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崔瑤
5月14日上午,四川綿陽市民尹德金從綿陽科技城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的手中接過了5000元獎金。一個多月以前,正在工作中的尹德金在綿陽高新區樊華大橋救下一名落水男子,近日被綿陽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授予“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見義勇為公民”的榮譽稱號。也正因此,尹德金被獎勵人民幣5000元。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危急時刻伸出援手是本能,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換做是他人只要有能力,我相信大家都不會袖手旁觀,社會的溫暖正是由無數普通人的善意匯聚而成的。”在接受榮譽後,尹德金又匆匆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回憶:
情況危急,不會游泳也要想辦法救人
時間拉回到3月27日,當天上午九點半左右,天氣陰沉,氣溫還有些低,從事路燈工程工作的尹德金正在綿陽高新區樊華大橋下的岸邊,對安裝好的路燈進行查看工作。就在工作過程中,橋面上站着的一名男子引起了尹德金的注意。
“當時他已經站在欄杆的里側了,因為天氣還比較冷,我以為他是不是要冬泳之類的。”尹德金回憶起當天的情景說道,就在他還在思考的一瞬間,那名男子一躍而下,“噗通”一聲,便落入了水中。“沒過十幾秒,我就聽見他在水裡喊叫,這時候我基本斷定他可能是落水了。”

事發地,綿陽高新區樊華大橋
隨即,尹德金立馬撥打了110報警電話,但就在等待的過程中,尹德金髮現落水男子似乎越沉越深,情況十分危急。“當時只有我在岸邊離他是最近的,其他人都在橋面上繞過來還有一定的距離,而且我看他頭部也只剩一點點在水面上,馬上就要沉下去了,好像人也已經暈過去了。”
這時,雖然不會游泳,但顧不上多想的尹德金從岸邊草叢中找到了一根近兩米長的棍子,向著落水男子的方向慢慢走去。“我邊走邊用棍子探那個水深,當時是枯水期,我走了十五米左右水就到了我胸口的位置,我伸手過去也剛好能抓住他的衣領,我就慢慢把他拽上岸了。”
上岸後,落水男子已經完全昏迷,尹德金也全身濕透,這時警察和醫護人員也抵達了事發現場,將落水男子送往醫院救治。看着男子被安全送醫,尹德金也才安心默默離去。
回到家後,由於趟過冰冷的河水,尹德金感到身體不適在家休息。就在第二天,尹德金看到了“44歲外賣員劉應強在綿陽東津大橋跳水救人不幸犧牲”的消息,讓他原本已經平靜的心情又變得沉重起來。“我和劉應強跳水救人前後只差5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後來想起來還是挺後怕的,畢竟我不會游泳,如果救援時間再長一點,如果水再深一點,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情況……”

事發當天,尹德金將落水男子救上岸
再次回想起救人的場景,尹德金告訴記者,當時顧不上想太多,只知道不能眼睜睜看着落水者下沉再下沉。“如果再碰到這樣的情況,我應該還是會去救人。”尹德金說,當時自己把救人的事情告訴妻子時,妻子表揚了他的沉着冷靜、機智勇敢,也一再囑咐他今後在施救他人的過程中一定要首先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女兒聽說此事後,更是激動地不停誇讚“我爸爸是個勇敢的救人英雄,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未來:
榮譽稱號更是責任,履新後將傳遞正能量
如今,距離尹德金救起落水男子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尹德金的生活早已回歸日常。近日,尹德金被綿陽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授予“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見義勇為公民”榮譽稱號。對此,尹德金激動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份責任。“這份榮譽屬於所有在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的人,它提醒我們,見義勇為不是英雄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可以踐行的價值觀,點滴善舉都能讓社會更美好。”

尹德金被評為“綿陽高新區見義勇為公民”稱號
根據《四川省保護和獎勵見義勇為條例》精神,尹德金被獎勵5000元獎金。對於這筆獎金,尹德金也已經想好了用處。“我想把這份獎勵中的1000元用於妻女與家人,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支持與理解,其餘4000元全部捐贈給社會公益事業,重點支持我老家的慈善事業與困難群眾幫扶。”尹德金說,無論是榮譽還是獎金,都代表着一份社會責任,希望能將愛心傳遞得更遠。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尹德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作為綿陽遊仙區信義鎮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目前他正在跟崗學習。這次被授予綿陽高新區“見義勇為公民”榮譽稱號,也讓尹德金對今後的工作計劃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除了立足崗位,服務群眾,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等,我還計劃要在村子內大力弘揚正能量精神,通過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等方式營造‘人人敢為、人人願為’的村風民風。”尹德金告訴記者,他還計劃在今後的工作中強化村民應急能力建設,提升村民自救、互救能力,推動成立村級志願巡邏隊或互助小組,讓見義勇為從“個人善舉”升級為“集體行動”。同時,通過建立長效關懷、獎勵等機制,讓善行有回報、有保障。
榮譽是起點,擔當是常態。“我會把見義勇為的精神延伸到基層工作中,既要‘敢管事’,也要‘善成事’,和村民一起守護家園的平安與溫暖!”尹德金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