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間,祥符縣有一舊家世裔,陳姓,家道頗豐。原有兄弟兩人,不知癥候所在,俱是因病早亡,留下兩個婦人,無兒無女,攜一僕婦孀居湖側。大婦鄭氏賢惠善良,二婦上官氏嬌柔秀美,懷有遺腹,妯娌二人都希望誕下一男,以綿宗祀。時值清明,二人慾回鄉掃墓。然道路崎嶇難行,往返須三日。鄭氏便和上官氏商量,讓有孕在身的她居家休養,留僕婦鞏婆照顧其起居,然後始安心上路。
鄰村有一少年,名喚王虎,幼失雙親,貧苦無依。家中本有幾畝薄田,然埋葬雙親俱已抵給了村中富戶。常言道:“人窮志短,”父母在世時其雖曾讀過兩年私塾,但無任何謀生糊口之技。不得已下,仗着自己年輕敏捷,做起了“梁上君子。”此謂無本生意,俗稱小偷亦或為賊。
清明節的前一日,其見陳家大婦坐車離開,斷定她必是回鄉祭祀。當日黃昏,其越牆而過,伺機行竊。卻險些被持燈檢視門戶的上官氏與鞏婆發覺,急切間,誤避入上官氏房間潛藏。
初時,上官氏坐在燈下看書,鞏婆在旁侍候,哈欠連連,遂催促主母休息。上官氏讓其關閉門戶自去側間休息,勿再煩擾。鞏婆卻將門虛掩,匆匆而去。
稍頃,一華服少年推門而入。王虎初以為是巧遇了同道中人,正驚訝其膽子忒大,不待人熟睡便欲下手。上官氏見少年進門,驚起欲呼,那少年急步上前,將其摟抱制住,欲褪衣求歡。上官氏拚命掙扎,大聲疾呼:“鞏婆救命!”卻並無人應。那少年見其剛烈,遂撥出尖刀恐嚇道:“若不從我,便讓你血濺當場。”上官氏凜然不懼,怒斥道:“家世清白,不容宵小無賴玷污,要殺便殺,勿寧死,不從。”
潛匿於房中的王虎目睹此景,義憤不已。遂從其背後疾出,一把將少年的尖刀奪過,反手就刺,少年應聲倒地。上官氏哪見過如此詭異、駭人場景,早嚇得忘記了呼救,驚懼中躲於牆角,瑟瑟發抖。王虎打開房門,大呼“有賊,快來人呀!”街坊四鄰聽見動靜,紛紛趕來。急問:“賊在何處?你是何人?”王虎一時語塞,其於義憤中出手,此時方悟自己本是來此行竊。遂尷尬笑道:“我雖是賊,然還有比賊更可惡的淫徒在此,諸位請隨我來。”遂引眾人進入上官氏房中。
此時上官氏已避往它室,只見一人倒卧於血泊中呻吟,幸輕傷未死。眾人持燈近看,卻是陳家西鄰,一個名喚方九的無賴,眾問其怎麼在此?方九默然不語。王虎歷述所見,眾人倉促間難辨真偽,遂暫將二人綁縛,鎖於柴房。
及至天明,解送縣衙。此時的祥符知縣是鄒平籍舉人時建平,為人正直,急公好義。大堂之上,那方九倒打一耙,反誣上官氏與王虎有私,自己捉姦未成被其刺傷。王虎道:“我是竊賊,鄉鄰知曉者不在少數,即便上官氏不貞,豈會與一賊私通?”遂又將自己歷年所竊之案供述,以證實自己所言。時知縣命典吏查閱案卷核實後,嚴訊方九,其受刑不過,跪地招認。
其覬覦上官氏美色日久,早用銀錢買通了鞏婆周全,當晚鞏婆打開大門接應,方九乘隙前往欲成好事,不料卻被躲於暗處的王虎撞破殺出,致其成擒。時知縣遂將方九與鞏婆依律杖責,戴枷示眾。旌表上官氏貞烈,因王虎仁義,責令其改邪歸正,法外施恩,無罪而釋。此後,市井流傳其為“義賊,”廣為人知。
然而,人總要吃飯穿衣,其無正經行當藉以糊口,只能是重操舊業,繼續行竊。一日晚間,其竊於鎮上一大戶人家時被主家察覺,只能倉皇逃出,然追者甚眾,其奔逃半夜,連鞋子都跑掉了一隻,伏於破廟屋頂,始狼狽逃過一劫。
