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三項雙打“雙保險”全部失效,“獨苗們”爭冠壓力陡增,如何破局?

2025年多哈世乒賽,中國乒乓球隊在雙打賽場的表現堪稱“冰火兩重天”。混雙、男雙、女雙三大項目中,被視為“雙保險”的組合接連失利,僅剩三對“獨苗”孤軍奮戰,爭冠壓力陡然增大。

本屆世乒賽前,國乒在雙打項目上曾被認為具備“多線作戰”的厚實儲備。然而,隨着比賽的推進,三大雙打項目的“雙保險”組合相繼爆冷出局,暴露出多重問題。

作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混雙組合,“00後”搭檔林詩棟/蒯曼被寄予厚望,卻在1/4決賽中以1比3不敵日本組合吉村真晴/大藤沙月。這是繼兩年前德班世乒賽輸給張本智和/早田希娜後,“動漫組合”再次在大賽關鍵戰中失利。儘管兩人單打排名突飛猛進(林詩棟登頂世界第一,蒯曼排名第五),但混雙配合的穩定性不足成為致命短板。對手吉村真晴的經驗與戰術調整能力,以及大藤沙月的衝擊力,徹底壓制了這對年輕組合的發揮。

男雙賽場,梁靖崑/黃友政在1/8決賽中2比3惜敗中國台北組合高承睿/林昀儒,而女雙3號種子陳幸同/錢天一同樣苦戰五局不敵德國組合溫特/萬遠。這兩對組合的失利,折射出國乒在雙打配對策略上的矛盾。近年來,國乒頻繁調整雙打搭檔以應對不同賽事需求,但此舉導致組合間默契度不足。例如,陳幸同/錢天一首次搭檔出戰世乒賽,缺乏長期磨合的穩定性;梁靖崑/黃友政的臨時組合更因經驗不足,在關鍵分處理上屢屢失誤。

目前,國乒在三大雙打項目中僅存三對組合:混雙的王楚欽/孫穎莎、女雙的王曼昱/蒯曼,以及男雙的林高遠/林詩棟。這些“獨苗”的爭冠之路,既面臨巨大挑戰,也暗藏突破契機。

作為巴黎奧運會混雙冠軍,王楚欽/孫穎莎雖因戰略性調整導致世界排名下滑至第八,但大賽經驗與配合默契仍是其核心優勢。本屆世乒賽,兩人以三局橫掃巴西組合卡爾德拉諾/高橋,展現出漸入佳境的狀態。然而,隨着林詩棟/蒯曼的出局,他們成為國乒混雙唯一的爭冠希望,1/4決賽需直面日本組合松島輝空/張本美和的衝擊。

女雙獨苗王曼昱/蒯曼在擊敗朝鮮組合車秀英/朴秀景後,成為國乒衛冕女雙18連冠的最後希望。王曼昱的穩定性和蒯曼的靈巧打法形成互補,但兩人仍需警惕日本組合木原美悠/長崎美柚的快速銜接與歐洲組合的強力進攻。若能在高壓下保持戰術執行,這對組合有望延續國乒女雙的統治力。

男雙僅存的林高遠/林詩棟組合肩負着國乒男雙的榮譽使命。林高遠的快速銜接與林詩棟的暴力進攻風格理論上具備競爭力,但兩人需克服配合生疏的短板。在男雙1/8決賽中,“雙林組合”3比0戰勝韓國組合張禹珍/趙大成,狀態正佳,接下去面對中國台北組合林昀儒/高承睿,需要臨場應變與關鍵分處理上展現更高水準。

本屆世乒賽的雙打受阻,恰逢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賽制改革的節點——男、女雙打將取代團體賽成為奧運項目,混合團體賽也將新增。這一調整迫使國乒必須重新審視雙打戰略。

目前,外協會對雙打項目都非常重視。日本、德國、韓國等隊伍通過固定搭檔和專項訓練,逐漸縮小與國乒的差距。例如,日本隊通過老將吉村真晴與新人搭檔的策略,成功實現經驗與衝勁的結合。國乒組合頻繁更換搭檔導致默契缺失,未來需要穩定陣容、強化默契、重視對手,方能在洛杉磯奧運周期重現“雙打之王”的統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