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評論 | 辦奧運是虧本生意?現在重新變成搶手貨!

韓國sbs電視台為首爾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造勢,順帶爆出中國青島是其無數競爭對手之一,儘管韓媒的報道目前看來缺乏依據,青島相關部門也沒有任何錶態,但多年沒有出現過的眾多國家激烈爭搶奧運主辦權一幕又重現了,究竟是什麼“神奇魔法”讓奧運這塊燙手山芋變成香餑餑了呢?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辦奧運=冤大頭”的觀點在國內互聯網廣為流傳,認為奧運會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場館配套,而奧運結束後可能會造成設施荒廢和債務負擔。這種狹隘片面的帶節奏說法大肆傳播,說明很多人容易走極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捧就捧上天,踩就踩到死,無法全面客觀的評價奧運會利弊。

在申辦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奧運會時,確實有奧運吸引力下降的感覺,當時只有巴黎和洛杉磯這兩個候選者瓜分了榮譽。此後,2032年奧運會主辦權被授予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但此一時彼一時,奧運會如今猶如“大眾情人”被競相追求,巴赫在國際奧委會總部喜上眉梢告訴記者,申辦2036年奧運會的國家數量有“兩位數”。

奧運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炙手可熱!這是巴赫的表達,他沒有故作驚人之語,而是發自內心的自豪,在自己的任期上,讓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奧運會的獨特魅力,並願意且有能力主辦它:“我們從來沒有處於這樣有利的地位。我們從未見過人們對舉辦奧運會有如此高的興趣。”

巴赫將人們內心舉辦奧運會的慾望重新燃起,歸因於他任內卓有成效的改革,這些改革旨在結束鋪張浪費,過去好大喜功曾導致幾個主辦城市幾乎破產。國際奧委會現在鼓勵使用已有的或臨時的基礎設施,而不是那些往往在賽後空置的超大的、閃閃發光的新體育場。

還有一個因素巴赫沒有說,那就是新興國家的崛起,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強國,又有不少新勢力希望在奧運舞台宣示國力。據悉,中東兩大土豪沙特、卡塔爾都想成為史上第一個舉辦奧運會的阿拉伯國家,人口第一大國印度更是躍躍欲試,除此之外,韓國、印尼、德國、丹麥、波蘭、土耳其、匈牙利、埃及、墨西哥都對此興趣濃厚。

有趣的是,巴赫將禁止大興土木作為一個重要奧運申辦考核依據,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96%的比賽將在現有或臨時地點舉行,而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據說會達到100%。經過瘦身計劃和打擊腐敗等一系列組合拳,奧運會的美譽度在提升,同時它的落地門檻在降低,所以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國家加入申辦行列。

青島申辦奧運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北上廣深以外的中國城市主辦奧運會確實是一個呈現城市品牌形象和國際影響力的嶄新思路。為了奧運會的可持續發展,國際奧委會甚至比主辦國還重視成本控制,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奧運是燒錢的龐然大物,未來的奧運會將會精緻、苗條、生機盎然——大刀闊斧砍掉那些繁冗無趣的傳統腐朽項目,增加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新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