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無人知曉的秘密:莊家是如何操縱一隻股票的?值得讀10遍

中國股市的3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貪心只會讓你失去更多

一天,靠炒賣股票發家的一個富翁,看着他八歲的兒子在院子里捕雀。捕雀的工具很簡單,是一隻不大的網子,邊沿是用鐵絲固成的,整個網子呈半球形,用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系著一根長長的繩子,孩子在立起的網下撒上米粒後,就牽着繩子躲在屋內。

不一會兒,就飛來一些麻雀,孩子數了數,竟有13隻!它們大概是餓久了,很快就有8隻麻雀走進了網子底下。富翁示意孩子可以拉繩子了,但孩子沒有。他悄悄告訴富翁,他要等那5隻進去再拉。

等了一會兒,那5隻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4隻。富翁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卻說,別忙,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

可是接着,又有3隻麻雀走了出來。富翁對他說,如果現在拉繩子你還能套住一隻玩。但孩子好像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他說,總該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終於,連最後一隻麻雀也吃飽走出去了,孩子很傷心。

富翁撫摸着孩子的頭,慈愛地說道:“慾望無窮無盡,而機會卻稍縱即逝。很多時候,貪婪不但不能滿足我們的慾望,反而會讓我們把原先擁有的東西也失去。”

人 人都希望自己不斷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是越多越好。殊不知,這種慾望是很危險的——想得到的越多,往往失去的就越多。青少年朋友們的社會經驗有限, 對外界的事物總抱持着種種美好的幻想,這樣就很難抵制來自金錢的誘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多聽聽親朋好友的意見和建議,自覺地抵制某些慾望的誘惑,使自己時刻保持理智。

這裡的小孩多麼像在股市中炒股票的散戶,永遠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不實際!

第二個故事 莊家是怎麼拉升股價的

有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我們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並且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這段時間,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甲說:“好無聊”,乙說:“我也好無聊”,此時看故事的你們也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我們就稱之為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乙決定玩一個遊戲。於是,真正的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過了一個小時,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被稱作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和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地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到底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也就是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進銀行而獲得的利息太少了,根本比不上價格飛漲的燒餅,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啊?於是出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當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比如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出現

也可能是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股票出現。

或者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遊戲的商品——不同發行商出現。

亦或是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也許是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遊戲了!——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也就是燒餅買得最少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當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這個市場的某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如此?在ROE高企,資產在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最終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者,應當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看到別人的忽悠要理性對待。面對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的情況時,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第三個故事 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持之以恆,不斷地改進總結,你就能在股市中賺錢

宋朝的時候,一位叫陳咨堯的人擅長射箭,他認為當今世上像他這麼高水平的,找不到第二個人。因此他很驕傲。有一天,他在自家的園子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肩上的擔子,站在旁邊,歪着頭,很有興趣地觀看他射箭。陳咨堯射出的箭,十枝中有八九枝射中了靶子,老翁看了便微微點頭。

陳咨堯問他: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術是不是很高明啊?

賣油翁卻說:也沒什麼別的技術,只不過是手熟罷了!

陳咨堯一聽很生氣地說:你怎麼敢貶低我的本領!

賣油翁微微一笑,說:我是從倒油的經驗悟出這個道理的。

接着,賣油翁把一個油葫蘆放在地上,葫蘆口上不放漏斗,卻放了一枚銅錢,剛好把葫蘆口蓋住,只留出銅錢中間那個小孔。

然後,賣油翁慢慢地用勺子舀出油來往葫蘆里倒,只見油像一條細線一樣從錢孔中流入葫蘆,一勺油倒完了,那枚銅錢卻沒有沾上一點油痕。

倒完,賣油翁直起身子,笑了笑說:我這點技術,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過就是手熟罷了.

其實在股市中賺錢就是這樣簡單,哪怕你就用雙底買賣技巧,或者突破技巧,或者均線技巧或者macd金叉死叉技巧,或者價值投資技巧,只要是賺錢的技巧,配合研究出適合你自己性格的交易模式,然後持之以恆 的不斷地改進總結,那麼你一定會在金融市場有一席之地。

金融市場賺錢模式很多,關鍵你要學會得心應手的交易模式,反覆地去做,總結提高,而不是今日聽那個朋友說買這個明日聽這個朋友說做這個,我們的錢是自己的,對自己的錢要負責,而不是把錢的命運交給別人。

我們都知道,A股有一個最大的硬傷,就是只能做多。散戶是這樣,莊家也是這樣,所以基於這個思路,我們就可以知道,莊家想要賺錢,必須要積累足夠的籌碼,然後拉高,最後出貨。這個套路總結起來就是:建倉→洗盤→突破→換手→出貨

