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滿倉的人(之三十九)盧樹桃

盧樹桃一家住在西滿陽家隊茅坪里,甘棠塅當中綠樹環繞的一個獨立院落就是她的家。一兩里之內沒有鄰居,但茅坪里方圓幾里無人不曉。老人在那裡生活已經將近八十年。十六歲以童養媳的身份成婚,夫家原住臧家坳。完婚次年,大兒子出生。後丈夫三兄弟分家,就隨夫羅國平攜子搬來茅坪里,開田挖土成家立業,一呆就是一輩子。一個人的世界可以是很大,也可以很小。

盧樹桃一九二七年五月,出生於長沙縣五美山窯灣里,一個有山有田的大家庭,兄弟姊妹八人。雖然家境殷實,怎奈父親重男輕女,只給她上了四年私塾,就讓她在家照看姊妹,學着家務,並早早地許配給姨媽的兒子做了童養媳。跟表弟也是青梅竹馬,一切遵從父母之命,都是順理成章的事。在那個時代,近親結婚,跟現在自由戀愛一樣合情合理。自從和表哥結了婚,生命和命運都跟他捆綁在了一起,生死與共患難相依。從一九四三年完婚到一九六六年,一路為丈夫生兒育女。既是賢妻也是良母,二十三年,生了三男四女。感覺生活實在是不堪重負。聽聞長沙縣榔梨鎮可以做絕育手術,乃步行數十里前往。做完手術後由大兒子和兩個姨侄輪流抬轎,走走歇歇,奔波幾十里總算挨到家。。她說那時候的人真的是生的賤能吃苦。要是計劃生育政策早十年推行,也不會生那麼多,既苦了自己,也苦了兒女。她這樣的行為和觀念,領先於當時的社會和政策。

娘家有田有土有山,在四九年前那是好靠山。一到解放,娘家就劃成了地主。這讓嫁出去的盧樹桃也頗受牽連。子女升學參軍招工的門都被堵上了。但是她並沒有怨天尤人,勤懇付出,把孩子們一個一個拉扯大,並把他們培養成社會有用之才。在那麼五六十年代那麼貧窮困苦的情況下,全靠夫妻雙手,養育七個小孩,艱難困苦非言語 所能描述。越是經歷苦難的人,心越容易變善。中國人有一種推已及人的優良傳統,自己經歷了苦,就看不得人家的苦,就總願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去幫助受苦的人。盧樹桃繼承祖上遺留下來的優良傳統扶貧濟困,幫助鄰里。她常說:不要看不起窮人,石頭也有翻身之日。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外地鬧饑荒,水災來討飯的人,她寧肯自己省一點,也要給他們一口飯,或一抓米。鄰里有困難就更不用說。有一個德嫂的人家,小孩多又小,丈夫體弱多病,出集體工攢不到工分,經常缺米少油,在自己不寬裕的情況下也要借一點給她家或贈送一點小菜什麼的。她自己大哥大嫂因過苦日子時雙雙倒下,留下五個侄兒侄女,樹桃寧願自己節衣宿食經常接濟,把他們當自己的兒女一樣看待,直到他們成家。

雖然自己出身不好,但是憑着自己勤勞與踏實的做人,贏得了鄉鄰於集體的信任。在大躍進搞集體食堂的時候,她被推選為司務長,負責集體伙食。她讀過四年的私塾也派上了用場,集體收糧收谷的都要她計碼秤重,沒有出過任何的差錯。隊上的人都對她的工作豎起了大拇指。

