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老夫妻的無常遭遇,聽了讓人唏噓不已

李歲壩,69歲。

王翠兒,67歲。

倆人是夫妻,無兒無女,屬於本村特困供養五保兜底戶,腦海里還旋轉着一戶一檔里關於李歲壩夫妻二人及其家庭的情況,我和社長李歡喜前腳已經踏進他們的院子里。

院子里瀰漫著騾子的糞便味,豬糞味夾雜在其中,新建的房子外牆上掛滿了紅辣椒,門口堆放着去了青皮的核桃,李歲壩大叉着腿坐在攔倚上挼藩麥,他的目光有些獃滯,一看就是經年喝酒的原因,院子里的柴火到處擺放着,女人王翠兒聽到我們的聲音從廚房了里緩緩走了出來。

“原來是駐隊幹部,快來坐下,王翠兒盯着一隻腳,手裡捏着一團面,頭上頂着一個咖啡色的頂巾,常年的勞作,王翠兒老人有些駝背,她轉過眼對老公李歲壩說道:咋不起來,駐隊幹部來我們家了。

李歲壩緩緩起身,我才看到了他的身材,個子大概在175CM左右,面色算是白凈,相較於老婆,他長得要體面一些,但是褲子上的幾個補丁告訴我他很節儉,褲兜里別著小酒瓶,看到我後故意壓了一壓。


駐村開始的一月是熟悉戶內情況的一個月,2018年後半年我們住進這個貧困村,對於村裡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的戶,作為我內心,我知道他們才是最需要關心的群體,家庭遭遇了重大變故,硬撐着活,世上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但是駐村工作隊就是為了這些人的吃飽穿暖而來,只有這些人才能深切體會到政策對他們帶來的是物質與精神的最大慰藉。

社長李歡喜和我坐在辦公室,說起李歲壩,滿臉的苦澀。

李歲壩本來有兩個兒子。十年前,從小過繼給他舅舅的大兒子晚期胃癌,花掉了所有的積蓄,人還是走了。留下了兩個孩子,因為妻子王翠兒家裡的兄弟是個啞巴,大兒子去世後,兩個苦命的孩子相繼考上大學,孫子爭氣,主要也是兒媳婦堅強的性格和李歲壩的堅持有關係,但畢竟孫子不隨他生活,和他媽媽在舅爺身邊,很少到這邊來,尤其這幾你年,兒媳婦找了個男人,慢慢和他們聯繫少了。二兒子肝癌去世的時候剛好是大兒子過了三年,好好的一家人,就這樣被無常的世界摧殘的支離破碎,李歲壩的天塌了,二媳婦帶着兩個孫子跑路了,一年多後一個女孫子誤食了打了農藥的蘋果,沒有救下來,走了。


李歲壩和王翠兒夫妻兩人怎麼活到現在的?李歡喜說道,老支書實在看不過,就上報成五保戶,並且通過民政部門和幫扶單位扶持,蓋了新房子,每年的冬春補,取暖爐,電視都給他們安排上,慢慢的倆人從傷痛中走了出來。

走進大屋裡,牆上掛着一些補貼的明白卡,以及政策圖解畫,李歲壩看着我們,竟然在抹眼淚,我輕輕告訴他,堅強一些,人生都不容易。

王翠兒畢竟是女人,感覺她已經看開了這些東西,把炕上的東西拾掇起來,讓我們坐在炕上。

問了問他們最近的生活所需以及身體狀況,李歲壩說身體還好,就是喝酒戒不掉,尤其是晚上睡不着,只有喝點酒才能睡着。

我說理解理解。


認識了他們後,時而不時我從城裡帶些菜和饅頭,有時候就給他們,他們對我也不錯,做了飯就叫我吃,院子里太亂,我們經常給幫忙收拾院子,有時候也會叫村婦委會的女人們給洗洗衣服被子,他們滿心的感激,他們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沒有黨,他們就活不下去了。

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李歲壩和王翠兒這一類人內心的觸動是最大的,作為駐村工作隊的我們,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自己的內心也很暖和,他們不再把自己封閉在悲哀的世界裡,他們也能夠擁有幸福的老年生活,這是喜聞樂見的。

駐村回來的這幾個月,村裡時而不時的還是有些人來電話,噓寒問暖,好多村民希望我繼續留下來,但他們也知道我家庭的具體情況,孩子快上初中了,老婆身體也不好,所以輪換是正確的選擇。

駐村扶貧的故事都是真實存在的,或許本人文筆有限,但我會繼續講述這些年來的所見所聞,所作,如果你喜歡,我就會一直筆耕不綴的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