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又風光了,老家建別墅全網監工,每天不下15輛大巴車來參觀

文l張飛

編輯l張飛

全紅嬋老家蓋房全天都有十幾架無人機“監督”。

誰也沒想到全紅嬋家的房子竟然驚動如此多人關注,當然這也在預料之中。

畢竟全紅嬋創造的跳水奇蹟是有目共睹。

給奧運冠軍蓋最好的房子更是理所應當,他們在為祖國的榮譽奮鬥,不止透支着青春。

如果說誰熱度最高恐怕全紅嬋當仁不讓。

全紅嬋的爆火帶火了老家湛江,更火了全紅嬋居住地邁合村

誰都沒想到邁合村如今竟然如同旅遊景點一般,每天都有無數人前來打卡,希望能一睹全紅嬋“出生地的樣貌”。

曾經全紅嬋的母親希望“擁有一座自己的房子”,沒想到如今成為了現實。

村委會為了表彰全紅嬋所做的貢獻直接特批一塊,土地範圍大概可以建造一處別墅的面積。

不得不為之拍手稱讚。

也終於圓了全紅嬋一家人的夢想。

當這座房子開始籌建施工承包施工方簡直樂開了花,誰不想親自為奧運冠軍都建新房呢?

為此施工方老闆每天都親自監工,目的就是為了不出任何差錯。

即滿足自己的夢想為自己的工程“努力”。

在大家看來全紅嬋是一位勵志的人物,平平無奇的出身卻憑藉自己的努力闖蕩出一份屬於自己的成就。

為自己也為家人帶來驕傲和自豪。

因為可愛的外表加上懵懵懂懂的過去全紅嬋成為大家口中的“嬋寶”,受到大家的喜愛。

更是成為流量傾斜的對象。

全紅嬋的一舉一動似乎都能在網絡上引起注意。

如今在老家蓋房子的事情,也同樣引起大家的關注。

有人說蓋房子這件事2021年就已經獲批,為什麼到如今才開始建設?

這裡我們要說2021年邁合村村委會的確獎勵給全家一處宅基地,但並未獲得批准建樓的手續。

直到四年後,也就是如今的2025年這些手續才終於全部完成。

工程終於可以動工,全紅嬋媽媽的願望得以實現。

網友們更是紛紛慶祝。

以前全紅嬋家中幾個孩子擠在一張床上,如今隨着這處宅基地房屋的建造,全家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房間。

這也算是“後天努力”改變命運。

作為施工方拿到這項工程更是感到無比的榮幸和自豪。

歸屬設計師更是拿出百般“武藝”一定要為全紅嬋家建造一處不同的別墅。

往往在大型工地上我們才能看到的紅、白、黃帽子如今竟然齊齊站在全紅嬋家的新房工地上。

看得出來,大家格外負責任。

畢竟這不僅僅是關乎到全紅嬋更是關乎到工程是否合格,是否能夠接受住大眾的考驗。

更何況這其中來自無形的壓力更為明顯。

網友們時時刻刻都在網上關注施工的進程。

誰又敢不負責任呢?

如果說以前邁合村在全紅嬋爆火後被大家關注,那麼如今又因為“建房子”的事情引來更多人的“實地到訪”。

你敢相信如今的邁合村彷彿5A級景區,每天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附近的粉絲步行、開車等等都要前來一探究竟。

拍照留念,打卡冠軍出生地似乎見怪不怪。

不得不說我們嬋寶的“吸引力”真是堪比頂流明星。

當地村委會對此也喜聞樂見樂,畢竟人流量的到來就意味着推動經濟發展。

比如現在的邁合村新建了休閑廣場,對周圍環境也進行了改善。

奧運五環閃耀其中。

沒有任何誇張的說全紅嬋帶火了邁合村,甚至還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如果說以前村子裡的超市每天營業額不到200元,那麼現在勢必要翻倍。

以前每天出售十瓶礦泉水,如今一天能賣300瓶,大家可想而知這是什麼樣的經濟增長。

完全可以說現在的邁合村一舉一動都在大家的關注中。

甚至敢相信平日里大家常見的鋼筋混凝土,現在竟然成了祈福寶地。

什麼所謂“摸鋼筋走大運”就成了大家追逐的焦點。

這一切看似“搞笑”實際上背後都是全紅嬋帶來的熱度效應。

不可否認這一切是她應得的。

原本只是農村家庭出生的全紅嬋竟然“一跳成名”,沒有背景,更沒有資本而是完完全全憑藉自己的努力。

父母只是普通農民,維持家庭生活都十分艱難。

當初哥哥更是為了讓兄弟姐妹們好好讀書,提前輟學打工貼補家庭生活。

小小年紀的全紅嬋更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憑藉自己的努力改變家庭也為母親治病。

因為從小顯露了跳水和游泳的天賦,陳華明教練一眼出這顆苗子的不一般。

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註定全紅嬋不一般的人生。

為了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她只能用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練習動作來磨練自己的跳水能力。

