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府有一位長者,姓王,家裡很有錢,也樂善好施,救濟窮人。王長者年紀不大,才三十一歲。他之前娶了個妻子,生了個孩子叫痴那。
後來,妻子不幸去世,王長者又很年輕,因此,在別人的建議下,他又娶了一位妻子孟氏。一年後,孟氏也生了個孩子,取名居那。
痴那還小,母親又去世了,挺可憐的。孟氏對痴那,雖然不如對自己親生兒子,但總體上來說還行。王長者看在眼裡,覺得挺欣慰。
過了一陣子後,王長者對妻子孟氏說:“如今,我有了兩個兒子,還有不少僕人、婢女要養活,十幾張嘴一起吃飯,開銷可不小啊。如果我不出去掙錢,家裡錢再多也會坐吃山空。我尋思了一下,打算去外國經商。”
孟氏聽了後,說道:“老爺,你放心前去,家裡有我,一切都會平安。希望老爺外出也保重身體,安全第一,錢財次要,切不可為了錢而不顧身體,讓我憂慮。”
“賢妻說的是。我這一出去,短則半年,長則數年,所以我有些事放心不下。我那大兒子痴那,他母親去世了,也很可憐,希望你好好照顧他,一同看待。”
孟氏表示,一定會照顧好痴那。可是,王長者卻忘了,他沒有說說好好照顧居那,這讓孟氏有些不舒服。王長者是想當然地認為,居那是孟氏親生兒子,不用說孟氏也會好好照顧。但他不說,孟氏就覺得,自己親生兒子被忽視了。
隨後,王長者又找來許多和尚,超度了前妻亡魂,說了許多好話,諸如讓前妻保佑自己,保佑痴那等等。孟氏聽了,更加不舒服了,但她沒說出來。
忙完這一切後,王長者又把家中錢財分了,一半給孟氏,用於家中支出;一半他拿走,作為本錢。臨別之時,王長者又交待孟氏,一定照顧好痴那,這孩子可憐等等。
孟氏聽他說了半天,一句話也沒說到自己兒子居那,不由得火大。總算她壓制了下來,沒有發作。
王長者離開半年後,叫人給家裡帶了一封信,還有一些海外的小玩意,比如一面鼓,五色繡衣,一些戲具等等。王長者是好心,他知道居那有孟氏,不會缺少玩具,但痴那就不一樣了,所以他特別考慮了痴那。
可是他沒想到,此舉惹怒了孟氏。
孟氏看了信後,不由得勃然大怒:“老爺啊,你臨走之前,一再說讓我照顧痴那,更不曾問過我居那一句。如今這信中,又說什麼諸般玩意兒都給痴那,一件也不給我兒子。難道,居那就就不是你的兒子?好好好,你要我給他,我偏不給他!”
說著,孟氏把小鼓、戲具都打碎了,五色繡衣也扯碎了。
孟氏發泄了後,找來貼身婢女春柳,說:“老爺一心只在痴那身上,更不曾為我母子考慮。如今都已是這樣,不知道日後會怎麼樣呢?我想……只有除掉痴那,老爺或許才能真正疼愛居那。你說,我該怎麼辦?”
春柳平日里就得了孟氏許多好處,又和孟氏一條心,因此聽了後,馬上獻計,說道:“家裡有一件鈷䥈(音同古母,古代的熨斗,也是一種加熱東西的器具),非常大,夫人可以讓痴那坐在鈷䥈里,然後再用三十斤的鐵蓋蓋住。同時,我們在鈷䥈下面架起來熊熊大火,那樣他就死了。老爺要是知道,我們就說他自己不小心掉進去的。”
孟氏聽了大喜,暗暗去準備了。
次日,孟氏叫人弄來了那個巨大無比的鈷䥈,然後讓痴那坐在裡面。痴那才五歲,不敢不聽繼母的話,於是進入鈷䥈坐定了。孟氏一看,趕緊和春柳把三十斤重的鐵蓋,蓋住了鈷䥈,隨即便架起來熊熊大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
由於鈷䥈很大,也很厚,所以裡面痴那的動靜,外面聽不到。
第四天晚上,孟氏覺得,痴那就算沒被殺死,也該悶死了,就算沒有悶死,也會餓死。於是,她和春柳又把鐵蓋拿下來,想看看痴那的屍體。結果,鐵蓋剛拿開,痴那居然跟沒事人一樣,站起來後,對着孟氏行禮。
孟氏大驚,問痴那裡面怎麼樣。
痴那嬉笑着說:“母親,你對我太好了,這裡面很舒服,一開始周圍都是冷水,然後水慢慢變熱乎了,十分舒服。下面還有個蓮花座,我就坐在蓮花座上睡覺。我在裡面剛睡醒,母親就來接我了,多謝母親。”
孟氏不知道怎麼回事,還以為他僥倖,逃過一劫。現在,她反而擔心,如果弄不死痴那,等王長者回來後,痴那說出來發生的事,那麼自己就會被識破。
於是,孟氏繼續和春柳商量。
春柳說:“明日,夫人交待他去摘櫻桃,我可以藏着一個鐵鉤,然後帶着痴那去後園。等他摘了櫻桃,伸出舌頭吃櫻桃時,我再用鐵鉤鉤住他的舌頭,狠狠扯下來。如此,就算他不死,起碼舌頭會掉,這樣他就沒法說話了。”
孟氏覺得不錯,於是讓痴那跟着春柳去摘櫻桃。
痴那終究是個孩子,摘了櫻桃後,伸出舌頭舔了舔,顯然很想吃。就在這時候,早已準備好的春柳,拿出鐵鉤,一下鉤住了痴那的舌頭,然後她用力一扯,果然把痴那的舌頭扯掉了,血流遍地。
很快,痴那就因為流血過多而倒在了地上,一直沒有起來。
春柳大喜,連忙去報告給孟氏。但孟氏已經來了,她一直在偷偷看着。看到痴那流血倒在地上,半天也沒起來,她很高興。她招呼了一下春柳,兩人悄悄離開了。
天亮以後,孟氏假裝去後園看櫻桃,看到痴那後,她裝作吃驚的樣子,大喊一聲:“痴那,我的兒啊,你怎麼死在……我滴媽呀,你是人是鬼啊?”說完,她嚇得跌倒在地上。
原來,痴那在孟氏說“死在”的時候,就爬起來了。看着孟氏一臉驚駭,痴那扶起來她,說道:“母親,你怎麼如此害怕?快起來吧。”
“你……你不是……你怎麼能說話呢?”
