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為了下一次到達



2022倫敦馬拉松已圓滿結束,賈俄仁加的倫馬之行也落下帷幕。


作為這次比賽中唯一的中國精英運動員,賈俄仁加以2小時25分完賽,未能PB,但短暫的相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謹以此文,獻給與賈俄仁加在倫敦的兩天時光。





第一次聽到“賈俄仁加”這個名字,是在2020年。


那年,他在上馬一騎絕塵,勇奪冠軍;一個月後又輕取廣馬的冠軍,各路報道也紛至沓來。各家媒體也撰文寫道:這個從青海跑出來的孩子,用雙腿跑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那時賈俄仁加給我的感覺,和其他精英運動員一樣,都是運動圈頂流的存在。享受着聚光燈的聚焦,出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似乎只有在賽前的精英選手見面會或者是賽後的分享會上可以見到一面。


只不過,他在台上,我在台下,近距離交談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存在,直到2022年的倫敦馬拉松。





事情要從一個月前說起,我來英國留學又適逢倫馬。賈俄仁加剛在一個月前跑完了哥本哈根半馬,儘管未能打破國家紀錄,但也刷新了個人的PB。


就這樣,在倫敦,我見到了這個久聞大名,但未曾一見的運動員。我們相約在運動員酒店見面做一些簡單的採訪。上午九點十分,賈俄仁加準時出現在了酒店大堂。



十月初的倫敦,已經有了些許寒意。賈俄仁加給我的感覺,比照片中看起來還要瘦小, 或許是旅途的顛簸,他的臉上稍顯疲憊。沒有太多的寒暄,我告訴了他拍攝的想法,他也表示了認可,就這樣,在酒店前的草坪上,我們開始了拍攝。


過程中,他稍顯緊張,言語中,五分是自信,三分是對品牌以及粉絲的感激,剩下則是對比賽的擔憂。我笑着問他,這場比賽你肯定是中國選手第一。他回答道:那我就和自己比一比。





拍攝結束,我和攝影師說,賈俄仁加是目前國內馬拉松的領軍人物之一,這樣一面就匆匆別過,你說什麼時候可以再見一面呢?


很快,我們就見到了第二面。因為,我們也去鎮上吃飯,徵得了賈俄仁加的同意之後,我們坐在了同一張餐桌。



點菜的時候,賈俄仁加格外謹慎,會避開一些含有過敏原的食物。簡簡單單的幾樣家常菜:一份水煮肉片,一個炒青菜、一個烤鴨、一碗米飯、幾個包子。他說,酒店沒有米飯,所以還是決定來中餐廳吃。


我問他喝點什麼,他說水就可以了。或許是太久沒有吃到家常菜的味道,水煮肉片入口的那一瞬間,他高興得像個孩子。畢竟,滿打滿算,他已經在國外漂泊了近兩月。


談論起那些跑過的比賽,賈俄仁加說自己的福地可能是上海,因為參加的兩次,一場奪冠一場亞軍。上馬的氛圍很好,賽道也好,比賽體驗也好,對上馬很有感情。



之後是國內的一些比賽,廣馬、北馬、廈馬都一一被提及,有的他跑過,有的他看別人跑過。每條賽道,他都想去嘗試,去創造奪冠的可能,或許在他的世界裡,比賽的定義就像凱撒的名言一樣:我來,我看,我征服。


而這次的倫敦馬拉松,是自己合作夥伴New Balance贊助的比賽,身處倫敦賽場,彷彿主場作戰一般給予了他賽前極大的信心。品牌從訓練裝備到參賽機會各個方面的支持,也讓他更好地提高自我,挑戰自我。


我們還討論了中國馬拉松的發展以及現役運動員,可以看出他不僅僅是一個運動員,更是一個參與者,言語中,表達着對馬拉松事業的憧憬,想盡自己的所能為中國的長跑事業盡一份力。





第三次見到賈俄仁加,是在比賽當天的11英里處。賽前我認真地分析了賽道,知道這裡人少,是一個拍攝的絕佳機位。


果然,在貝克勒跑過去不久,我就等到了賈俄仁加。他緊跟着pacer,這和賽前他自己所說的,會跟着一個211的pacer一樣,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發展。



接着,我直接趕赴37公里處,距離終點最後的5公里。


最先過去的是男子領先團隊,這時貝克勒還沒有掉隊,領先集團5個人還在膠着。但我並沒有心情去關注這些,因為,我在計算着賈俄仁加到來的時間。



過盡千帆皆不是,當一個個選手從我身邊跑過,隱隱中有種不好的預感...難道?我不敢多想,只希望下一次鈴聲響起,賈俄仁加會出現在我的鏡頭前。


過了許久,一個熟悉的身影,闖進了我的視線。



這是今天在賽道上,我唯一認識的中國人。


我大聲喊出賈俄仁加的名字,盡我所能地跟上他的腳步。就這樣,我一邊拍攝,一邊喊着加油,直到完全跟不上,然後,佇立在原地,目送他的背影淡出我的視線。




再次看到賈俄仁加的消息,是關於他的完賽成績,定格在了225。


這個成績對他來說,可以說非常不理想,當我還在思考怎麼安慰他的時候,他先給我發了微信:我看到你了,兄弟,謝謝鼓勵。


我想,在異國他鄉,在倫馬孤軍奮戰的他或許也希望有人陪伴,尤其是距離終點最後5K的拼搏。


但我其實也擔心像我這樣的賽場加油,像大家對賈俄仁加的期待和關注,會不會對他帶來一些壓力和困擾?看到他的微信和發的朋友圈後,心稍稍放寬了下來。


“如果夢想很容易就實現,就不叫夢想了。” 賈俄仁加的心志比我想象中更堅韌。



初次見面時清澈的眼神,共進午餐時的歡聲笑語,咬牙堅持完賽時的堅韌與果敢...與賈俄仁加這兩天的相處,一切的一切還回蕩在我眼前。


他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高不可攀,沒有耍大牌的暴脾氣,沒有逼仄的戾氣,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種樸實的善良,面對鏡頭時會緊張,面對大眾會直接說出自己的目標,勇敢而堅定,即便未能如願,也會坦然接受自己的失敗。




回望賈俄仁加今年的參賽歷程...


年初的一場半馬測試賽,如料峭春寒里的一束暖光,照在所有跑馬人的心房;而哥本哈根的半馬,更像是一針強心劑。



此次的倫馬,則是一場意外,或許是奔波勞碌,或許是壓力太大,賈俄仁加鎩羽而歸。



截至發稿,賈俄仁加已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或許已經調整好了狀態,準備開始新的征程。或許,有些出發,不是為了抵達,而是為了下次終點的鮮花!


明年的4月,會迎來2023年的倫馬,

大本鐘下,在白金漢宮前,在西敏橋上,

我還會在這裡,等待賈俄仁加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