不曾言苦,也不曾抱怨。

天賦加上努力鑄就了全紅嬋不一般的人生。

2018年成為職業運動員;

2009年一舉奪得錦標賽五項冠軍;

隨後正式進入國家隊東京奧運會的一戰成名讓全紅嬋的名字響徹大地,那一夜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466.2的高分不僅打破了世界紀錄也打破了人們對跳水的“局限”,原來這項成績還可以“如此絲滑”。

中國人的驕傲,祖國引以為自豪。

隨後的布達佩斯世界錦標賽全紅嬋再次獲得冠軍

證明自己的成績並非運氣。

成績是最能讓人站穩腳跟的存在,也是最能證明一個人優秀的表現。

尤其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全紅嬋用實力證明“水花消失術”是如何在全世界面前縱享絲滑。

單人跳、雙人跳都被全紅嬋這個來自農村的小姑娘狠狠拿捏。

誰都沒想到農民出生家庭的她一夜之間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人物。

可是這背後卻是她付出了無數倍超乎常人的努力換來的成績。

一個家中優秀的孩子往往承擔著更多的責任。

之前在採訪中全紅嬋就曾說過“想要獲得冠軍,為母親治病”,如今這項願望已實現。

現在的全紅嬋再次承擔起改變家庭現狀和經濟情況的重擔。

比如蓋房子。

全紅嬋未出名之前家庭條件十分艱苦,更別說蓋房子。

從曾經的“為母親治病”到如今的“給父母更好的居住環境”全紅嬋也在為家庭做出更多努力。

如今她憑藉自身的優秀,現在這項願望也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

比如曾經母親的疾病就有醫療企業承擔了全部費用;

再比如全紅嬋透支的身體也有企業提供了終身保障;

現在村委會獎勵的200平宅基地就是全紅嬋改變居住環境的“根本條件”。

今年五一假期全紅嬋家的新房就開始落地正式開建。

所有材料全部是上等優質材料,絕然不會出現豆腐渣工程

據了解全家新房的鋼樁就是實用12根6米長的鋼樁,可比成年人的腰腹。就說這種待遇還能有誰能類比?

自建房比商場,比景區都要更結實耐用,扛得住十級颱風,更不怕“風吹雨打”。

屹立百年不倒,想必是沒有什麼問題。

現場更是設計師親自監工避免出現任何差錯,更是要保證每一項建築設計圖落地到根本。

比如頂層的20米觀景台。

從原本的兩層自建房到如今的圖紙,就是為了匹配全紅嬋的10米跳台

只能說這個建議真是“絕妙”又接地氣。

恐怕這個高度也只有全紅嬋當之無愧。

從建築圖紙上看別墅門前還會有規整的綠化帶,人工開鑿蜿蜒的水流,整個朝向坐北朝南,享受整日的日光照射。

對家中老人也就是全紅嬋的爺爺奶奶更是貼心照料,防止出現老人不便的情況。

之前施工方就曾提出此項工程不含軟裝預計資金使用在30-70萬之間。

如果加上軟裝可想而知整個工程下來費用絕對不菲。

翻倍也不是不可能。

類似於全紅嬋家建築的自建房,其實在江浙一帶十分常見,只不過全紅嬋家的自建房更吸引人注意。

同樣施工方也表示全紅嬋家的建築材料均使用環保現代的新型材料。

不得不說也是讓人感到震驚。

別看這項工程建築範圍不大,卻“十分嚴格”,工作人員輪流24小時建工習以為常。

當事人全紅嬋的父親也是每天在現場,親眼見證自家房屋的“拔地而起”。

如今全紅嬋家蓋新房的熱度越來越高,每天都有無數人在關注着工程的進度。

不過有一點雖然全紅嬋家修建費用不菲,卻也明確表示這些費用均由自家承擔。

說起來現在農村家庭都在改造自家房屋,這一點並不稀奇。

只不過因為全紅嬋的熱度才讓這項建築變得更加“吸引人”。

面對採訪的母親每日更是笑容滿面,還對未來自己的家庭有了更多的想法。

也相信這樣的結果才是全紅嬋努力的根本原因。

也希望我們大家對此都能有正面的認知,同時祝福全紅嬋一家。

至於那些別有用心之人的評價,也希望大家不要同日而語。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們說對嗎?

信息來源:

經視直播 瀟湘晨報 大河報 紅網

經視直播

瀟湘晨報

大河報

紅網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