“昨天我舌頭忽然掉了,還流了很多血。晚上,我在睡覺,夢中有一位老神仙來,說他是甘露王如來。他拿了一些葯,給我接上了舌頭,然後我就可以說話了。”
孟氏假裝懂了,然後看着痴那離開了。
孟氏不死心,繼續和春柳商量毒計。春柳又建議道:“家裡有個倉庫,就讓他去守着倉庫,然後把他鎖在裡面。這一次,咱們把他鎖久一些,三日不行,咱們鎖他一個月,看他能不能撐住。”
兩人說做就做,痴那果然被鎖入倉庫里。結果,一個月過去了,兩人打開倉庫一看,痴那還是完好如初。兩人問痴那,平日里吃什麼。痴那說,只要餓了,就會有一頭白鹿來,他可以喝鹿乳。
孟氏還是不甘心,春柳說:“後面江水暴漲,不如讓痴那去看水,然後推入江中。如此一來,他就算沒死,也會被江水沖走,回不來了。老爺回來後,就說他自己不小心,跟我們無關。”
孟氏聽了後大喜,結果就這樣,痴那被推入到了江水裡,很快被江水沖走了。
痴那被沖走不久,王長者回來了。孟氏和春柳趕緊大哭,說沒看好痴那,讓他不小心被江水沖走了。王長者大驚,他沒有多想,趕緊找人做超度,還開了許多流水席,做大齋,祈求老天爺讓兒子投個好胎。
大齋開始的時候,三藏法師來了,身後跟着猴行者,他剛從王舍城取經回來。問了情況後,三藏法師和猴行者坐下來,卻不肯吃飯。
“法師,為何不肯吃齋?是齋飯不好嗎?”王長者問。
“酒水和齋飯都好,只是我忽然想到了家鄉的魚羹,因此只想吃魚羹,其他都不想吃。”三藏法師說。
“這個好辦,我這就讓人去買魚來做魚羹。”王長者說。
“小魚不行,一定要大魚,而且要本地最大的魚。”三藏法師繼續說。旁人不理解,但猴行者已經知道了三藏法師的意思。
王長者無奈,只好叫人去買大魚。約莫一個時辰後,大魚來了,確實是本地最大的魚了,而且剛打撈上來。這魚足足有一百多斤重,是一個漁夫從江水中捉到的。
魚被放在了小池子里,三藏法師拿了戒刀,然後說:“大魚啊,你罪過太大,我不得不這麼做。”
王長者不解,問道:“法師,這大魚有什麼罪過?”
“你還不知道吧,它吃了你的兒子痴那,如今痴那還在魚肚子里呢,所以我說它有大罪過。”
眾人聽到後,大為震驚。只見三藏法師手起刀落,大魚已經被割開成了兩半,魚腹之中,果然有一個孩子,正是痴那。王長者看到後大喜,抱着痴那大哭。一邊哭,他一邊謝了三藏法師。
眾人這才知道,三藏法師為何要大魚吃,他是要救孩子啊!
“大魚,你沒有讓痴那被江水沖走,倒也算有功,你可以回到大江中繼續修行了。”三藏法師說完,大魚居然自動合二為一,恢復如初!
但是,為免大魚繼續作孽吃人,三藏法師讓人模仿大魚的模樣,做了木魚,每日敲打,以此警告大魚。孟氏和春柳自知犯錯,誠心悔改,後來王長者對她和居那也沒有二心。
回到長安,法師受封,正式成為三藏法師。而猴行者,被李世民封為銅筋鐵骨大聖。次日,三藏法師、猴行者就被西方佛老接去,成了神仙。
以上故事,源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