先說第一步:建倉。

建倉就是不停在底部買入,普通的股票一盤可以買到流通盤的20%以上

具體做法就是在先往上買,再向下砸,反覆這個過程。莊家賣一份籌碼出來,基本上就有2-3份跟風的籌碼,然後就在下面接住這些籌碼。

注意:底部持續時間越長,籌碼控制越集中,以後上漲的高度越高,即所謂的橫有多長豎有多高。

第二步是洗盤。

當拿夠底倉後,便是順着往上舉了。

由於底部時間持續較長,裡面肯定會有其他不是小夥伴地跟進來,在底倉建立完成後,拉離成本區進行震蕩,給點小錢讓他們走人。

注意:突破成本上線時注意,一定要放相對巨量,遠超近一周的平均成交,同時突破後的價格應該超過成本上邊界5%以上,才能視為有效突破。漲停板,一字板,裂口都是很好的標誌。

第三步:突破!

突破洗盤上邊後,就是突破了,這個時候就是買點。

突破,以洗盤區上邊價格+3-5%為觀察點,達到才能視為有效;同時突破洗盤震蕩區時量能不宜過大,微微放量為好。突破時當天尾盤(若漲停可在封住之前搶入此為最佳)建立第一筆頭寸。

第四步叫做:換手。

但隨着行情的發展,必然引來跟風盤,這時候要做的就是每漲一定幅度,就做一次震蕩形態,讓其他人獲利的籌碼換手。

建議最好不參與震蕩趨勢的股票,一段段吃趨勢,當趨勢在的時候就守住趨勢前底或趨勢線,一旦破了立馬走人。突破震蕩時候就再開多跟進。說起來雖然容易,但實盤的時候對莊家意圖的把握,對心理的控制,資金管理,止盈止損調教的經驗,都決定了你的盈虧。

最後一步就是:出貨!

當莊家賺得差不多了,也該收穫利潤了,一個字賣,一路壓低股價。這個時候就會有大量的言論和股評出來叫你搶反彈,技術圖形上也可能會故意做出會反彈的樣子,總之你只要進去了就輸了!

具體的做法是先迅速下跌,套死第一批人。然後做一波反彈,吸引更多的人進去搶,接着又砸盤,套死第二批人。一旦沒有人買了就做一波反彈,一旦有人買了就砸盤。反覆重複這個套路,直到最後庄家全部抽身,裡面的散戶就哭吧。


最後,永遠牢記,無論贏輸,一人承擔。不要去責怪市場或者經紀人。賠錢為你提供一個機會,讓你能夠注意到交易中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不要針對個人進行攻擊。成功的交易者對風險進行量化和分析,真正的理解並接受風險。從情緒上和心理上接受風險決定你在每次交易中的心態。個體的風險容忍度和交易時間的偏好,也使得每個交易者各有不同之處。選擇一個能夠反映你的交易偏好和風險容忍度的交易方法。

市場是所有交易參與者的心理定勢的彙集。多空每日搏殺反映的是多空每天在想些什麼。一定要注意看每天的收盤價和當日高點和低點的關係,因為這放映出市場近期的強弱。永遠不要僅僅因為價格低就做多或者價格高就做空。輕易不要去給賠錢的單子加碼。永遠不要對市場失去耐心。在做任何一次交易前都要有合適的理由。記住,市場永遠是對的。

交易者需要去聆聽市場。要想有效地聽市場,交易者就需要對自己的交易方法加以注意,同樣,也要象關注圖表和市場一樣關注自身。交易者所面臨的挑戰是:去了解自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然後堅定的有意識的去培養那些有利於自己交易成功的品質。

作為交易者,離希望、貪婪和恐懼越遠,交易成功的機會越大。為什麼會有成千上百的人分析起技術圖表來頭頭是道,但是真正優秀的交易者卻鳳毛麟角?原因在於他們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在自己的心理學上,而不是分析方法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肯也說過,"我如果要花八小時砍倒一棵樹,那麼我就會花六小時把自己的斧子磨得鋒利。"在交易上,這一格言可以理解為:研究和學習十分重要。為了交易所做的準備所花費的時間要超過下單和看盤所花的時間。絕大多數交易者都不如市場有耐性。有句古老的格言這麼說,市場會盡一切可能把大部分交易者氣瘋。只要有人逆勢而為,市場的趨勢就會一直持續。


患得患失的心態,你有嗎?

