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部半決賽第四場,波士頓凱爾特人輸給紐約尼克斯的末段,傑森-塔圖姆倒地不起的一幕令所有人揪心。而第二天的檢查結果也證實了最壞的預期:塔圖姆右腳跟腱撕裂,不僅將缺席接下來的全部季後賽,他的2025-26賽季也面臨嚴重風險。
對於衛冕冠軍凱爾特人來說,這是一記沉重打擊。塔圖姆不僅是球隊的頭號得分手,也已連續三年入選最佳陣容一陣(第四次入選幾乎已無懸念)。他的傷病可謂是近年來nba影響最深遠的傷病之一。
這場傷病的影響首先體現在眼前的東部半決賽:凱爾特人目前1-3落後尼克斯(本文發布時已追至2-3),在失去核心球員的情況下,逆轉希望大大降低,系列賽天平已明顯傾向紐約。
但塔圖姆的缺陣帶來的連鎖反應遠不止於此——更深遠的問題是凱爾特人該如何規划下個賽季。
我們何時能看到塔圖姆回歸?
從過去nba的案例來看,自2019年何塞-胡安-巴里亞以來,沒有球員能在跟腱撕裂後10個半月內重返賽場。因此,更現實的預期是塔圖姆將缺席整個2025-26賽季的常規賽。雖然理論上存在季後賽復出的可能,但幾乎沒有先例可以參考。
歷史上,唯一一個從賽季報銷傷病中直接在季後賽復出的案例是1991年的拉里-克里斯托維亞克,當時他在十字韌帶修復後為密爾沃基雄鹿出戰了三場季後賽,僅得到兩分。但與塔圖姆這樣級別的球星相比,那種復出更像象徵意義。
2019年總決賽期間,凱文-杜蘭特和克雷-湯普森也都遭遇重傷。當時曾討論他們是否可能在季後賽復出,但最終都沒有實現。杜蘭特直到2020-21賽季初才回歸;而湯普森後來更是在休賽期打野球時再度撕裂跟腱。
結合這些歷史情況,凱爾特人高層可能必須接受一個現實:整個2025-26賽季都要在沒有塔圖姆的情況下進行,哪怕是季後賽。
第二土豪線的壓力
正如espn記者布萊恩-溫德霍斯特近期詳細報道的那樣,凱爾特人正面臨一場日益嚴峻的財政危機。隨着塔圖姆的超級頂薪續約合同將於2025-26賽季正式生效——這份合同也將超越隊友杰倫-布朗,成為nba歷史上金額最高的合同——波士頓的總薪資預計將超過奢侈稅線超過4000萬美元,而且這還不包括即將年滿39歲、屆時成為完全自由球員的老將霍福德。
奢侈稅本就是一大負擔,而一旦觸發第二土豪線相關條款,帶來的運作限制將迫使凱爾特人不得不做出艱難選擇。塔圖姆的重傷加速了這一切的到來——如果是為了一支有爭冠希望的球隊繳納超過兩億美元的奢侈稅還說得過去,那麼現在為一支能否進入季後賽都未知的球隊花這筆錢,顯然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凱爾特人的下一個爭冠窗口從2026年推遲到2027年,那麼陣容中老將的角色也必須重新評估,最典型的就是朱-霍樂迪。到了2026-27賽季,他將年滿36歲,屆時如果他的交易價值仍在,波士頓或許應該考慮將他送到一支更有競爭力的球隊,換來年輕資產,同時壓縮薪資空間,即使這會導致防守端的實力下降。
反過來看,塔圖姆的缺陣可能也讓凱爾特人暫時無法考慮解散雙探花,因為球隊未來幾年面臨的最大財政壓力,正是塔圖姆和布朗兩人將在2028-29賽季前合計佔據工資帽超過60%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波士頓很難繼續保有如今這套以深度著稱的陣容。