待至天亮,腹中實在飢餓難耐,見道旁有賣烤紅薯的,將兜中僅剩的一枚大子兒買來食之。此時,一其貌不揚的老者亦來買食,與王虎並排而坐,吃完離去,王虎吃完站起本也欲走,卻瞥見旁邊遺一搭連(也稱褡褳),知系剛才那老者所留。打開一看,卻嚇了一跳,內中黃白之物甚巨,且有出入賬目及賒欠字據若干。
王虎怕旁人看見,急急掩上。心思電轉,莫非是上蒼垂憐?自己得此橫財,當可一生無憂。然那老者失卻重金,又無法收賬,豈還有活路?君子愛財,當取之有道,自己雖為竊賊,但亦被稱“梁上君子。”遂坐下等那老者返回。
賣紅薯的見其吃完久不離開,遂驅逐道“客官花了一個大子兒,還欲在此借宿么?”王虎表示還要買食,便從搭連中取出數文錢買來,邊吃邊等。不一會兒,那老者氣喘吁吁,倉皇奔至,見王虎仍在,開口問道:“我剛才遺失一搭連,閣下可否看見?”王虎笑道:“若不是你的東西在此,我早已離開,”說著將其搭連奉還,稱自己僅從中取用了幾文,買食紅薯,請其萬勿見怪。老者接過,也不打開,只連連稱謝,說自己就住附近,堅持要請王虎去家裡坐坐。
王虎拗不過,隨其行數里,來至一大宅,門前木材堆積如山。待將其讓進堂屋奉茶安坐,老者整理衣冠,對其一揖到底說:“我姓陸名大有,本楚地人,來此定居,經營木肆,做木材生意已多年,附近州縣的木肆俱由此分貨,資本數十萬,但多為賒欠,賬冊借據皆在適才搭連中,幸好恩公還給了我,否則我命休矣!”說罷,竟取出一張匯通錢莊的千兩銀票,酬謝王虎恩義。
王虎稱此乃舉手之便,無功不受厚祿,堅拒再三不收,陸大有見其誠心不取,遂問恩公名諱?家住哪裡?王虎據實坦言,自己貧困潦倒,孑然一身。又問其作何營生?其尷尬笑笑說:“實不敢瞞,我本是個小偷,但只為一日三餐。”陸大有驚道:“我說這名字怎麼聽來耳熟,恩公就是昔日坊間所傳,殺盪子保全貞婦名節的‘義賊’王虎么?”王虎笑言“一時義憤出手而已。”
陸大有嘖嘖讚歎,救人危難,保人節操,全人宗嗣此為君子之義,今復見巨利而不貪取,光明磊落,此為君子之仁。如此仁義君子,真大丈夫也,奈何為賊?陸大有做了一輩子生意,閱歷甚豐,不由對這年輕人既敬佩又心生憐惜。遂說道:“我家業百萬,生意甚繁,正缺一個可信託之人,幫我打理,你若不嫌棄,可隨我學做生意,吃穿住行,隨君取用,可為大丈夫安身立命之本,總好過做“梁上君子”為世人所不齒要強。”王虎為賊,實非其願,見陸大有也是誠心相邀,當即允諾。
自此以後,王虎走上正途。其做事勤勉精密,又識字善學,陸大有讓其代收賬目,凡兩年,無絲毫出入,甚得陸大有歡心和倚重。其老而無子,竟收王虎為螟蛉養老,承繼其百萬家業。乾隆末,王虎成為汴梁附近有名的一代儒商,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星君思考:
人說盜亦有道,做賊亦有自己的底線,然其準則為何?全憑其心底那一絲未泯的良知和善意。偷盜行竊歷來是被世人所不齒的不義之舉,竊賊當屬無義,然“不義之徒”卻行仗義之事,足見其良心未壞,實屬難能可貴,人們稱之“義賊,”王虎當之無愧。“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兼自己的出身與環境無法抉擇,人不怕一時之錯,卻懼一生知錯不咎。若能秉持善念與初心不改,終有福報,即便身處污穢,亦可出淤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