不光是本隊,方圓幾里內在田裡做事的人,無不誇讚她的菩薩心腸。茅坪里羅家就單獨一棟屋立在田壠當中,周邊的田屬於附近好幾個生產隊,有西滿大隊的,也有花山大隊的。農忙的時候,許許多多的人在周邊田裡做事。剛開始,有人零星上門來歇口氣,討口水喝。細心的樹桃想那麼多人在自己屋邊上做事,需要喝水的人一定更多,有些人可能是怕麻煩而沒有上門。於是,她乾脆每天用柴火灶上的大鍋預先燒幾大鍋開水,放好茶葉,等大夥歇氣的時候進來喝一口透心的涼茶。一傳十,十傳百,樹桃的家成了周邊作田人休息點加油站。看着大家喝水解渴,心滿意足的樣子,好心的樹桃比什麼都開心。燒涼茶做好事,解周邊農民之渴,一燒就是好多年。附近做事的農民都知道盧娭毑是一個心善如佛的好人。

八十歲全家福

“仁者愛人”“仁者壽”此言不假,也在盧樹桃娭毑的身上得到印證。就在今年七月,九十五歲的老人隨三女兒慶蘭去瀏陽醫院體檢,巧遇女兒發小盧桂醫生,她老家是花山裡的,未上大學之前也曾在茅坪里周邊種田幹活,多次去樹桃娭毑家裡歇氣喝水。此情此景,盧醫生歷歷在目,且對老人健康一直惦記。當女兒講情況向母親轉述,樹桃娭毑甚感欣慰:沒有想到那麼多年的事,還有人記得。

與晚輩水乳交融

年輕的時候,為生活所迫,晝夜操勞,只望子女如何長大成人,只有辛勞沒有享受,只有付出從未想過回報。到了晚年,終於開始有時間和機會享受子女的回報和天倫之樂。一九九六年,年近七旬的她,第一次坐飛機出遠門,到新疆小女兒家,一住就是半年。半年裡女兒帶着母親走遍了大半個新疆。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沒有想到中國這麼大,沒有想到新疆這麼美;還要活得更久,要看更大的世界。從那以後更加註重身體健康,心情更加平和愉快。二零零五年,年近八旬,第一次與兩個弟弟一起,坐火車去山東淄博看遠嫁的妹妹,兄弟姊妹四人異地相聚,熱淚盈眶感慨萬千。在青島第一次看到了大海,海是那樣的寬那樣的藍,無邊無際,就像人生從一個極小的點出發,可以達到以前無法想象的開闊與遙遠。她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在甘棠茅坪里那麼小的一個地方,可以走這麼遠,看這麼廣闊的世界。要是人生能夠重來,自己也想出來闖世界,出來創造屬於自己的不同的生活。從山東回來以後,老人主動學會了使用手機,天南海北的子女孫輩想見就隨時可以見。

兄弟姊妹山東相聚

樹桃娭毑九十大壽,子女都回來給母親做壽。母親說做壽可以,但是有一個要求:除了大廚以外,不請外人,要靠你們兄弟姊妹齊心協力把事情辦好,娭毑要看的是晚輩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要展示羅家四代人的精神風貌,還有沒有當年她燒開水服務他人的那份心。九十歲的老人親自指揮,硬是在沒有外人幫忙的情況下,完美順利地接待並招待好幾十桌客人。得到所有親戚和鄉親們的一致稱道。九十歲還有這樣的想法和精力,實在令人驚嘆和羨慕。

祖孫互奕其樂融融

如今九十五歲的樹桃娭毑依然耳聰目明,精神矍鑠,飲食起居正常。有時還能帶着曾孫一起嘻戲娛樂,教晚輩下象棋。她說下象棋要動腦筋,馬走斜日,炮打隔山,橡飛田字……每天上演着年齡差距九十歲的巔峰對決。

母女情深

回顧和總結自己的一生,樹桃娭毑覺得勤儉持家是根本,與人為善最重要,近親結婚不科學,與時俱進學到老。講到養生,她說吃得要清淡,每天早晨一碗米湯沖雞蛋;堅持飯後百步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決不麻煩後人。她說現在社會真的好,不但有吃有穿,政府每月還發四百多元的老齡津貼。要健康幸福地活過一百歲。在西滿甘棠塅,這樣高齡又通透,慈祥又健朗的老人,盧樹桃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