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國際乒聯多哈世乒賽混雙1/16決賽中,中國選手王楚欽的球拍在賽前檢測環節突發意外。檢測後封存的球拍出現明顯人為損壞痕迹,膠皮頂部翹起,直接影響比賽使用,這一事件迅速引發中國乒協強烈反應。
賽後,當事人王楚欽表示對組委會感到失望,中國乒協主席王勵勤率隊與國際乒聯展開緊急磋商。會上,王勵勤代表中方提出三點訴求:要求全程跟隨球拍檢測並確保沒有任何無關人員可以接觸到檢測後的球拍、更換更大尺寸的密封容器、對球拍檢測過程全程錄像,國際乒聯競賽團隊、裁判長及檢測負責人悉數到場回應。
國際乒聯表示,允許各支球隊派一名工作人員全程跟隨球拍檢測,並已要求組委會提供a4尺寸加固信封,同時強調球拍檢測團隊的操作程序是正確的。針對中方訴求球拍檢測過程全程錄像,國際乒聯以本次世乒賽實際操作角度為由暫未採納,僅承諾“未來逐步推進”。
雙方最終達成兩項共識:
第一,國際乒聯將聯合場館方確認是否有監控後及時反饋;
第二,繼續深入調查球拍受損原因,並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王楚欽一年內第二次遭遇器材問題,其巴黎奧運會主拍曾被意外踩斷。
此次事件暴露的賽事管理漏洞,令多哈世乒賽的公正性受到質疑。國際乒聯雖承諾整改,但“亡羊補牢”式的回應未能完全平息爭議。
在筆者看來,這起“球拍門”事件堪稱賽事管理界的“羅生門”,國際乒聯的安保流程簡直像篩子。球拍檢測後封存,理論上只有裁判能接觸,結果膠皮說開就開。這操作比“盲盒”還刺激,運動員怕不是要自帶保險箱參賽才安心?
更魔幻的是國際乒聯的危機公關,中方要求全程錄像,他們以“實際操作角度”為理由拒絕了;中方要換大信封,他們從善如流。這態度有點像考試作弊被抓,一邊說“下次一定改”,一邊把小抄藏得更隱蔽。真要優化,直接配置金屬探測儀+360度監控,看誰還敢動手腳。
外部原因也值得玩味,王楚欽這“招黑體質”也沒誰了——奧運主拍被踩斷,世乒賽膠皮被掀開,下次是不是要防對手偷球鞋?
說到底,這事暴露了器材管理漏洞,也有競技體育的信任危機。運動員在場上拼死拼活,結果被場外因素搞心態,比輸球還憋屈。國際乒聯要是再不整頓,下次怕不是要上演“球拍被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