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芋汐帶傷上場,賽後才告訴父母,父親陳健:女兒長大了

以0.3分的微弱優勢奪得女子10米台冠軍,陳芋汐成為了繼伏明霞之後第二位成功衛冕該項目世錦賽冠軍的運動員。賽後,陳芋汐抱着全紅嬋流下了眼淚,她的父親、啟蒙教練陳健在電視機前同樣熱淚盈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陳健透露女兒是帶傷參賽並衛冕。“賽後第一時間聯繫了才得知去布達佩斯的第二天,腰部就拉傷了,可能是怕我們擔心,她一直沒說。”

寵辱不驚感動父母

賽前,陳健和妻子董春華並沒有和女兒聯繫,生怕影響她。在看電視新聞時,他們在關於國家跳水隊的一條新聞中看到陳芋汐躺在地上,身邊蹲着一位隊醫。面對鏡頭,陳芋汐笑着用手比了心。雖然是一閃而過的鏡頭,看到這一幕時,專業體操運動員出身的陳健和董春華心裡都咯噔了一下,“為什麼人家都在訓練,樂樂(陳芋汐的小名)卻躺在地上,還有隊醫呢?”儘管如此,他們依然沒有聯繫女兒。

跳水項目開賽以來,陳健每天都懷着緊張的心情在電視機前看比賽。“賽場上瞬息萬變,任何事情都會發生,運動員比賽最緊張的是教練,更何況還是父母。”決賽結束後,陳健才通過微信與女兒聯繫。直到這一刻,陳芋汐才告訴父親自己是帶傷上場的。“她之前不跟我們說,是怕我們擔心!”陳健在電話里為女兒付出的努力點贊,既肯定女兒半年來的明顯進步,也提醒她生活和學習上需要完善的地方和方法。聯繫完女兒,陳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天蒙蒙亮的5點多才睡下。

花錢買網課學習

閑暇愛看偵探小說

“去年11月回北京到現在這半年多來,她的思想更為成熟,目標也更為清晰。”作為父母,陳健和董春華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陳芋汐幫助和提示,還提醒她在專業訓練之餘,不能放棄學習。“現在她在國家隊,能主動地學習各類文化知識,並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這是我們感到最欣慰的。”

據陳健介紹,陳芋汐在國家隊訓練之餘依然沒有放下學習,為了能跟上網課的學習進度,還自己花了幾百元在網上買了數學與英語的網課進行自學。數學是陳芋汐從小就特別喜歡的學科,即使到了國家隊,訓練之餘她依然努力學習。獨立解出一道數學題後,陳芋汐會開心地用手機拍下來發給父親陳健秀一下。

由於喜歡數學,陳芋汐愛看邏輯推理方面的書,尤其是偵探小說。為了給女兒緩解專業訓練的壓力,陳健也主動關注偵探小說,和女兒聊天時會給她推薦幾本。“我覺得讀書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一場跳水比賽的時間很長,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在陳芋汐遇到困難或是意志消沉的時候,作為父親和啟蒙教練,陳健都會給予關懷、幫助與鼓勵。“孩子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目標與方向。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只是陪伴,哪怕不在她身邊,也讓她感覺到父母的愛。或許對她來講,陪伴就是最好的鼓勵吧!”

與女兒共同奮鬥

培養更多後備人才

今年,上海市體育局首次開展2022-2025年“上海青訓名教練工作室”帶頭人申報評選,全市共有12名“名教練工作室”帶頭人獲評,作為徐匯區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體操高級教練的陳健就是其中之一。女兒在國家隊為國爭光,陳健在青訓崗位上也有遠大的目標:在“雙減”環境下,完善上海體育後備人才基層隊伍建設,從中選拔、培養各技能類運動項目優質人才。

體操被譽為“運動之父”,許多優秀的跳水、蹦床、撐桿跳、柔道、冬季項目的專業運動員從小都練過體操。成為工作室帶頭人後,陳健組建起了六名教練員與兩名科研人員的工作室團隊,努力重建徐匯區“快樂體操”的“四線”隊伍。在訓練中,陳健已開始運用“延時回看”攝像頭,幫助青少年運動員更清楚地看到技術動作的不足與提高的地方。“地基越厚重,人才質量就會越高,我們希望通過‘四線隊伍’的重建,擴大體育運動的基層人數,研究並提高體校訓練工作的效率。”

徐匯區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華涇校區負責人鄭昕波表示:“陳芋汐奪冠激發了全體教練員的信心,我們將更好地落實‘上海青訓名教練工作室’這項工作,努力培養輸送更多優秀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