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記者袁野爆料,廣州恆大在新賽季的轉會期將執行“只出不進”的策略。這意味着恆大的球員只有外租或轉會離隊,不會再有新球員前來加盟。不少球迷希望新賽季恆大能夠補強,看起來這個願望又要落空了。
最近,山東魯能門將王大雷和韓國國腳元斗載跟恆大傳出緋聞,但如果按照這個恆大這個策略來看,這些都只能停留在傳聞階段,不可能有實質性進展,恆大更不會引進他們。王大雷們卻吃了閉門羹?外界擅自做主,有意讓他們加盟恆大,但沒能遂願。
其實,媒體所傳的這兩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恆大相對急需的球員。如果門將劉殿座離隊,那麼同為國腳的王大雷不失為很好的補強,但王大雷的年齡以及他的年薪成為加盟障礙。而且,王大雷跟魯能還有合同,不可能放棄現有的高薪而去恆大拿500萬。
更有人言之鑿鑿恆大會用歸化球員阿蘭換王大雷更是離譜,這對於王大雷和恆大來說,都不是好生意。
而元斗載跟恆大聯繫在一起,是把他作為保利尼奧離隊後的替身,畢竟如果徐新再出走,恆大的後腰就很缺人。但如今保利尼奧已確定回歸,也斷了恆大引進亞外的可能。
細心的朋友不難發現,其實從去年開始,恆大就執行“只出不進”的策略。也就是說,如果再加上今年,恆大已經2年沒有引進1名新球員,這對於以往頻頻“挖人”的恆大來說,的確罕見。恆大連續2年“只出不進”,說明了啥?
所謂“春暖鴨先知”,恆大對於中超政策的感知和執行,再次體現了出來。2019年末,陳主席上任足協後,其批恆大的“冠軍無用論”就為後續的一系列新政打下鋪墊。接着在2020賽季冬窗,恆大的“只出不進”策略就開始執行了。
“冠軍無用論”,嚴重挫傷投資人的參與熱情。再加上今年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投資人更是暗中叫苦不迭。
近日,據足球報報道,有一傢俱樂部表示:“現在老闆也很糾結,以前企業發展好,中國足球熱鬧,老闆興緻很高,股東們也不說啥,現在企業轉型,母公司的名字也不讓用了,很多股東就開始說,我們投資這個足球,究竟是為了啥嘛!”
投資足球為了啥?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