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李俠
從前在撫康鄉的一個山坳里,住着農夫陳泰一家。過着與世無爭、男耕女織的生活!陳泰是土生土長的山野漢子,為人本份,忠厚老實,幹活勤快,不怕吃苦。妻子李氏,是窮苦人家的女子,溫柔賢惠,美麗大方!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個耕田種地,一個織布縫衣。夫妻恩愛,誓不分離。常在田間地頭高唱山歌,夫唱婦隨,愜意無比。兩口子日子過得甜甜蜜蜜!
陳泰的田地有一片離家十里,他每次到這些田地耕作時,為了不浪費時間,多干點活。中午都不回家吃飯。而是由妻子送來。掛在田埂邊的老槐樹上。
這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是個干農活的好日子。陳泰正在禾田裡幹得熱火朝天,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時分。妻子李氏戴着斗笠,手提裝着熱氣騰騰的飯菜的竹籃子。邁着小碎步往田邊走來。陳泰恰好直起腰來用汗巾擦拭臉上的汗水,看到了妻子曼妙的身影。臉上不禁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高聲唱到:
“我來耕田你織布,憂愁煩悶四時無。
種得五穀滿糧倉,不懼豪強來收租。
織得寒衣千百件,換來牛羊任我屠。
……
十里風光十里路,玉足一對上征途。
娘子輕輕移蓮步,笑靨如花勝扶蘇!"
歌聲嘹亮,回蕩在山野之間。旁邊的老大爺聽了都齊聲贊道“唱得好啊!”李氏一聽,頓時紅雲滿面,把竹籃子往樹上一掛,捋了捋垂在胸前的一縷秀髮,唱道:
"奴家生來臉皮薄,休在人前把舌饒。
我把飯菜來相送。只因路途十里遙。
跋山涉水鞋濕了,反被郎君來嗤笑!”
歌聲好似山間的百靈鳥在啼唱,婉轉動聽!“
好,好啊”“哈哈哈……”眾人讚不絕口,相視而笑。李氏含情脈脈的看了陳泰一眼,便嬌羞的轉身回去了。陳泰在田埂上休息片刻,又幫鄰居裝了一牛車乾柴,才覺得腹中飢餓。抹了抹汗,去槐樹下,取飯菜來吃。一碗雞肉和一大碗米飯,尚有餘熱。陳泰嘀咕了一句。娘子對我真好!”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飯菜沒吃到一半,突然腹痛如絞,臉色大變。少時,“啊”的一聲慘叫,陳泰氣絕身亡!邊上的老農看了,大驚失色,高呼“快來人啊,死人了……”很快,陳泰死亡的消息傳到了妻子李氏那裡,李氏當場昏厥倒地,不省人事!鄰居好不容易才把她搶救過來。
陳泰的父母看到鄉鄰用門板抬回來的兒子的屍體,呼天喊地,哭號不止。一聽說是吃了兒媳送的飯菜才死的。陳老太公就一口咬定是飯菜里有毒,下毒者不是別人。就是李氏。陳老抹了一把老淚,來到李氏面前,顫聲道:“你這個狐狸精,為何如此狠毒,痛下殺手,謀害親夫……還我兒來!!”陳母也在一旁哀號,李氏驚魂未定,臉色慘白,叫道“不,不,奴家沒有,奴家沒有殺陳郎”,話音未落,踉蹌幾步,撲倒在陳泰屍體上。失聲道:“郎啊,我的陳郎啊……”圍觀者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如此看來,必是中毒無疑了”“對,若無劇毒,年輕力壯,豈會猝然而逝”“李娘子平日溫柔體貼,善良賢惠,與陳泰出雙入對,恩愛兩不疑。也未見有什麼流言蜚語,又豈會置丈夫於死地?”“聽兄之言,也不無道理,着實令人費解……”“難道是他人下毒?陳泰睦鄰友好,也沒與什麼人結仇……”。
陳老此刻已然被悲傷沖昏了頭腦,全然不聽眾人辯解。執意要告兒媳李氏是殺人犯。他上前一把拉開李氏,說道“休要再碰我兒,殺人償命,欠債還錢。跟老夫見縣太爺去”。案發時,已有人向官府報案。沒過多久,縣衙差役帶仵作前來驗屍。證明陳泰確系中毒而死,但一時未能查出身中何毒。
