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崇拜到嫌惡___老竇與趙本山的一段往事

2022年12月24日23:45:08 故事 1192

從崇拜到嫌惡___老竇與趙本山的一段往事 - 天天要聞

一九九二年十月,我參加錦州市宣傳培訓班,和黑山縣某局副局長竇憲林等幾人同住一室。竇局長五十多歲年紀,個頭不高,憨厚樸實,就象一個農村大老粗。可是接觸幾天之後,才發覺其人既風趣幽默,又頗有文化底蘊,我們同室的幾個人無不對他刮目相看了。因為他姓竇,說話又很逗,所以我們都管他叫老逗。

幾天後,趁下午沒課,老竇去逛新華書店,買回一本《鬼谷子全書》。我隨手翻了翻,這種書太覺深奧,難以卒讀。可老竇卻喜歡得不行,說惦記着這本書好多年,今天終於蜇摸到了。他就開始對我們大談鬼谷子其人其事,又聊起了鬼谷子的學生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然後說起他自己,正在籌備出一本書,差不多路子已經趟出來了,內容是有關歇後語、俗語、諺語等民間語言的。


從崇拜到嫌惡___老竇與趙本山的一段往事 - 天天要聞

聽說老竇要出書,大夥更加對他肅然起敬了。老竇把“鬼谷子”小心熠熠地放到枕頭底下,然後就侃起他的著書之道:

“我是農村刨土垃坷出身的,當過社員,當過生產隊長,最後時來運轉,又當了國家幹部,但平生最喜歡和農民一起攪馬勺。自打二十幾歲起,我就喜歡搜集歇後語、俗語、諺語,幾十年了,幾乎沒有間斷過,至今已年近六十歲矣。其中粗俗的、高雅的;東北的、關里的,應有盡有。大部分內容都是自己從地里刨出來的,從社員的口中掏出來的。我出書,絕不拾人牙慧,步別人後塵,追求的是新穎、別緻、真實,有自己的特色,”

同室老張問:“那你說幾條我們沒聽過的歇後語,怎麼樣?”

老竇哈哈一笑,說:“想考我嗎?小菜一碟,保你們沒聽過。”隨即脫口而出:“綠豆蠅肚子,包蛆(屈);背手撒尿,不扶(服)。”這兩條,把我們幾個都逗樂了,委實新鮮,我們都承認從沒聽說過。

老竇又讓我們考他,我們出上句,他接下句。大家七嘴八舌、搜腸刮肚地出了十幾個上句,全被他對答如流。

有人提出:“出書得找名人題寫書名才受重視。”

老竇不屑地說:“名人好找,但沒啥必要。”

我給他提個建議:“請趙本山給作個序,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為趙本山就是善於說民間俗語的。”

老竇說:“請趙本山咱也請得來,不過,不想求他,看他不順眼。趙本山變了,變得不是東西!”

於是,老竇給我們講起了他和趙本山接觸的一段經歷。

“八九年時,我當機關副書記。那年夏季,趙本山一伙人來黑山縣演出。那時趙本山就熱啊,熱得快開鍋了,全縣上下都轟動了,演出場場爆滿,買一張票得走後門。老百姓除了在舞台上,平時誰要想見到趙本山一面,簡直不太可能。趙本山來黑山的第二天,我和宣傳部楊部長閑談,楊部長說:‘人家趙本山到咱黑山來了,應該見一面,採訪一下,寫篇文章登在縣報上。’我說:‘見他一面還不容易?我和他一樣,都是在農村吃土豆子長大的,實實惠惠的,能把嗑嘮一起去,我帶你去。’

“下午,我就同楊部長,還有報社記者小王,一起來到趙本山的下榻處。好不容易找到趙本山,趙正在理髮,坐在屋中間的椅子上,脖子以下圍着塊白布。趙半閉着眼睛,端坐不動,似乎並未發現我們三人進屋。等了一會,我湊上前去,俯下身子,輕聲對趙本山說:‘趙先生,我們宣傳部楊部長看您來了。’趙本山身子一動未動,依舊半閉着眼,只是從鼻孔子里哼了一聲,算是知道了。我們三人已有些尷尬。我一想,人家正在理髮,咱來打擾,也有些不妥,還是耐心等着吧。等了十幾分鐘,趙終於站起身來,對着牆上的鏡子,相了相面。我正要上前搭話,只見趙又坐下來,由理髮師給頭髮吹風。我轉念一想,總這麼等下去可不行,人家部長來了,給晾這兒了,下不來台呀。我只好又湊上去,壓住氣,勉強笑着說:‘趙先生住得還好?’‘哼。’‘趙先生吃得還行?’‘哼。’眼皮都不抬一下。我心裡這個氣呀,你趙本山本是個老實厚道、土裡土氣的農民,怎麼變成這樣了呢?架子也太大了,太瞧不起人了。心裡雖然有氣,又不便發作,強忍着,再問:‘趙先生,我們部長和報社記者來了,想採訪您一下。’趙閉目回答,嗓音極低,似乎不是用嗓子說的,而是從肚子里咕嚕出一個聲音。我沒有聽清,追問:‘您是說?’趙的肚子又咕嚕道:‘上劇院。’我終於聽清楚了,是讓上劇院採訪。我想,沒法再呆下去了,人家不願搭理咱呢,晚上到劇院再說吧。

從崇拜到嫌惡___老竇與趙本山的一段往事 - 天天要聞

“一秒鐘也不想再停留,我們三人很有些灰溜溜的感覺,退了出來。

“到了晚上,就算是我能說出花來,楊部長也不肯來見趙本山了,我只好和報社小王一道去劇院。

離開演時間還有一個來小時,我倆就到了劇院。走到後台門口,工作人員不讓進。我說:‘是趙先生讓我們來採訪的。’這才有人進去通報。不一會兒,演員‘句號’出來了,露一對小虎牙,對我倆說:‘趙先生沒空,有啥事跟我說吧。’我不甘心:‘上午我們和趙先生在賓館約定的,說好晚上在劇院接受採訪。’句號不耐煩了:‘他真的沒空,沒別的事我就忙去了。’然後頭也不回就走了。”結果晚上的採訪又落了空。

從崇拜到嫌惡___老竇與趙本山的一段往事 - 天天要聞

老竇講完這段故事,憤憤不平地說:“我真佩服趙本山,不知他在舞台上何以裝得這麼像。生活中的他,是這樣狂傲,目空一切,可在舞台上留給人的印象,卻是樸實無華、老實厚道的徐老蔫!”同室的幾個人,也都隨聲附合著,很是為老竇抱不平。

我為老竇未能同趙本山當面交流探討民間藝術表示惋惜,但我並不同情那位部長,也並不痛恨趙本山如此不講情面。或許在趙本山的心目中,管你是什麼長,偏不媚你這個官,你越是擺名頭,我越不放在眼裡。倒是可憐了那位報社記者小王,該是沾了楊部長的光吧。當時如果老竇能以民間藝術愛好者的普通身份去找本山切磋,會不會其樂融融,一見如故,甚至相見恨晚呢?

在這之後許多年,我曾經多次在新華書店裡翻閱歇後語、諺語、俗語之類的書籍,希望能夠找到老竇所編著的書,卻未能如願。一晃三十載過去了,雲煙變換,不知老竇是否安好,書出了沒有?


從崇拜到嫌惡___老竇與趙本山的一段往事 - 天天要聞

圖片皆來自網絡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着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着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裡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着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着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着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着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絲,心裡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着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裡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着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車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