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大戰前瞻:日本的“三後衛”和中國的“四後衛”


2025亞預賽第一窗口期,對比去年世界盃,日本男籃主力陣容除渡邊雄太和富勇啟生缺陣外沒有太多變化。

5號位儲備了兩個歸化外援霍金森和哈雷爾森,上一場跟關島比賽,日本派出的是哈雷爾森,跟中國男籃交手,曾在世界盃上場均砍下21分的霍金森會替換哈雷爾森。那麼,主力陣容大致是:河村勇輝、比江島慎、富堅勇樹、馬場雄大和霍金森。

亞預賽首場跟關島交手,日本男籃打得並非想象中那麼順利,40分鐘的賽制,全場狂扔了45個3分,命中率只有26.7%,下半場日本幾個小後衛防守突然上強度,河村勇輝一馬當先,一次成功單防對方後衛,完成搶斷並在反擊中造成對手違體犯規的回合,徹底吹響了日本反攻號角,最終以77比56取勝。



河村勇輝拿了15分6助,比江島慎12分3助,富堅勇樹3分4助,哈雷爾森11分21板,馬場雄大並未上場。

日本整體陣容偏小,常態擺“兩大三小”陣容(個別階段甚至“一大四小”),霍金森只有2米08,鋒線最高2米01,主力後衛普遍在1米8左右,河村勇輝1米72,富堅勇樹甚至只有1米67,這兩人比咱們的徐傑還要矮一頭。

(人動球動、連續突分)

中國有句諺語,通常被用在籃球里——“一寸長一寸強”,但實際上,這句諺語還有下半句——“一寸小,一寸巧”,後半句其實同樣適用籃球,尤其是在如今逐漸小球化的時代。

沒錯,日本男籃主打一個“小靈快准”,但也不全是如此,在引進了歸化外援後,日本在保留了原先的“小靈快准”的基礎上,彌補了禁區的劣勢,而且,與此同時,無論是霍金森還是哈雷爾森,在拔高了日本內線尺寸之外,兩人具備的投射能力與日本的“小靈快准”可謂是無縫銜接。

與關島的比賽,哈雷爾森外線8中3,霍金森在去年世界盃上外線投出了29.4%的命中率(對一個大個子來說,這個命中率夠用了),在最後一場與佛得角的比賽中外線甚至8中4。


中國男籃過去也曾嘗試過三後衛,但跟日本的三後衛不能畫等號,中國男籃三後衛並沒有在進攻端帶來實際意義上的效果,最終還得靠中鋒來解決問題,原因是我們的後衛不夠快、不夠准、也不夠靈,只剩下了小,再加上,“小靈快准”本身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後衛本身,其他位置需要協同配合,積極跑位,隨時接應,然後,利用一些小空位,繼續突分配合,這恰恰是中國男籃欠缺的,也就是說,中國男籃圍繞三後衛在整體戰術的設計和配合上並不算成功。

河村勇輝和富堅勇樹兩個170左右的小後衛就像兩把尖刀,既能夠單擋投三分,準不準先不說,出手之果決,容易讓看慣了中國男籃的球迷略感不習慣,更重要的是,這倆後衛也能夠憑藉速度撕扯防線,進而給隊友創造機會。

(富堅勇樹突破分球)

上一場跟蒙古交手,喬帥的防守策略是無限換防,效果不錯。蒙古的後衛其實速度也不慢,但他們在被胡金秋幾次追冒的震懾之下,已經沒有膽量再去嘗試挑戰楊瀚森。

而實際上,不比籃下單憑尺寸和噸位的靜態防守,楊瀚森在防擋拆這種動態防守中並不比更敏捷機動的胡金秋更可靠,後來,蒙古的大多數進攻都交給了鋒線上的比爾根·巴圖夫辛,鋒線擋拆突破,明顯速度不比後衛,自然,無論是楊瀚森還是胡金秋,也都能應付自如。

對陣以後衛為主力的日本,喬帥是否繼續無限換防?這個問題尤為關鍵。

(河村勇輝小打大半場壓哨3分)

如果換防,結果會是,河村勇輝小打大外線出手3分或突破籃下,其實交給河村勇輝單打倒不是最頭疼的,最頭疼的是,日本是否會利用換防大做文章:

1.另一組錯位發生在籃下,即霍金森面對的是趙繼偉或者徐傑;

2.河村勇輝突破了中鋒殺到籃下,側翼補防,河村勇輝傳給外線,日本外線出手或繼續突分……


如果不換防,中鋒弱延誤的同時,由後衛追防,考驗的將會是趙繼偉、徐傑、程帥澎和胡明軒等擠過、繞過和穿過的速度,側翼在中路對霍金森的墊防質量和回位速度以及胡金秋、楊瀚森和余嘉豪轉身回防的速度。

在這方面,不同的球員有不同的特點,喬帥的用人十分關鍵。至於夾擊、Ice、Yellow、Next和聯防等其他的一些策略,從過去的比賽來看喬帥用得並不多。

還有兩塊重點防守內容:日本的攻守轉換和霍金森的籃下硬解。對攻守轉換,要減少失誤,退防積極,不必多說。對霍金森的防守,在籃下,楊瀚森和余嘉豪要優於尺寸較小的胡金秋。

從整體的防守資源來看,中國男籃完全具備足夠的陣容儲備來應對日本的進攻,但比起一堆單防高手,面對日本,中國男籃更需要做的是流暢的團隊防守,也就是說,強側避免過度協防的同時,弱側的輪轉、收縮和外擴要迅速積極。

對於中國男籃進攻,雖說不排除後衛和射手有亮眼表現的小概率事件發生,但更可靠的基本盤仍舊是內線。

胡金秋是絕佳的硬解資源,擋拆後接球攻框和二次補籃是主要打法,霍金森的防守並不差,胡金秋在籃下一定不會像打蒙古那樣輕鬆,所以,適當的擋拆外彈出手中距離或者3分非常有必要。

楊瀚森下順速度略慢,背打能不能壓過霍金森仍未可知,但與胡金秋不同的是,楊瀚森具備策應價值,中國男籃將會得到更多的反跑空切和更多的外線機會。不過,靠朱俊龍、阿不都空切的效率和射手外線的手感,既有可能打出非常高效的進攻,一波流帶走比賽,也容易陷入進攻低谷,被對手一波流,因為,空切大都偷吃,不能長久,而中國男籃的外線一直不太可靠。

日本男籃的天然小個陣容必然存在一些防守短板,誰不利用誰是傻子,能利用的有兩個位置——內線和鋒線。

內線擋拆之後的錯位必須把握,這考驗的是後衛通過擋拆、製造錯位和閱讀防守的能力,鋒線上,崔永熙、朱俊龍和阿不都在各自位置上都具備身高優勢,直白點,低位要球,背身單打,穩妥點,通常的做法是,由鋒線和後衛在低位Flex,逼迫對方換防,由崔永熙、朱俊龍或阿不都背打河村勇輝或者富堅勇樹。

總體而言,在進攻端,除了投射不穩定,實際上中國男籃陣容配置上並不比日本差,除內線之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鋒線上朱俊龍、崔永熙和阿不都就具備優於同位置的持球能力,這些鋒線不是純粹的球權終結者,也不是外線的擺設。

當杜潤旺在場的時候,在配備了高炮台的同時,中國男籃其實也算是個“三後衛”陣容,而當阿不都替換下杜潤旺的時候,中國男籃甚至可以看做是常規陣容尺寸的“四後衛”陣容配置,這意味着,除持球後衛之外,外線有好幾個接應點,可以實現進攻的二次推進,戰術配合不容易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