話說縣衙接到報案,經仵作驗屍,縣太爺擇日升堂。三通鼓罷,縣太爺正襟危坐,兩班衙役執杖左右排開,齊聲喊“威武”畢,正式升堂。大堂之上,懸掛着一塊刻有“明鏡高懸”四字的牌匾。左右兩邊架子上插放着寫有“高風亮節”“兩袖清風”“大公無私”等字眼的高腳牌十多塊。可見這位知縣乃是一位愛民如子、清廉正直的好官。
知縣將李氏、陳老夫婦等一干涉案之人傳喚上堂,此時,大堂下,早已擠滿了四鄉八里來看熱鬧的人。知縣一拍驚堂木,說道“原告何在?”“小民在”陳老太公回應道。知縣道“狀告何人?”“小民狀告兒媳李氏,下毒謀害親夫”“將狀紙呈上來”陳老太公從懷裡掏出狀紙,遞給差役,顫聲道“請青天大老爺做主”。在一旁衣衫零亂、披頭散髮的李氏一聽,雙膝往前跪行數步,帶着哭腔說道“不,冤枉啊,大人,民女沒有下毒……”李氏的老父親也高呼“冤枉啊,陳家血口噴人,請大老爺明鑒啊!”頓時,大堂上呼聲四起,亂成一團!“啪”的一聲巨響,驚堂木撞擊檯面的聲音未落,已聽見知縣厲聲喝道“爾等肅靜”“大聲喧嘩,擾亂公堂,成何體統!”眾人攝於縣太爺之威嚴,紛紛伏首低頭,閉口無言。
知縣看過狀紙,沉思片刻。覺得此案非同一般。需假以時日方能破之。便說道:“此案乃是人命大案,案情蹊蹺,原告所言尚無實證。僅以片面之詞,豈能斷定李氏就是殺人兇手!?待本官查明真相,再作宣判。現原告,被告等各自歸家,聽候傳喚。退堂!”
經數日派人走訪調查,發現陳泰所有的親朋好友均無殺人動機。而且李氏善良賢惠,也沒有殺死親夫的確鑿證據。如果不是他殺,更無服毒自殺的可能。知縣頓覺此案十分棘手。一時之間,毫無頭緒,不知從何下手!經數日廢寢忘食,冥思苦想,知縣決定從陳泰所中之“毒”打開突破口,以期望案情有大的進展。
經資深的仵作再次驗屍和地方見多識廣的名醫查看死狀。最終得出結論是陳泰服下“五毒”中的一種而死於非命。知縣頓時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哎呀!我怎麼就沒想到呢!?”一拍腦瓜子“李氏的口供中說她當日給丈夫送的是雞肉和米飯。對,問題應該就在這雞肉里……”知縣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叫下人殺了一隻雞,裝了滿滿一碗。着便裝,帶着兩三個差役。帶着雞肉,來到李氏平時掛竹籃子的老槐樹下。並差人把李氏,陳老夫婦等一同傳來。一干人等到齊之後,知縣說到“殺死陳泰之兇手,就在這棵老槐樹上。爾等看本官如何將它捉拿歸案!”。眾人大感驚奇,迷惑不解,不知道縣太爺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
差役依李氏口供所言,把飯菜掛在相同的枝幹上。眾人躲在一旁,看個究竟。不多時,只見一條拇指般大,一尺多長的赤色大蜈蚣從樹縫裡爬出來,順着竹籃子爬到了雞肉里,撒了一泡尿。噴了毒。知縣心想,果然不出我所料。眾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趁此時刻,知縣飛步上前,用鉗子把大蜈蚣捉住。裝進了一個小竹籠子里。“我活了幾十年,從來沒見過這麼大條的蜈蚣!”“怕是成精了吧,老爺”一個捕快笑言道。知縣道“兇手不是李氏 ,而是蜈蚣”“蜈蚣習慣在雞肉里撒尿,陳泰暴亡當天吃的就是雞肉。”一位老和尚聽了,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圍觀者眾論紛紜“沒想到,此案真兇竟是一條蜈蚣。”“奇案啊!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大人斷案如神,簡直是包公再世啊”。
“如今證據確鑿,元兇歸案。已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可還李氏清白矣!”知縣正氣凜然的說道。眾人皆道“老爺英明!”。次日,知縣升堂,宣判李氏無罪,此案就此了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