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可憐的三叔,活了大半輩子還不明白,金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在一個遙遠的村落,住着幾戶人家。其中有一個孤兒,姓李名月明,以狩獵為生。
一天,李月明捕到了一隻狐狸,狐狸眼中含着淚,看上去十分可憐。
於是,李月明把狐狸放了,狐狸臨走前,朝着李月明嚎叫了幾聲,而後消失在草叢深處。
那天晚上,李月明夢見一隻受傷的狐狸,跟在他身後,他轉過身一看,發現是被他放走的那隻。
李月明停下腳步,狐狸來到他面前,跪倒在地,並且還說起了話,說:“謝謝恩公不殺,我有一個秘密,想以此報答恩公,只是天機不可泄露。”
李月明有些奇怪,就問:“什麼秘密,但說無妨。”
狐狸說:“東海之巔,有一個太陽島,距此一萬八千里,島上有無數金銀財寶,你去那島上取些金銀,可保你一輩子衣食無憂,只是要牢記,必須要在太陽出來之前離開太陽島,不然將會化成灰燼。”
“那怎樣才能到達太陽島?”李月明問。
“島的對岸,有一隻神鷹,它可以帶你過去。”於是狐狸又把去太陽島的秘密告訴了李月明。而後給了李月明一把鑰匙,與幾粒金丹。
李月明醒來,想起剛才的夢,覺得有些奇怪,更奇怪的是他手上真的有一把鑰匙,和三粒金丹。他這才相信夢中狐狸的話是真的。
第二天,他就沿着狐狸說的路線,翻山越嶺,一路跋涉。
走了近三個月,終於到了太陽島的對岸,他按照狐狸的吩咐,用鑰匙打開一個山洞的門,白天就住在洞里,等到月圓的時候,就去找神鷹。
大約三更之時,他在一棵參天大樹下找到了神鷹,神鷹知道是來找它帶路的。
就問:“你是去太陽島的嗎?只要你有金丹,我可以帶你過去。”
李月明從懷裡取出一粒金丹,給了神鷹,神鷹一口吞下,而後李月明就坐在神鷹背上,他不敢睜眼,只聽到耳邊風聲呼呼直響,不一會兒來到了島上。
李月明睜開雙眼,只見島上金光閃閃,千奇百怪的珠寶發出耀眼的光芒。諸如珍珠翡翠白玉,金銀瑪瑙鑽石,應有盡有,件件都是珍世稀品。
他取了幾顆珠子,以及一些金銀就離開了太陽島,又經過一番跋涉終於回到家。
回家後,又過起了他平淡的生活。
不久,李月明蓋了豪華的房子,並娶了媳婦,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早先窮得叮噹響的孤兒,竟然在一夜之間,干出眾多人一輩子都不能幹好的事。
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挖到了寶藏,有人說他遇到了財神爺。
李月明有一個三叔,見李月明在半年光景里就發了財,他很想知道原因。於是改去往日的傲慢,帶了些禮物踏進李月明的家。
這讓李月明十分意外,他知道三叔一定不懷好意,肯定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李月明夫婦熱情地款待三叔,無論三叔怎樣逼問,李月明就是守口如瓶。狡猾的三叔見問不出半點口風,就支開侄媳,然後把李月明灌醉了。
李月明酒醉後,把去太陽島之事都說了出來,三叔大喜,然後從李月明身上得到鑰匙與金丹。
第二日,李月明酒醒後,發現鑰匙與金丹不見了,才想起昨日三叔來過,於是去找三叔。只見三嬸一人在家,她說三叔昨晚就出去了,說是去外地談一趟生意。
李月明知道,三叔定然是把自己灌醉後,得到了太陽島的秘密。
三叔日夜趕路,不出一個半月就到了太陽島對岸,按照李月明的描述,找到山洞與神鷹。
神鷹把三叔帶到太陽島,三叔看到琳琅滿目的珠寶,放聲大哭,是激動,也是興奮。他忙拿出一個口袋,見到寶貝就裝,不一會兒工夫,就裝滿了,他後悔口袋帶小了,凡是身上能裝的都裝上,實在裝不下了,就把嘴裡也塞滿了寶珠。
神鷹把三叔馱到岸上,三叔把寶貝放進山洞,看到滿地的金銀財寶,他貪婪的目光又開始盯着手上的鑰匙與金丹,他決定再去一趟太陽島。
待到三更,三叔又去了太陽島,這回他早有準備,身上帶着好幾個口袋。
這次,神鷹對三叔說:“你務必在東方還沒亮之前,趕到這裡,不然我不會等你。”
三叔應了聲就走了,他要把時間用到裝寶貝上。
這一次,三叔總是挑那些值錢的東西,漸漸地就走遠了,當他把三個口袋運到神鷹那裡時,神鷹催三叔快回去了。
“天就要亮了,我們回去吧。”
“等一會兒,我還得去一趟。”
“你要知道太陽出來的後果,你我都將化為灰燼。”
“我知道,但我離不開那些珠寶,我要將它們帶到我的家鄉,用來買地,建宮殿,娶漂亮的老婆,我要成為世間最有錢的人……”
“你快去快回吧,謹記時間。”
三叔飛一般地向前走,他想要成為世間最富有的人,撿着撿着就忘記了時間,當神鷹再三催促的時候,他自言自語地說,還撿一小會兒。
這時,東方開始吐白,神鷹再次催促,三叔看到前方還有無數珠寶,仍然不停地撿。
神鷹知道,再不走就要被太陽光燒成灰燼了,於是不再等三叔,獨自飛離了太陽島。
撿着撿着,三叔覺得如走進了火爐一樣,他忙背起口袋往回跑,並大聲叫喊神鷹,只可惜神鷹已然聽不到他的喊聲了。
漸漸地,太陽爬出海面,整個太陽島如火海一樣,頃刻之間,三叔被化成了灰燼,還有他的發財夢也化成了塵埃,飄緲在太虛之中。
那枚鑰匙也被熔化。自此,再也沒有人能打開山洞之門。
可憐的三叔,活了大半輩子還不明白,金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從那以後,就沒有人再去過太陽島。
聽說,三叔死後,日夜向李月明“討魂”,不得而已,李月明只有請來高僧,做了七七四十九場道場,才把他超度。
做人切莫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