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球協會近日發布了《籃球項目、三人籃球項目運動員技術等級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本次《細則》的發布是中國籃球協會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新修訂的《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辦法》的重要舉措,中國體育報記者就《細則》的具體內容採訪了中國籃球協會相關專業人士。
《細則》發布的目的和意義
據介紹,本次《細則》的發布主要是為了規範運動員技術等級授予工作,讓運動員技術等級授予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相比以往直接按照運動成績進行運動員技術等級授予的辦法,《細則》細化落實了國家體育總局新修訂的《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中達到上場要求的規定,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籃球競賽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為促進各運動隊和運動員夯實基礎、提升自身水平起到了督促作用。
《細則》制定過程
在國家體育總局新修訂的《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基礎上,根據籃球項目和三人籃球項目的特點,中國籃球協會進一步起草了《細則》,對不同級別等級稱號所對應的運動技術水平、參賽成績等具體要求進行了細化和明確。
此外,中國籃球協會內部對起草的《細則》進行了多輪審核,從政策法規的契合度、行業發展的適應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等方面進行評估和把關。同時,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要求和反饋意見,中國籃球協會對《細則》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修改,確保《細則》符合總局的總體部署和要求。
《細則》的亮點
此次《細則》的制定聚焦過往運動員等級授予實際過程中所出現的突出問題和情況,創新方式方法,主要呈現出以下兩個亮點:
一是強調和突出客觀評價指標累積獲勝貢獻值。本次籃球運動員技術等級授予過程引入了累積獲勝貢獻值的計算,對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的表現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評測,根據所呈現出的累積獲勝貢獻值篩選出有資格被授予等級的運動員範圍。
另外,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新修訂的《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的相關規定,“針對全國賽事、省級賽事,運動員累計上場時間須達到所在隊伍比賽總時間20%以上,且累積獲勝貢獻水平達到該賽事前80%。”《細則》中明確了“在可授予等級稱號的全國賽事、省級賽事結束後,各參賽球隊、各參賽運動員完整的技術統計數據完成接入或導入後,在2個工作日內,由中國籃球協會大數據平台根據技術統計數據計算每位運動員的出場時間和累積獲勝貢獻值。國際賽事以國際籃聯或賽事主辦方官網公布的賽事成績和技術統計為準。”
值得注意的是,《細則》中要求,針對《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中列入的可授予等級稱號的全國賽事、省級賽事,賽事主辦方須按照數據採集標準將賽事各球隊、各運動員的技術統計以信息化系統數據的形式實時接入到中國籃球協會大數據平台。
二是明確國際賽事、全國賽事和省級賽事由中國籃球協會公布可授予等級稱號的運動員名單範圍,再由參賽單位確認授予等級稱號的運動員名單,最後確認名單將在中國籃球協會官網、中國籃球app公布查詢。
這其中,國際賽事、全國賽事等級稱號由中國籃球協會負責授予,省級體育行政部門負責授予本地區省級比賽等級稱號。
此外,三人籃球方面沿用了國際籃聯的積分體系,按照各球隊三人籃球運動員的積分高低來依次授予運動員技術等級。
《細則》的實施
本次《細則》的發布對中國籃球協會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與突破。
接下來,在《細則》的實施過程中,中國籃球協會將繼續聽取各方的意見與聲音,對《細則》持續進行優化與完善,讓運動員技術等級授予更加公平合理。
同時,中國籃球協會也將公開官方申訴渠道,如有相關意見和建議,可通過官方渠道進行反映。
來源:中國體育報