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錦州的日子,這個周末女兒女婿又騎行

今早陰乎乎的天忽然就轉晴,太陽竟然從雲縫中鑽出來,可是好景不長,不到半個小時就又躲了起來,緊接着風雨再次上演。

昨天先生半夜23:30才到家,有些醉意,催他洗漱,趕緊上床休息,等我躺床上時先生鼾聲已起,我睡意全無,隨手翻看床頭柜上的《唐詩三百首》,不一會聽到外面雷聲大作,之後風雨呼嘯聲起。

迷迷糊糊不知幾點入睡。

早晨醒來已經快8:00,先生已經起床。到大廳,老先生埋在沙發中看手機,聽到我的腳步聲迎上來,眼睛有些浮腫,看來昨晚的酒還沒消化,真是老了,不勝酒力啊。

昨晚沒多說,今早忍不住警告他以後不能這麼沒有節制,老先生振振有詞“我請客,東道主,必須多喝一點啊”,一頓反駁,總而言之一句話“熱情不在於喝的多少”。雖然嘴上這麼說,也深知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都是身不由己,這酒文化,真是好無奈啊。

主食玉米麵包片,又煮了兩杯牛奶,柔軟暖胃。

拌白蘿蔔片。

白蘿蔔切薄片,加青紅椒絲和圓蔥絲,加一點鹽和蜂蜜即可,開胃解酒。

拌干豆腐絲

干豆腐是昨天一位同學從錦州專程帶給我們的。錦州干豆腐以薄如羽翼而著稱,且豆香味格外醇厚。

干豆腐切絲,汆水撈出裝盤,加入青紅椒絲和自製的醬料(熱油+辣椒面+醋+生抽)。

拌干豆腐絲熱騰騰,軟乎乎,甚和老先生的胃口,吃了不少。

雨慢條斯理的下着,沒有停的意思,但也沒有預報的大暴雨的勢頭。

這個周末女兒女婿又去騎行。

往返3個小時,運動量不小,真是年輕好體力啊!

路上碰到的小蜥蜴。

小傢伙這個造型應該是特意做給我看的。

兩個人晚餐是海鮮火鍋,好豐盛。

注射疫苗後感覺兩個人心理負擔小了,活動範圍也大了,我和先生也鬆了一口氣。

多肉就位了,給它們一一拍照,發給賣家,請教它們的芳名,敬業的小老闆秒回。

這個叫水蓮。

這個叫奶酪。

這個叫橙夢露。

這個叫菲歐娜。

這個叫綠龜卵。

這個叫金錢木。

這個叫桃美人。

名字也是有土有洋,一種源於外形,一種源於將來開花的樣子,還有的就不知道來源了。

但願能養到爆盆,開花。

老先生精神不振,從小廳的藤椅挪到大廳的沙發,零零星星睡了幾起兒。

準備做點燙水,給他暖暖胃,提振一下精神。

打開一袋大棗。

拿出其中一小袋,清洗乾淨,準備用電飯鍋煲一下,煮大棗羹。

煮好的大棗裂開,湯汁濃稠紫紅,盛到碗里看着有些單調乏味,就抓出幾粒腰果

放入保鮮袋,用擀麵杖擀碎。

把腰果碎加入大棗羹中。

叫老先生起來喝大棗羹。

大棗的甜和腰果的香融合在一起,軟糯濃稠中帶着香脆,回味無窮。

喝完大棗羹,先生精神漸漸好起來,提議去健身。也好,出出汗會有利於解酒。

摘好芸豆,做電飯鍋版的燉芸豆,不必看着,好了自動保溫。

化了一條巴沙魚,晚上回來做微波爐蒸魚

忙乎完,出發,去先生單位健身。

幾天假期,老先生有些惦念他辦公室的花花草草,進屋第一件事就是澆水。

依然40分鐘的快走,今天抻拉時間長一些,因為不必擔心有人等着你用的器械。

渾身每一個毛孔都滲出汗液,至此,一天才會覺得心安。

雨沒停,還在下着。

渾河大壩側面的酒吧一條街越來越像樣了。

雨幕中好多年輕的身影,這些地方已經不屬於我們,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到家,開門就聞到豆角的香氣。

電飯鍋版紅燒芸豆。

芸豆洗凈摘好,碼入電飯鍋,加油、生抽、蚝油和蒜末,選燉煮檔即可。

中間應該翻拌兩次,因為外出省略,效果差別不大。

拌干豆腐絲。

干豆腐不少,得抓緊吃,早晨先生吃了不少,應該是和他的胃口,晚上就又拌了一盤。

微波爐蒸巴沙魚。

老先生自告奮勇做魚,結果沒選蒸魚檔,直接高火,有些過火,對付吧,下雨,也沒買大蔥,就用青紅椒絲代替,倒入少許蒸魚豉油,微波爐熱油,澆在魚身上,又撒了點香菜葉點綴。

喜歡這個食譜的記得收藏、關注哦!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對這道美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