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篇:不該有的鬥爭,原本的“天仙配”卻演化成男女相爭 /續

在遙遠的大海中央有一座“人人之島”,島上安寧的住着一百多位初心部落的族人。當他們生活了幾萬年的小島在最近的幾千年里逐漸“沉沒”以後,酋長和族人們心懷彷徨和焦慮被“裹挾”到了“孤獨之島”,從而開啟了一段與祖先的內心喜好不同的人生遊戲。雖每日面向未來,卻心盼從前,他們還能找到回家的路重返家園嗎?......

摘自原創《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園!》第二部分:文明2.0--“勇敢者”遊戲 /續上:


第5節: 不該有的鬥爭,男女相爭

由於爭搶交配權、配偶、領地、用餐優先權等,靈長類動物之間的搏殺爭鬥,發生在雄性與雄性之間的幾率更大,雌性與雌性之間的爭搶少一些,烈度也要小很多,而雄性與雌性之間的直接對抗爭鬥幾率和烈度就更小了,除非為了孩子。一是因為雌性在雄性恐嚇時已經退避三舍,二是雄性在本能上對待雌性不會像對待其他雄性競爭者一樣窮追猛打,雄性知道雌性不會對自己的地位構成嚴重威脅,即使把雌性打趴下也不能顯示自己的強大。雌性幾乎也不會幹預雄性之間的爭鬥,一般都是冷眼看熱鬧,樂見其成看看誰更厲害。雄性也不會介入雌性之間的爭搶,反正對自己沒影響。雄性與雌性之間關係更多的表現為默契交往、分工育兒、各有娛樂、互不侵擾、保護與被保護的關係,合作為主,爭鬥極少。這看起來多像學校里男生、女生們的關係哦。

原始人類這種沒有具體婚姻約束的群婚制(多夫多妻)一直延續到父系氏族社會,父權崛起導致一夫多妻甚至到一夫一妻制,父親開始能確定自己的親生孩子、穩定的配偶。看似父親的地位極大的提升,但父親從“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遊民角色升級為家庭生產主力角色,從“尋花問柳”的甩手掌柜,到安分守紀老老實實的分擔家庭責任,於是穩定的家庭單元開始出現,生產力得以進一步提高。

在沒有太多剩餘財富的時代,男女婚姻結合後的第一任務就是共同撫養教育後代,其次就是共同分工勞動、家庭式養老送終、共同對外維繫“公關”或者對抗外部威脅。家庭成員的分工責任極其明確,為提高效率各盡所能。

這就是最初“責任婚姻”的本源狀態:追求家庭整體利益最大化,只有家庭強大、家族強大,自己才能有安全感和生活無憂,只有相互忠誠與信任,就是保障家庭凝聚力的必備條件,那時追求個人利益或者個人享受幾乎是沒條件做到的。鬧離婚?與不忠於婚姻的人再結合?那不都是在削弱彼此力量嗎?傻子才會做。

以上論述後就能理解傳統婚姻的最大特點,就是8個字:分工合作、忠誠信任,在該策略下才可獲得家庭的最大合力。這就是為何只要踐行這8個字的婚姻家庭,你就會感覺到十分溫暖團結,這是一種原始的凝聚力量。


中國有個家喻戶曉的神話劇《天仙配》,講述牛郎董永與七仙女織女的故事,美麗善良的織女愛上了樸實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從天庭下到凡間,衝破重重阻撓與董永結為夫妻。其主題曲《夫妻雙雙把家還》成為傳唱的經典,尤其是主題曲的歌詞:“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歌詞內容其實深刻的揭示了:婚姻中夫妻最合理的分工,以及雙方應有的婚姻價值觀。該故事反映了老百姓心中對最樸實婚姻的三點嚮往:

(1)窮小子也能娶到天二代。(2)拋棄世俗、忠於感情,愛情大於利益。(3)責任婚姻、合理分工。做到男女搭配,順應天性,婚姻才會成為嚮往的“天仙配”。

可惜這種傳統婚姻的環境,在社會離婚率攀升、男女需要同台競技後就開始土崩瓦解。因為,大量離婚的現實,反覆提醒着婚配夫婦:財產和地位是可能會再次分配的,你不可以傻傻的一生忠誠家庭,你要想清楚你的利益所在,哪些才是你的。另外生活壓力迫使男女開始同台工作競技,導致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男女分工趨同,男女開始要干自己原本不喜歡或不適合乾的事情,男女首次在工作領域直接競爭甚至對抗。從此原本的男女親密合作關係,逐步演化到男女也要開始明爭暗鬥,而且男女暗戰之深比我們感受到的還激烈得多。

一、從我敬仰的偶像離婚事件說起。

我不是一個喜歡追星的人,我心中的偶像級人物不多,其中一位偶像就是連續13年成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富的比爾·蓋茨先生。敬仰的原因倒不是因為他富有,而是因為他傳奇的創業發展史和同樣美滿的家庭讓我們整整一代人尊重與佩服。比爾蓋茨先生和梅琳達·蓋茨女士在7 年漫長的戀愛後終於在1994 年走入婚姻殿堂,在夏威夷舉辦了極為隆重的婚禮。婚後兩人不僅是工作與慈善事業的堅定夥伴,更是共同養育三名子女的人生伴侶。1993年,兩人心中萌芽建立非營利組織“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基金會的名字還是夫妻倆名字的合稱。2000年,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終於成立,夫妻倆共同呵護這份慈善事業,讓它成為世界上最重要也最具有影響力的非營利慈善機構。就是這樣的一對27年來相濡與沫、夫唱婦隨、沒有不良新聞,在事業、家庭、育兒、慈善等方面全能榜樣型的夫婦,一直是我們關注和學習的榜樣。


直到2021年5月看到一則新聞“比爾·蓋茨與妻子宣布離婚”!我和幾個同事當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離婚的原因只有寥寥幾個字:“我們不相信今後我們還能一起成長了”,隻言片語像是沒說明白,但其實說得很明白了。中國人喜歡含糊地說“緣份已盡”,其實“不能一起成長了”可從字面上直接理解:夫妻雙方在觀念思想上或者事業方向、共同愛好,甚至人生觀價值觀等主要方面失去了共同語言,失去了相互慰藉和互相推動的基礎,而且相互無法適應或無法調和了,所謂道不同不與為謀。

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離婚率也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比爾·蓋茨先生與妻子的離婚其實很平常,不平常的只是他們的身份。他們的離婚真實的原因一定不會大出意外,因此根本不必去深究。正因為他倆的身份特殊,又是幾十年來家庭與事業的成功典範,他們的離婚再次叩問幾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持續了幾千年的婚姻到底是什麼?人為何要結婚?夫妻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和遠古祖先相比,男男女女平白無故又多了一份日日相見的“煩惱”。

現代婚姻的本質是否只是人生中的一份合作協議?夫妻雙方就類似於甲方乙方,這份長期無固定期限的協議從領取結婚證時開始生效,到“緣份已盡”或“不能一起成長了”等約定俗成的條件觸發時就戛然而止。在協議終止時,甲乙雙方按當地法律約定或自行約定,或者你爭我奪的方式進行財產或權益再分配。現代婚姻真是這樣的嗎?我們往下看。

(未完待續、每日更新,先連載後刊發,謝謝支持!原創艱辛,請尊重創作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