庫給一戶人家幹活時,一根主梁突然掉落下來,正巧砸中了他,李寶庫當場斃命。得知此事的張有才徹夜未眠,翌日起來時,雙眼十分紅腫。
而就在李寶庫離世的半年後,有一日,鄭氏登門來訪,遞給了張有才五兩銀子。張有才有些詫異,鄭氏說道:“有才兄,你救濟寶庫之事我是知曉的,我這裡有八兩銀子,你先拿去用,以後若是有了,我再還給你。”說完,鄭氏轉身就走了。
不久後,鄭氏改嫁,離開了李家,李家從此荒廢,後來宅子被李寶庫的侄子佔有了。而尚未歸還的五兩銀子,看來當真是打了水漂。
這日一早,王氏對張有才說道:“我去地里幹活,你去鎮里買一頭小豬回來,到了年關,正好宰了吃肉。”
“好,我這就去!”說完,張有才就走出家門,朝着鎮上走去了。
到了城裡,張有才閑逛起來,靠着南門的位置,正巧有一位老者在那裡賣小豬,張有才走了過去,卻被一頭小黑豬深深吸引住了。
“老人家,這頭小黑豬怎麼賣?”張有才話音剛落,只見那頭小黑豬猛地沖了過去,張開嘴就啃咬他。張有才嚇了一跳,趕忙往後躲閃,而那頭黑豬卻不肯罷休,就圍着他啃咬他。
“你給我回來!”老者見狀趕忙站了起來,將黑豬拉了回來。
“不好意思,這頭黑豬原本很溫順,今日不知怎麼了,還請見諒!”老者輕聲說道。
“無妨!您多少肯賣?”
“一兩銀子,如何?”
張有才看了看小黑豬,卻發現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黑豬腦門上的一顆紅痣卻再次吸引了他。
“紅痣?怎麼和李寶庫的一模一樣,就連位置也相差無幾,而且黑豬的臉面為何和李寶庫如此相似?難道他當年的毒誓成真了不成?”張有才看着眼前的這頭黑豬,不禁浮想聯翩,他愈發覺得這頭黑豬肯定就是李寶庫!
張有才考慮後說道:“老人家,這頭黑豬我買了!”說完,張有才拿出銀子遞給老者,老者接過銀子笑着說道:“這頭黑豬很是溫順的,今日見你就啃咬,或許與你有些緣分吧!”張有才聞言後笑了笑,沒有再說話,隨後他抱着黑豬回了家。
說來也怪,這頭黑豬到家後卻變得異常溫順,它沒有再啃咬過張有才,相反卻總是跟在張有才腳跟後面不肯離開。而更讓張有才吃驚不已的是,這頭黑豬時不時地會看向牆那頭的李家宅子,更有幾次,張有才親眼目睹了黑豬流下了眼淚,這讓張有才更加堅定:眼前的這頭黑豬就是李寶庫!
雖說張有才記恨過李寶庫,不過如今的李寶庫已經遭到了懲罰,再者說,張有才念及二人多年的兄弟情義,他選擇了原諒和善待。
為此,張有才重新壘了一個豬圈,和妻子一起精心餵養這頭黑豬。黑豬很是溫順,從來沒有生過病。到了年根底下,小黑豬已經肥得不能動彈。張有才看着黑豬,不舍地說道:“兄弟,我知道是你,眼前年關將至,你也要兌現你的誓言了。過兩天,我拉着你去見王屠夫,讓他給你來個痛快的,免得遭罪。”
黑豬看了看他,掉下了眼淚。幾日後,張有才拉着黑豬來到王屠夫家裡,王屠夫卻被眼前的這頭黑豬驚訝到了。他做屠夫以來,很少見過如此肥碩的黑豬。隨後,王屠夫與張有才談論半晌,後來以六兩銀子買下了這頭黑豬。
張有才拿着九兩銀子,不禁苦笑道:“你生前欠了我十三兩銀子,你夫人歸還了八兩,王屠夫給了我六兩,這些錢剛剛夠了!我希望你來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千萬不要重蹈覆轍了啊!”
張有才不忍心逗留,拿着錢走了,而這件事他從來沒有和別人說起過,就讓這件事化作一縷清風,慢慢消散了吧!
聲明:民間故事意在弘揚傳統文化,借故事明事理、傳遞正能量,請不要與封建迷信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