想漲停,怕跌停

每個投資者都想買到漲停板,巴不得自己買入的股票,第二天漲停,第三天漲停,第四天還漲停。有這種可能嗎?有。我們看很多股票都會走出連續漲停的走勢,少的兩三個,多的甚至十個二十個的都有。

行情好的時候,很多股票都會出現強者恆者的走勢,今天漲了明天還漲,今天漲得多的明天同樣漲得多。趨勢好的股票即便有回調,投資者也總是不敢買入,因為害怕調整剛剛開始,害怕承擔下跌的風險。

漲得快的股票,往往跌起來也比較急。很可能連續漲二十個點,調整十個點,再繼續上漲。投資者只希望獲利前者的收益,而不願承擔後者的風險,這便使自己陷入了一種“投資悖論”之中,即又想要漲停板,又害怕吃跌停板,結果自然只能看看,來“打醬油”而已。這是一種趨避式的心理,既想得到利益,又想規避風險,但這基本上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情。

一個古老的部落里有兩個年輕男人,都想成為這個部門的首領。他們倆從小一塊生活、一塊學習、一塊成長,族人們認為兩個人都很優秀,而且都能夠給大家安全感。族人們實在是很難選擇誰來領導這個部落。有一天,野蠻的敵人入襲了,他們倆中的其中一人,表現出了自己的超強的膽識,他果敢、堅強、毫無畏懼的帶領族人成功地將入侵者消滅掉,最終成為這個部落的首領。而另一個年輕人呢?他總是躲在最後面,因為他害怕陣亡,最後沒有陣亡卻也再沒機會成為首領。

故事中的兩個男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敬,確立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冒着被敵人幹掉的危險,這是你為達成目的而可能付出的代價。一旦你勝利了,榮譽地位都會屬於你。而若是你一命嗚呼,大概也只能夠得到別人的緬懷。另一個年輕人,我們也不能說他錯,如果他沖在前面陣亡了,以後誰來保護自己的族人?如果連命都丟了,就算被認可又能如何?僅僅是死能冥目而已。這就好比你承擔了高風險獲得高收益,但稍有不慎,本金都會虧光。而保守讓你留住本金,以後機會還很多。

要成為一名成熟的股市投資者,你必須在趨避式的心理之間作出選擇,一定要明白:風險與收益永遠是成正比的,在股市裡面,要想獲得高收益就必須承擔高風險,理性的你必須作出理性的選擇,如果不願承受過高的風險,就不要參與高風險的投資。

總想買下所有的股票

每個投資者恐怕都有過這樣的投資經歷:通宵達旦的研究一隻股票,又是看財報,又是找研報,最後認定了這隻股票就是自己的“真愛”,於是大膽的買入。但是,沒過兩天,投資者馬上就會發現另一個“新歡”,那才是自己的“真愛”——沒有最愛,只有更愛。

投資者很矛盾,自己拿着一隻好股票,卻又想着另一隻更好的股票。那麼自己的“真愛”是不是“最愛”呢?最後大多數投資者都會賣掉自己的真愛而追逐自己的“更愛”,但是喜新厭舊的本性使得這類投資者最多再過一陣還會重新愛上另一隻股票。

反覆的換股,反覆的追尋,最終你曾經擁有過又拋棄了的股票翻倍甚至翻幾倍,而現時手中的股票可能還在反覆震蕩或者已讓你深深套牢。想一想,很多人在尋找自己的伴侶的時候,總是在不斷的比較,總認為現在遇見的一定不是自己的最愛,多年以後,回過頭看看原來自己嫌棄這不好那不好的“對象”,可能早已是億萬身家事業有成。炒股票好比過日子,選股票好比挑對象,道理相通。

害怕錯過每次機會是一種雙趨勢心理,前面所說的趨避勢心理是又想得到又怕承擔風險,而這裡的雙趨勢是都想得到,都想得到的結果就是你什麼也得不到,你害怕因為自己的選擇失去其他的機會而不斷的否定自己的選擇,最終會將你所有的選擇否定掉。

對於已經上班的人來說,如果你選擇進行全日制的進修再學習,你就可能需要暫時放棄每月領工資的待遇;如果你選擇每個月繼續領工資,你就只能參加函授性質的培訓班。你必須在兩者之間進行選擇,很少有單位會讓你脫產進修幾年還照常給你發工資。

假設你有一筆十萬元的資金,你想交買房的首期,但又想買十萬的股,你應該如何選擇?張先生兩者都要選,又要買房,又要投資。他是這樣想的,先用這筆錢炒股票,賺到十萬塊,然後用賺到的十萬交購房首付,原來的十萬塊繼續炒股。一年以後,他繼續蝸居,也不再炒股,因為十萬塊虧得只有二萬塊,這筆錢已經不夠交首付,而虧損也讓他沒有了繼續炒股的勇氣和信心。

作出一個選擇,你會失去另一個選擇,這是你必須放棄的“機會成本”。投資者要明白,自己不可能抓住市場中的所有機會,我們要進行取捨,如果魚和熊掌都想得到,最後會什麼也得不到。做股票也是如此,如果你每隻股票都看好,你能夠買下中國兩千多隻股票嗎?作為普通的投資者,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你的資金量要求你必須在兩千多隻股票裡面選擇少數幾次你真正想買又值得買入的股票。投資,其實經常在做選擇題。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使用,不作為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