但在塔圖姆傷缺的情況下,布朗的持球得分能力將變得至關重要。本賽季,塔圖姆和布朗是全隊唯二兩位非依靠體系喂球完成進攻的核心——塔圖姆的進球中僅有39%來自助攻,布朗為46%,而其餘輪換球員的被助攻率都超過59%。
關於塔圖姆的未來預期
外界普遍會將他的傷病與凱文-杜蘭特進行對比。杜蘭特在30歲時遭遇跟腱撕裂,比塔圖姆年長三歲,但他傷愈回歸後依然保持着統治力,至今六年仍是全明星級別的球員。
杜蘭特的例子說明,跟腱斷裂並不一定意味着競技水平會大幅下滑。對塔圖姆而言,更現實的影響可能將體現在出勤率上。自2017年進入聯盟以來,塔圖姆是全聯盟打比賽最多的球員之一,包括季後賽在內無人能出其右,而本賽季他因傷缺陣8場,已是職業生涯新高,其中6場發生在常規賽尾聲、凱爾特人已基本鎖定東部第二種子時。
等塔圖姆回歸賽場後,他很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被限制出戰背靠背比賽,同時出場時間也將受到監控。這可能會讓他在未來幾年裡更難衝擊最佳陣容一陣,即便他的場上表現依舊出色。
從歷史經驗看,全能鋒線在跟腱大傷後恢復情況通常較好。除了杜蘭特,克萊-湯普森和韋斯利-馬修斯也是例子——馬修斯在2015年受傷後不到8個月就回到賽場,並在nba一直打到37歲。
當然,也不能排除塔圖姆落入反面教材那一類,比如德馬庫斯-考辛斯或約翰-沃爾,他們在跟腱傷愈後始終未能找回巔峰狀態。但同樣地,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塔圖姆就會因此喪失高水準的競爭力。跟腱撕裂不等於終結,對於塔圖姆而言,他的巔峰期或許會暫時中斷,但遠未結束。
凱爾特人如何在系列賽中完成逆轉?
首先,他們必須走出塔圖姆傷退的心理陰影。這位當家球星在第4場末節重傷倒地、被輪椅送回更衣室的一幕令人揪心。雖然打擊沉重,但凱爾特人至少還有幾天時間調整情緒,然後在周三晚間主場迎來背水一戰的第5場。
實際上,即便塔圖姆沒有受傷,綠軍在本輪系列賽中也已經陷入了極大的被動——系列賽1-3落後。歷史數據顯示,在七戰四勝制系列賽中,只有8%的高種子球隊(5勝58負)能在這種情況下完成逆轉,相比之下,低種子落後1-3完成翻盤的成功率更低,僅為1%(2勝141負)。雖然希望渺茫,但高種子的身份仍給予凱爾特人一定的歷史參考價值。
塔圖姆之於這支球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他是凱爾特人能在第四場死戰中堅持到最後的關鍵——全場40分鐘里砍下42分,追平隊史季後賽40+場次最多的紀錄,卻在最後時刻不幸倒下。
如今,塔圖姆不在,凱爾特人必須依賴自己的防守來支撐戰局。此前的第二場和第三場,他們曾將尼克斯的總得分限制在184分。防住杰倫-布倫森的突破將是頭等任務。布倫森在第4場比賽中單場禁區得分達到18分,幾乎與前三場的總和(22分)持平。
根據數據統計,尼克斯在g4中全隊禁區得分高達64分,是本賽季所有季後賽中第三高的單場紀錄。綠軍若想抵抗,可能需要在陣容上加大體型、強化護筐,哪怕這意味着在進攻端犧牲外線投射空間。只要能夠再次讓紐約的進攻節奏陷入泥潭,凱爾特人仍具備在沒有塔圖姆的情況下連贏三場的火力儲備——儘管這無疑是一項很難可能完成的任務。
現實也很殘酷。第四場輸球外加失去塔圖姆,讓原本在espn預測中擁有東部冠軍最高賠率的凱爾特人,如今瞬間跌至僅剩的四支東部球隊中賠率最低的位置。
(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