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槐柳樹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24期《書生替孟婆寫信,孟婆感恩書生,她說:你挖了父親的墳》,用故事說明道理,故事教育人,用故事闡述生活百態,希望我的故事給您您啟迪。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用您那給力小手溫柔點個關注,多謝!
明朝嘉靖年間,在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小鎮上有一個書生。
這個書生叫王書第,父母給他起這個名字就是,讓他讀書光耀門第。
王書生每天苦讀,就是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
可是,王書生就像踩了霉運一樣,不是差了一分落地,就是趕考沒有趕上時間。一晃兒,落榜了五年了,他心裡的滋味真不好受。
為了生計,王書生在家裡替人寫信,掙一些柴米錢。同時,讓大家看看他的字體是多麼的遒勁有力、神韻超逸。
一天夜晚,王書生在屋裡秉讀,蠟燭要燃盡了,可是,王書生仍然沒有睡意,他心想:有志者事竟成,我就不相信自己不行。
正在這個時候,屋外有人敲門。
王書生心想,這麼晚了還能有人來寫信嗎?
王書生打開了門,他發現外面站着一個女子,這個女人五十多歲的樣子。
王書生說:”您要寫信嗎?“
那個女人說:”我要將前世的事情記錄下來,我怕下世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了?“
王書生說:”你這個要求很特別啊!“
那個女人說:”我是孟婆,原來欠了老劉家一升米,我現在沒有能力還賬,我要寫信,讓我的表姐幫助我還上這筆債。“
王書生說:”你是孟婆?“
孟婆說:”嗯,今晚,我離開了地府,想找一個人記錄我前生的事情。恰巧就遇到了你。我天天給大家成湯,怕自己將前世的事情都忘記了。這不也老糊塗了嗎?我借人家的小米還沒有還賬,不記上可不行啊!“
王書生按照孟婆的口述,他記錄了孟婆的家鄉和父母的情況,還有孟婆要囑託表妹完成的各種事項。
02.孟婆發現王書生房屋下面的謎團
王書生給孟婆寫完了信,他說:”給你寫信,是我的福氣,我也不要錢了,您能夠告訴我,為什麼我這麼努力,總也考不上功名嗎?“
孟婆說:”我看了你這個房子,這個房子下面有冤屈,所以,你的運氣就不好了,就考不上功名了。“
孟婆說:”你的房子蓋在了一個落魄書生的墳墓上,他本來考不上功名就很委屈了,你還壓着他的陰宅。“
王書生說:”原來如此啊!那真是我的錯了。“
孟婆說:”我這記性,天天給別人成湯,自己要幹啥卻忘記了。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
孟婆說:”我這次是受到你弟弟委託來的,你弟弟嫉妒你,在父親病重的時候,他將所有的財產都放到了父親的墳墓里,以後準備獨吞這筆財富,可是沒成想,你弟弟卻病了,你卻拿出了所有的積蓄給他治病,他沒來得及告訴你這個秘密,就死去了。“
孟婆接著說:”你弟弟來到了陰曹地府,他看到我給大家成湯,他說自己很後悔,趕緊告訴了我這件事情,讓我來轉告你。你將父親的墳墓挖了吧!把這些財產拿去。“
王書生的心不禁一沉,他說:”還有這樣的事情。我斷然不會挖父親的墳墓,讓那些錢就沉睡在地下陪着父親吧!我要靠着自己的本事吃飯,靠祖輩吃飯,不算是英雄好漢。“
孟婆說:“你真有志氣,我很佩服你,你將來一定會成就一番事業的。老申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你讀書吧!”
03王書生說明事情的緣由
王書生跟孟婆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一個冰天雪地的夜晚,父親帶着隨從外出。
突然,父親被一群強盜圍住,他家的僕人張長生捨命救了父親。
張長生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她因為失去丈夫很悲痛,生下他以後,就死去了。
父親就收養了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只比他自己的兒子大幾個月。
父親覺得自己愧對這個孩子,所以,處處關心他。
父親的這一行為遭到弟弟嫉妒。
一天,父親拉過了弟弟跟他說明了事情的原委。
弟弟不但沒有領情,還對哥哥分為嫉妒,是他奪走了一份愛。從此以後,他處處為難哥哥,生怕哥哥分他的家產。
王書生說:”我蓋這個房子的時候,弟弟非得讓我在這裡蓋房,看來,他事先啥都知道,就是故意來陷害我的。“
王書生說:”父親死的時候,弟弟故意支開我,我沒有給父親盡孝,真是愧對父親。我就想努力讀書,取得功名,光耀門庭,讓父親的在天之靈得到安息。“
孟婆說:”人心叵測啊!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王書生說:”沒想到,父親死後,弟弟就經常出沒煙花柳巷,他很快就病了。我將僅有一點積蓄給他治病了,但是,也沒能挽留他。“
王書生說:”他死之前,我就告訴他,我是父親收養的,不要家裡一點東西。“他握着我的手離開了人世。
孟婆說:”原來是這樣的,你的為人讓我很敬佩。你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你會實現自己的夢想的,那些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人是不會有好前途的,努力吧!“
孟婆消失在黑夜中。
後來,王書生扒掉了房子,他超度了壓在宅院地下的書生,離開了那個傷心的地方。他到了另外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去讀書,結果,他考取了功名,成為了一代廉吏。
結語:生活中有酸甜苦辣咸,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生活不見苦,還艱難,唯有自強自立,才能無畏無懼。
好了,故事講完了,我有故事有情懷,用故事說明道理,用故事闡述觀點,如果您喜歡故事,就請您幫忙點個贊,您支持就是本人以寫作最大動力,感激涕零!
圖片來自網絡,如果有侵犯版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聲明:文中故事為作者虛構,目的是借故事說明道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
文/吳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